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走廊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從路德神學看「無所謂之爭」〉

文◎lk

一、 歷史回溯:


Adiaphora是希臘文,意為indifference,不重要的事,可有可無的事。 在基督教神學歷史裡是關於一些宗教與道德的教理或實踐上在聖經中沒有絕對命令與絕對禁止的事。而關於Adiaphora的大爭論發生在德國於改教運動之後共有兩次。


第一次Adiaphora的大爭論是關於「奧斯堡信條」。在1529年羅馬天主教與國皇獲得協議,合議鎮壓改教運動的政策。後因1530年土耳其人西侵,日耳曼皇帝查理五世需要福音派的協助來攻擊土耳其人,希望宗派聯合,便邀請復原派的人以書面陳請他們的意見討論。而信義宗的人就預備「奧斯堡信條」(Augsburg Confession)共二十八條。前二十一條記載關於信義宗的教義,後七條指出信義宗所廢棄的錯誤和過失。原來這為要與羅馬天主教做個和解,希望他們接受,但羅馬天主教看完後無改革之意,竟發表「駁奧斯堡信條」(Confutation),使得和解破裂。而墨蘭頓再起草「奧斯堡信條的辯護」(Apologia Augustana)回「駁奧斯堡信條」,於是改教者與羅馬天主教正式分裂。而第二次的Adiaphora的大爭論發生在1681年敬虔派阻止Hamburg城市建立劇院,因為他們認為世上的享樂事物是敵基督。而信義宗反對此意見,並認為基督徒在這件事上有自由。


而Adiaphora的第一次大爭論提及的奧斯堡信條共有兩種,1530年的原本(Invariata)與1540修訂本(Variata) ,都是路德的重要同工墨蘭頓所寫 。這前後的改變引來許多教義上的爭論 。其主要爭論有下列幾點:反律法之爭(Antinomistic Controversy)、可行不可行之爭(Adiaphoristic Controversy)、馬爾約之爭(Majoristic Controversy)、聖餐之爭( The Eucharistic or Crypto-Calvinistic )、神人協作之爭( The Synergistic Controversy )、阿西安得爾之爭( The Osiandrian Controversy )、基督論之爭( The Christological Controversy )、預定論之爭( The Predestination Controversy ) 。而本文就是針對Adiaphora的第一次大爭論的其中『可行不可行之爭(Adiaphoristic Controversy)』為研討範圍。


當時墨蘭頓為要與羅馬天主教和解,所以對於教會禮儀幾乎完全採用一切羅馬天主教會的禮儀,例如禮儀中點的蠟燭、用拉丁文念彌撒、、等等,尤其是欲接受羅馬天主教七聖禮 ,以希望羅馬天主教可以接受「因信稱義」的道理。而後來在1548年竟造成墨蘭頓與純正路德派之間就『可行不可行之事』(不好不壞,神未禁止,也未吩咐人遵行之事。)、『禮儀』(既無禁止亦無吩咐遵守,所以可用不可用。)、和『教義』(雖然聖經中有教訓,但是因為他們太無足輕重,所以即使不信也無損信仰。)三者展開激烈的辯論。此之謂『可行不可行之爭(Adiaphoristic Controversy)』或稱『瑣事的爭論』。直到1555年奧斯堡和平協定簽訂後,這場爭論才得以平息。最後由純正路德派獲勝,決定不接受天主教的禮儀觀。


二、研讀摘要:


(一)教會的合一只在乎對於福音的教理和聖禮意見相符

在『奧斯堡信條』第七條(論教會)提到「、、教會為聖徒的會眾(一切信徒的集團),而在這個會眾中福音得以正當地教授(純正的宣講),正當地施行(按照福音施行)。教會的合一只在乎對於福音的教理和聖禮意見相符。」因為聖經弗四:4-6a「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得見基督教會聯合最基本只在於「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


(二)教會禮儀的真正功用

在『奧斯堡信條』第十五條(論教會的禮儀)提及「論到教會的禮儀(由人規定的),我們教會教導人:凡可遵守而無罪,且於教會的安寧與秩序有益的禮儀,如所規定的假期,節期之類的,都應當遵守。但我們教會要勸導人,良心不可被這些事捆綁,彷彿這類的事得救所不可少的。又要勸導人:凡人所設立以求與上帝復和,博取恩典,補贖罪惡的遺傳,都不符合福音和信的教理。因此,為博取恩典並用善功贖罪而設立關於食物,節期之類的誓願和遺傳,都是無益而與福音相違的。」得見教會禮儀的功用在於有助於教會和平及良好次序,幫助我們向上帝表達我們對祂愛的回應。這些教會傳統與救贖無關,然而羅馬天主教認為教會傳統禮儀都不可改變,若有改變則聖事無效。聖事若無效,則會造成人不能被救贖 。所以他們認為藉著遵守這些傳統可賺得恩典。然而路德舉新約太15:9基督說「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訓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以及加5:4保羅說「你們這要靠律法稱義的,是與基督隔絕了,從恩典中墜落了。」他認為福音本是白白的恩典,是上帝為人預備的,而非人自我預備的。人只要來到祂的面前,用信心的雙手接受即可。而人的一切傳統、禮儀或文化絕非稱義的充要條件。唯有上帝的福音才是使人得救的唯一途徑。


(三)以禮儀賺取恩典所產生的禍害

在『奧斯堡信條』第二十六條(論食物的分別和遺傳)提及很多人以及教會的神職人員都以食物的分別及這類屬人的遺傳為有益賺取恩典補贖罪惡的功德。人們喜歡自己訂出很多繁雜的儀文、節期、禁食、希冀用此來賺取恩典。

這些至少會帶來三點嚴重的禍端:

1. 恩典由信而來的義的教理受到蒙蔽。「信基督白白赦罪的恩典」被「靠人的行為稱義」所取代。

2. 上帝的命令受了遺傳的蒙蔽,竟使得人的遺傳高於上帝的命令之上。世間的事物竟被分為屬靈的事(例如禮儀、禁食、、)與屬世的事(孝敬父母、撫養兒女、、)。造成人誤以為修道更甚於一般生活。

3. 遺傳大有危害於人的良心,因為人無法盡守一切遺傳,但人又以為遵守遺傳是必須的。結果導致有些人陷入絕望,甚至自殺。


(四)教會禮儀不必盡同

在『奧斯堡信條』第七條(論教會)提到「凡人的遺傳、禮儀、或人所制訂的禮儀各地不必盡同。」在『奧斯堡信條』第二十六條引述教父愛任紐認為「在禁食上不同無損於信仰的合一」,教皇貴鉤利也暗示這種分別不會破壞教會的合一。


(五)基督徒在禮儀上有自由

在墨蘭頓『教義要點』中提到「司法律與禮儀律雖已被廢除,但遵守它們的人並沒有犯罪。在基督教中我們有自由,可以遵守或不遵守它們,就如我們有權決定吃或喝一樣。然而我深願基督徒遵守由摩西傳下來的那些有關司法的律法,和禮儀中的許多部份。既然司法律與禮儀律(依我的意見)是人類所需要的東西,那麼我們寧願遵守摩西的律法,而不遵守外邦人的律法和教皇所定的禮儀。」 而協和信式 第十條(論教會的禮儀)提及「教會的禮儀,凡是聖經所未吩咐或禁止的,都可以由基督徒自由取捨。若有人以它們為神聖重拜的一部份,而強迫我們遵守,那麼我們就要堅決的予以拒絕。」這是為要留意墨蘭頓和他的附從者由萊比錫暫時和平的調停申辯,強調羅馬天主教的習例是無關緊要的。



三、 結論:


音樂劇「屋頂上的提琴手」其中一幕就是當提琴手在屋頂上跳舞的那一幕,演著:『一個提琴手在屋頂上; 聽起來瘋狂嗎?不!但在我們的小村莊阿拿塔瓦卡, 我們每一個都是能在屋頂上面的提琴手,設法想要補抓一個簡單美妙的旋律。雖在屋頂上這麼危險,但不至於摔斷脖子。這是不簡單的事!你也許會問「為何你們要站在哪麼高的地方, 多危險哪!」「你們如何保持平衡?」那是因為阿拿塔瓦卡我們的家鄉,這種行為就是我們的傳統。 因為我們的傳統,所以好幾年在這裡每個人都可以保持平衡。因著傳統,以至於我們知道自己的角色,並知道上帝對我們的期望!』傳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讓我們做起事來有跡可尋,不用花大量的時間與精神去創作發明新東西。傳統可幫助我們保持我們的平衡,傳統幫助我們知道我們與家族的關聯,傳統更幫助我們知道我們與教會的關聯。在舊約詩篇中我們便可見詩人寫詩篇 78 篇。他提到過去的傳統:比喻、來自過去的神秘事情、上帝榮耀的作為、上帝所做奇妙的事、頒下的律法以及誡命。而在依循教會曆的崇拜講道可以豐富道出我們信仰經歷的來龍去脈。裡面有耶穌基督誕生、 生活、傳道、替死、復活,耶穌基督的一切歷歷在目而Adiaphora的爭論,則讓我們看見傳統雖好,但是其重要性無法超越福音的重要性。!


我們該注意的是不要讓傳統僵化為禁梏、為包袱。羅馬天主教其實幫我們整體大公教會保存了很豐富的「聖事」傳統,基督生活於教會中,聖靈領導教會的活動。然而他們可惜的卻是將傳統高過福音的救恩,以至於導致後來的改教運動復原派一定必須將七聖事廢除,站在聖經真理上只保留洗禮與聖餐。然而復原派中更有激進者受理性主義、科學主義的影響而將聖事完全視為一種表記,把洗禮與聖餐的恩具功能取消,只保留聖經。台灣的一些教派也似乎要與天主教清楚劃清界限,於是禮儀上特別不願與天主教有何類似之處。甚至有人因著信義宗的禮儀,而認為信義宗重回天主教路線。而導致另一種完全不要傳統的現象,於是我們台灣的教會主日崇拜很多沒有依循教會曆、沒有教會傳統、甚至連教會歷史都被取消。其實這是很可惜的事情,因為無論是教會曆或是教會傳統會給我們連續的感覺、一種確信,與舊約的人們,新約的基督教緊密連結,普世大公教會聖徒相通的感受。而於其中共同紀念教導有關於耶穌基督的誕生、一生言行、教導、神蹟、死亡、復活,所帶來的福音。共同相信上帝過去大能的工作也在今日實現、也連續到未來。


因著路德的堅持,於是我們後人得以重見「因信稱義」的道理。讓福音不再被人為傳統或禮儀所遮蔽,相信他同時也希望能讓教會傳統與禮儀恢復原有的價值。但是事實上教會傳統反而如同倒洗澡水連嬰孩一同倒掉一樣被丟棄。若我們能知道我們基督徒在禮儀上擁有自由,並能分辨何為禮儀、何為該遵守的律法。並且認知傳統不是我們不經思想盲目去依附的東西,善用傳統使過去、現代與今日的生活有連續性,方為真正復原『復原教』的精神!


四、 參考書目:

1. 『宗教改革時期的神學思想』

2. 『天主教信理神學下冊』

3. 『路德選集』下冊,金陵神學院委託事部基督教輔僑出版社

4. 『歷代基督教信條』,金陵神學院託事部基督教輔橋出版社

5. 『基督教會概覽』,道聲出版社。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