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走廊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更正教初傳〉

文◎lk

馬禮遜 Robert Morrison 是第一位更正教到中國的傳教士。他面臨的福音工場,是非常艱困的環境。

當時宗教的規定,傳教士不得進入中國,中國人信教一律處死。並且政治上實施「閉關政策」,重重限制中國與外國往來。通商也只有廣州一個港口可以進行貿易,並且一日完成,就得馬上出境,或者停留在澳門。另外,外國人不可以學習中文,中國人若教授外國人華語,被發現,亦是死刑。

因此對於馬禮遜而言,如何取得居留在中國的身份,是首件要務。雖然他可以居留在澳門,但是因為當時的澳門由葡萄牙管理使用,而葡萄牙是天主教國家,因此澳門是天主教的勢力範圍,不准更正教派傳福音,所以他當然無法在澳門居留。後來不得已他就選擇加入東印度公司,以雇員的身份任職翻譯,進入中國。

馬禮遜取得居留中國的資格後,開始秘密學中文。他付了很高的薪資請了兩位老師私下惡補。之所以薪資很高,是因為萬一被抓到中國人一定被處死。有個老師身上甚至帶著毒藥,隨時準備萬一被抓,馬上自盡,以免遭受酷刑。

馬禮遜的中文越學越好,但是他發現他無法接觸到一般中國人,無法傳福音。只能對受顧於洋商的少數中國人、或中國行商傳福音。另外,當時英國對中國的貿易,絕大部分是鴉片,東印度公司亦是以販賣鴉片為主的煙商。這是毒品買賣,也不合上帝心意。沒想到這後來竟成為中國人排斥基督教的主要原因(這另闢章節討論)。

馬禮遜為了安全起見,就先從事聖經翻譯,英翻中的工作,以及寫些福音單張。另外,還編了一本中英字典「五車韻府」。到了七年後,第一位中國信徒蔡科(高)受洗,為第一個更正教的果子。

1814年,第二位傳教士米憐來幫助馬禮遜。不過他很快就選擇離開中國,而轉向南洋的馬六甲。因為他認為留在中國傳福音沒有太大的果效,應該去南洋,向那裡的華僑傳福音。因為當時很多中國人到南洋去發展,賺夠了錢就回故鄉。於是米憐想,屆時當這些華僑回到中國,就可以自然地把福音帶回去。

米憐到了馬六甲,便先辦了一個印刷廠,印製一些福音單張送往中國給馬禮遜使用。而一位印刷中國工人梁發,日後就成為中國第二位信耶穌的人。另外,米憐還辦學校,預備訓練裝備第一批本地信徒成為傳道人。然而當然沒有人會想要花錢讀,更別提去讀書,會沒時間賺錢維生,以及要學ABC這些怪東西。最後米憐的方式是,花錢請人來讀。你來讀書,學校還給你錢。另外,上午教授「三字經」、「千字文」,下午才講聖經與基要真理。

隨著越來越多信徒程度提高,米憐甚至辦成中等學校,到了1843年,神學院也辦起來。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