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羅東鎮旁邊有個叫做「二結」的村落社區,原本它跟其他的村落社區一樣沒沒無名,但是因為該社區中一間小廟「二結王公廟」,而變得有名。到不是這間廟有什麼了不起,許多廟拆了又蓋、蓋了又拆,然而這個「二結王公廟」卻是在幾個熱誠知識人、文化人的有心下,欲構思保留這座廟的歷史價值,並給予其現代建築美學精神,加上融合社區生活型態。於是,這間廟的重建跟其他地區廟的改建便完全不一樣。我們很多人都是第一代基督徒,在許多人心靈深處的回憶中,絕對有泛黑的雕樑、斑駁的彩繪、埕口一大片的空地、老榕樹、曬太陽的黃狗、乘涼用的長板凳、奉茶的馬口鐵桶。因為在過去,廟宇就是社區的中心,大家茶餘飯後、閒來無事,都會去廟宇前面坐坐開講。甚至到了現代,出外郊遊,臨時找不到廁所,想要借個方便,即使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都會知道去廟宇的後方逛一下就會找著。而若見到了教會,多半是庭院深鎖,更別提借廁所方便。
現代許多教會大力倡導走入社區,已有不少果效,如辦老人身體健康檢查、媽媽烹飪、插花、才藝班、戶外兒童教唱、、等等。教會費盡心思、使出渾身解數,好不容易成為社區的中心,藉此吸引人歸向耶穌基督。然而很多時候你我還是會發現,廟宇似乎不怎麼費力,就是那樣自然而地成為一般人的社區中心。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二結王公廟」的重建工作,來深層思考廟宇是怎樣自然而然地成為社區中心。
這些熱情的文化工作者,他們將全省的廟宇研究一番後,他們也找來為曾為宜蘭規劃設計冬山河親水公園的「象集團」來參與該廟的重建工作。他們更找來該地區的村民一同來研究再研究、討論再討論。在整個村民參與的過程中,你可以聽見大家如何激烈地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爭論著這廟該有怎樣的形式!而身為規劃設計的人員是如何耐心地傾聽並解釋說明!就在這樣的過程中,「二結王公廟」與二結的村民社會深深結合。
基督教進入台灣已兩百多年,照道理應該有不少教會是珍貴的建築資產,然而研究古蹟維護時,多看到廟宇,少看到心愛教堂的蹤影。許多時候,參觀教會,手上的單張訴說著教堂改建奉獻金額目前已經累積到多少元,司會也都會說請大家繼續為建堂基金努力奉獻。然而很可惜,卻從來沒有聽過「主日崇拜後,請大家留步,一同來為我們未來的家貢獻意見,討論建堂的規劃設計。」如果連一般的會眾都沒能有幸,一同參與神家的規劃設計過程,那麼更別提要如「二結王公廟」的改建一樣,讓整個村民一同來參與。
「二結王公廟」的改建,讓原本衰殘的它重獲生機,並再次成為眾村民的精神中心。我期盼有一天「某某」教會的改建,它不僅是該教會眾人的貼身事,也能成為該社區村民人人興奮地討論的大事!若能這樣,相信未來的一天,人們所回憶的,不再多是泛黑的雕樑、斑駁的彩繪,而是明亮的殿堂、靜謐的庭園、柔和的詩歌、愉悅的笑聲。
刊載於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