亲子工作站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与孩子谈死亡〉

文◎陈小小

在电视新闻报导中,常常可见因天灾人祸、或意外灾害之因素,痛失亲人的孤儿寡母,痛哭成一团,令人鼻酸。其实不是只有电视新闻报导里的人会遇到死亡,每一个人都会面临死亡的问题,然而很多中国人因为「忌讳」的关系,所以不喜欢谈论死亡,甚至连「死」(或四的相似音)在逢年过节时,都不可说出嘴。也有因为孔夫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於是一般的知识份子也不屑谈论,於是往往死亡突然来临时,便措手不及。不过随著西方文化的引进,国人对死亡的观念也渐渐开放,坊间开始有探讨生死学的书籍,学校也有相关的选修课程教授。然而对於如何与正值童年或青春期的就学年龄儿童谈死亡,还是不多见。因为传统上一般总认为小孩并没有死亡的概念,不能理解死亡的意义,以及不能处理死亡的痛苦。

其实这观念需要修正,事实上,小孩比我们想像中更具有弹性和应变力,能接受死亡的讯息。小孩不仅对其所爱的人之死亡会悲伤难过,更有著与成人相似的情绪反应过程,震惊、逃避、哭泣、绝望、接受事实与恢复。

与小孩子谈死亡不需刻意,作家长的可以利用机会教育。例如遇到老一辈的远亲去世,或是小孩子所饲养的心爱宠物死亡,做为话题。以真诚、直接的方式与孩子对谈、回答他们所问的问题。同时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生物都将会死亡,并且死亡是无法预测与避免的。并让小孩宣泄情绪与自身感受,藉由肢体动作或言语的表达,并给予适当的安抚。

然而对家长最困难的问题是,与孩子谈死亡时,要谈什么?很多作家长的没有宗教哲学的修养,以致於自己也不知道死亡的意义。加上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系统,也没有纳入宗教人生哲学。例如:「人类怎么来?」教科书上标准的答案就只有「猴子变来的」《进化论》的说法,而把「是上帝所造的」《创造论》丢在一旁。而在西方其实所谓的《进化论》的『论』一字,其实就表示「证据不够」含意。所以《进化论》之所以为『论』,无法成《进化学》,就是因其证据不足。所以在外国两种《进化论》与《创造论》都会教授,而他们因著重视宗教人生哲学,所以与孩子谈与死亡就较容易有切入点。

既然学校教育中没有这方面的教导,所以对於死亡的教导只有落在作家长的身上。亲爱的家长们,即使工作再怎样忙碌,拨时间好好深思自己的宗教人生观为何,再与孩子好好来论死亡,是需要趁早的!

刊登於民众日报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