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資訊文化下的宣教挑戰〉

文◎lk

「華人教會與資訊網路事工諮詢會議」在香港舉行、由華福主辦,聚集許多基督徒資訊科技人才以及教會牧長一同面對網路新文化,彼此都藉著對方的分享而帶來許多思想與觀念的衝擊。並且這次大會與會人士來自各個國家,有遠從北美、英國、加拿大來的弟兄姊妹,也有從東南亞各地聚集的網路事工者。打開彼此的眼界,看到網路事工在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需要。然而此次的收穫並不是單單在於網路聯合事工上,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從新思考台灣與舉世教會共同面臨的宣教挑戰。



會中有陳約翰牧師分享過去在美國波士頓十一年的對中國大陸知識份子宣教經驗。起初他使用過去很有效的「個人佈道法」、「小組佈道法」、「群體佈道法」傳福音,但竟遭遇挫敗。於是他探其原因,發現上述三種佈道法本質上含有濃厚個人主義精神與市場銷售術,故對六、七0年代的美國人特別「有效」。然而對於今日的美國人,背後的文化思想已轉為「後現代」架構,所以這三種佈道法當然失去其「有效性」。



而對於從事網路佈道的我們更是感受到過去的許多「佈道法」需要調整與修正。因為從網路的匿名特性使中國人脫下「溫文儒雅」的面具、勇與表達內心憤怒與感受,於是我們在網路上看到太多因著「個人佈道法」受傷害的非基督徒在網路傳媒上表達憤怒,另有人表示一些「佈道法」充滿濃厚的直銷(傳銷)、拉保險的商業氣味。當然這不是全是「佈道法」帶來的問題。更有可能的原因在於佈道過程中沒有足夠的福音內涵作為支持。許多人所傳福音內容簡陋到只有「信耶穌得永生」、「上帝愛你」。當福音內容過於簡陋時,就會充滿直銷(傳銷)、拉保險的商業氣味。於是「信耶穌得永生」被非基督徒誤為交換性救贖。我給上帝「信」,於是祂給我「永生」。而「上帝愛你」在非基督徒耳中聽來跟流行音樂「滾石愛你,永誌不渝。」的口號沒啥兩樣。所以或許我們更該重視的是如何充實傳福音者對福音本質更深厚的認識,而能把福音的豐富性用各種方式表現出來。就好像目前已經有人用籃球佈道,或小說、漫畫傳福音,有人用詩歌、英語教學,或用電影、流行音樂傳達福音。而在網路上,其實有著更多的福音管道待人投入。例如「性」版討論區充斥許多不道德的性觀念,其實基督徒可以藉著傳達基督教的性愛觀讓人羨慕基督徒聖潔的性愛生活。1615期的論壇報指出「校園男女關係無法可管」。其實基督徒大可以透過進入連線「婚姻交友」討論區或是「男女關係」討論區表達聖經的「性觀」,就可以直接影響大學生對男女關係的看法。約翰福音說「主的羊聽主的聲音」,恐怕我們是太早就放棄宣揚主的聲音,或者我們太拘泥用傳統的方式來表達,以至於主的羊根本聽不到主的聲音。

在佈道事工中,很重要的另一點就是認識所傳的對象。在香港「突破」機構從事青少年事工的梁永泰博士特別對「電腦」新傳媒與青少年的互動關係深入的研究。而這個研究對於現在與往後十年、二十年的「福音」預工與策略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現在的青少年就是國家社會未來的中堅份子。梁博士認為這種「電腦」新傳媒不只是人類眾傳播溝通工具中增加一項這麼單純而已,反而這種新傳媒會使青少年在生活習慣上、學習上、思維上有著巨大的轉變。



處在台灣就可以體會到青少年所謂的新新人類光在學習方式已跟過去有很多不同。早期的農業時代,家庭結構多為大家庭或核心家庭,父母與孩子多有相當的親子互動。即使當父母忙於工作時,也有祖父母負起教育小孩的職責。到了工業時代,許多原本由親人擔負的青少年教育責任漸漸由家庭教育轉為學校教育,專職的老師取代親族家長的角色。而現在進入資訊時代,青少年的學習多半經由同輩相授或由電腦CAI(輔助教學)取代。好比青少年要研究蟲魚花鳥,不用等到上生物課得抬頭挺胸坐著、注視老師黑板所寫、聆聽授課內容才能學到。他們只要花數百元買片生物光碟CD,坐在家裡陀著背、翹著二郎腿、還一邊喝檸檬紅茶,就可以學習生物的特性知識,甚至還可聽見其聲音、看見其影像。於是親切可人的電腦取代規範嚴謹老師的教導位份。



面對教會的佈道以及牧養事工,我們該去思考上述這些問題。對佈道事工而言,我們佈道的對象特質已經改變時,是否有針對教會所處在的社區文化裡面找到合適的「佈道法」?還是仍然一味沿用過去六、七0年代的佈道方式?而所傳的「福音」,其內容的豐富性如何在生活的各個層面表現出來?而對於牧養事工而言,當牧養的對象特質已經改變時,我們的團契或小組生活過去傳統單方面宣講模式是否要加以修改?整個教會結構是否要採取什麼新的方式來面對新文化的挑戰?我想這是教會牧長應該一同深思並研擬因應對策,畢竟電腦和網際網路不止單純的帶來一種新的傳播方式,也將同時對當代的文化帶來深刻的衝擊。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