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性話題挑戰教會〉

文◎陳鳳翔

跟「性」有關的話題,如「同性戀」、「自慰」或「性騷擾」等,在具有身分隱匿特性的新傳媒「電腦網路」上早就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各家各派的神學觀點也一一出籠。

有些基督徒認為基督教教義該隨著時代演進而有所更改,要向「傳統」挑戰,甚至認為要重新審閱聖經的權威性,檢討聖經的可信度,並認為聖經寫作並沒有結束,我們信徒都可繼續寫這時代的聖經。

另外有些基督徒則護衛「聖經的權威性」,他們認為像前者挑戰聖經的權威、認為聖經為使徒受文化環境的制約所寫出的文章,會使得我們可能連「因信稱義」最基本的要義都要蒙受懷疑。

所以,從「同性戀」到「自慰」…等「性」課題,早就在網路上引發了一場場激烈的神學辯論。

●社會文化的禁忌

圍繞在這些激烈的神學辯論旁邊的是一些情緒上大受波蕩的當事人。無論是對于有自慰隱疾、或是同性戀、沈溺于色情資訊…等跟「性」有關的人,在網路上我們都可見其正渴望被愛、接納包容,並獲得一條出路。

說起來其實我們大家的情況都一樣,一出生就在罪的環境成長,在本質上也是罪人,只不過這種跟「性」有關的問題大家都不願啟齒討論。並且跟「住」有關的罪,恰巧是大部分社會文化的禁忌,于是這些問題不被重視處理、公開討論,以至于在教會界中大家還沒有獲得一個普遍的共識,今日便已被外邦人的大眾傳媒渲染開來。

「異端是教會欠下的債」,當然這句話的重點並不是要說誰是正統、誰是異端,而是說出一件事實,那就是一些教會中的問題若是不去處理、沒有找到更妥善的處理方式時,往往會帶來更大的傷害。

●教會缺乏共識

「性」的問題,在臺灣教會界中一直都不被獲得相當程度的關心。有時連參與討論的學者或是主辦演講的單位偶爾都會被一種奇怪的眼光視之。以至很少聽到教會在這方面有自己的立場與看法。當負責教導的神職人員不願意花時間處理這類問題,這些問題自然就轉由社會上的一些專家來解答、處理。而社會上的學者專家事實上所受的教育體系多以「人本」為其思考角度,發表的意見多了,自然漸漸影響一般信徒對于「性」問題的觀點。例如這次同性戀教會成立的支持者中有人認為是因為傳統教義使人永遠有罪惡感,而使人離開教會。所以要改變傳統教義。這就是從「人本」背景來看問題所導致的因果推論。

事實上,這種論調可以有另一種角度思考,就是傳統教義使人永遠看見自己的罪惡,所以基督徒天天都渴望來到上帝面前,領受他豐盛的救贖大愛,並巴不得天天到教會,享受肢體的接納與包容。所以「人離開教會」背後隱含有許多的原因,而非簡單「挑戰聖經」就可獲得解決。

●媒體熱烈討論
無論是「同性戀」、「自慰」或是其他「性」的問題,我相信會隨著網路普及化或是資訊流通而更加被熱烈討論。今日在有線電視、在報章雜志上的論戰不是明日就沒有了、就止息了,而是會用更多不同的討論型態展開。期盼聖經的學者專家或是各宗派神職人員能夠早日處理研究關于此類「性」課題,好還教會所積欠的債。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