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鉴别与考古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西奈山下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大密宝〉

文◎陈小小

家里只有老公一个人赚钱,要养活四口。口袋虽不深,但我们却很懂得如何集中金弹火力,偶尔享受一下难得的奢侈。好比曾去一间海鲜店,看到一只从来没有看过的超级大螃蟹,比猪头还大,夫妇俩叽叽咕咕商量了一下,完全不理会小姐推荐其他好料,我们就只点一盘50元炒饭,将口袋剩下的钱全压在那只螃蟹上。餐厅老板,竟然为此从后面厨房走出来见我们,拍拍我老公的肩膀,称赞我们很懂得吃。

同样的,我们夫妇没钱出国旅游,新婚蜜月机车环岛而已。每年寒暑假看同侪或亲友们带孩子全家日本、韩国、东南亚、大陆玩,真的羡慕极了!我家小孩更是渴望,都会问「妈妈,我们怎么都不出国玩阿?」我就露出不屑的表情说,「那些地方算不得什么,台湾都有啦!」(其实是钱不够的托辞!)

接著自信满满、口沫横飞、比著手势,「我们要把钱存起来,存很多很多。我们不出国就算了,若要出国去一定就去全世界最特别的国家。」他们听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喜悦与盼望。

「那种横跨亚洲、非洲,地景同时具有平原、丘陵、裂谷、高山、沙漠、绿洲,登上终年有雪的高山,下到比海平面还低的陆地与海,漫步在最古老的城镇与最现代的都市街道上,与各国人种面对面交流对谈,. . .」两个小孩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还是搞不清楚究竟要去哪里?只好讲白一点:「妈妈出国想去的第一个地方,充满神迹。我们要走耶稣走过的那种路,吃耶稣吃过的那类鱼。」

终於,在今年我们有了全家出国旅游的费用,报名圣光神学院圣地旅习课程,共15日,去埃及、以色列、约旦三个国家,这熟悉却又完全陌生的地方。每周家庭礼拜全家读圣经,星期日到教会带主日学讲圣经故事,周间带大学生与社会人士查经,平日灵修也都曾读过有关这些的经文;圣经里头的人事时地物都是那么的熟稔,但是却从来没有亲身到过。

全家人超兴奋又紧张,满心期待届时可以跟所读过的串在一起。没想到,一到了埃及,没看到法老王,先遇上「十八日革命」。头两天尽拍一堆坦克车重装武器、军人、警察与抗议者的照片,完全不在预期的计画中。跟当年以色列人心急如焚想要尽速离开埃及,情况险恶类似,完全不知道下一步将如何,困在吉萨金字塔区附近的旅馆内,等候上帝开路。


【我们的路线图】

还好第三日,往西奈/乃半岛(注)的路放行。大伙拖著大小行李,连忙搭上旅游公司的巴士,从吉萨经过开罗,向著苏伊士运河方向匆匆驶去。还真是那么地巧,以色列百姓当年出埃及,是从兰塞起行至疏割,再往北度过红海(芦苇海),我们走的路线跟他们十分接近。活是现代版的出埃及记阿!我们平安顺利地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海底隧道的那一刻,那雀跃与喜乐的心境,保证跟以色列人过红海心情有几分近似。

接著,好几个小时车程,放眼望去全是黄褐色荒漠,偶尔突现几株皂荚木。不禁想像起相当於全体高雄市民走上街头,两百万人口的以色列百姓,黑压压地群行扫过这块砾石地。实在也只有这种荒漠可以供他们踩踏过去,不会影响生态环境。如果是一遍青翠草原,以色列人经过的地方,大概都被踩踏的寸草不生了。又揣想他们处在如此景色单调的荒漠,日夜温差大、没有水源,没有各类蔬果,更别提娱乐,每天就是只有吃饭、睡觉与行走,旷野漂流四十年真是可怕的生活。

巴士开得很快,因为埃及暴动,政府严令所有的旅游团不得中途停车游览观光。感觉似乎车上装了什么卫星侦测系统,一停车,马上埃及军队便会一拥而上,团团包围。因此路过「玛拉」、「以琳」、「汛的旷野」,都只能从车窗向外遥看。

「玛拉」是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终於在此处发现了水,却是不能喝的苦水。上帝指示摩西把树丢在水裏,将苦水变为甜水(出埃及记十五章23-25节)。

「以琳」则是旱漠中的绿洲,有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树,以色列人就在那裏的水边安营(出埃及记十五章27节)。但三千多年后的今日,仅存一些棕树矗立,但泉水不再,只剩下两口水井,一口已枯干。


【利非订谷地,以琳景致应该近似。】

至於,汛的旷野,曾是上帝赐下吗哪、鹌鹑和水的地方。当然,我们也不会吃到吗哪、看到鹌鹑飞过啦!不过可以体会当时以色列全会众为何抱怨:「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吃得饱足。你们将我们领出来,到这旷野,是要叫这全会众都饿死啊!」(出埃及记十六章3节)因为「玛拉」、「以琳」也仅仅解决了水的问题,他们从埃及带出来的粮食推算时间应该也差不多吃完了。

接著,巴士开到了「利非订」―亚玛力人和以色列人争战处。感谢司机故意开得很慢,让我们从车内向外拍照。因为这里发生的战役甚为有名,主日学小朋友大多知道。摩西在此处拿著上帝的杖。摩西何时举手,以色列人就得胜,何时垂手,亚玛力人就得胜。摩西的手举酸了,亚伦与户珥来帮忙,一人一边扶著,不让摩西的手下垂,以色列人才能一直赢。

亲眼目睹利非订,发觉谷地面积不大,不禁发问:「这里怎么可容纳得下两百万以色列人打仗阿?」吕院长提示,「谁说以色列人全部都下去打仗阿?」难怪有人认为「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看过现场,就是不一样。

冬天太阳下山得早,我们赶到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St. Catherine Monastery才下午四点,但天色有些暗。其实根据圣经考古,有数个地点都可能是西奈山,但此处较为有名。西奈山是上帝颁布十诫给摩西的地方(出埃及记十九、二十章),登过山的人都说那是非常奇妙的经历。日出之际,太阳从山棱线的下方露脸,射出幽微的光芒,像画家拿著画笔轻轻晕染,让沉暗漆黑的天空渐渐显得蔚蓝可爱,积雪闪耀茔白峰顶与晖光初染砖红山脉相互映辉。当整个太阳一跃而出,就足以让人人脸上好似充满上帝的荣光。

我们一家四口其实在出发半年之前,就已经利用周末假日山训。特别还买了登山鞋,很想走摩西走过的路,攀登西奈山。无奈,西奈山标高2,285公尺,经常登山的人才有资格挑战。主要是登山时间,通常是凌晨两三点钟由山脚摸黑出发,攀登约二至三个小时后在山顶上等待日出;或者是中午出发,在山顶上等待日落后再摸黑下山。黑暗中上山或下山,本身就充满危险性。加上,冬季天气严寒,山顶温度零下数度,又常有积雪;雪鞋还得加上抓地的钢钉,否则是很容易滑落山谷。我们这种肉脚只能在山下望而兴叹,还好有圣凯瑟琳修道院St. Catherine Monastery可以参观。

修道院有个特色,就是石头砌成的高大密闭式古围墙。没看到一般常见的大门,古时候出入、只靠著墙上两个向外突出奇怪的木板屋。要进来的人拉扯一根系有钟铃的绳子,守卫听到铃声后。透过木板屋,利用绞盘运送吊篮,小的仅供1人进出,大的可装载较多的人员和物资。令我想到《长发公主》的故事,「长发姑娘,长发姑娘,放下你的长发(Rapunzel, Rapunzel, let down your hair)。」修士或修女就像长发姑娘一样,在里头静心修行,不致於被人打扰。当然,这种几乎完全密闭的无门设计或许也是令修道院自西元六世纪以降,几经战火仍完好无损,没有受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出入靠著墙上两个向外突出奇怪的木板屋,一根系有钟铃的绳子通到守卫室】

圣凯瑟琳修道院对一般游客而言,主要有两个圣迹,一是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出埃及记第三章),导游指著墙角的灌丛说:那就是被火烧著,却没有烧毁,有名的「焚而不毁」荆棘,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用此作为他们的LOGO标识。二就是摩西井,据说这是摩西遇见西坡拉的地方(出埃及记第二章)。米甸祭司七个女儿一同到井边打水,辛苦打水好不容易装满了槽,要给羊群喝。可恶的牧羊人此时出现,要赶她们走。摩西发挥英雄救美的精神:赶走恶人,并协助羊群喝饱水。米甸祭司便把其中一个女儿西坡拉嫁给了他。


【据说这就是那株焚而不毁的荆棘】

基本上,我个人对修道院的这两项圣迹,是没有什么兴趣参访。毕竟荆棘怎可能存活数千年?焚而不毁的荆棘与摩西井,距离这么近也颇奇怪?按照圣经,「焚而不毁」荆棘应该位在人迹罕至之处,而不是牧羊人打水饮羊的公众地方。


【摩西井,摩西遇见西坡拉的地方】

但是,这间修道院对我们夫妇,有个最珍贵的东西,就是镇院之宝《西奈抄本》Codex Sinaiticus。这份抄本大约在西元331年,用漂亮的希腊文书写在上等羊皮纸上。目前《西奈抄本》与《梵谛冈抄本》Codex Vaticanus被认为是所有抄本中最「纯净的」,意味著这二本抄本在抄传的过程中,没有混杂其它的经文形式。可见其重要性!


【西奈抄本官方网站公开图片 http://www.codex-sinaiticus.net/en/codex/】

这个抄本的问世,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简直可以拍成电影。一位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莱比锡大学讲师康斯坦丁•提申多夫Constantin Tischendorf。他对圣经充满狂热,只领有微薄的政府研究薪水,一个人游遍欧洲与近东图书馆研读圣经抄本,并到处寻找搜集散落世界各地的圣经抄本,予以查核对照整理,致力重现圣经原本。他对未婚妻说:「我要打一场圣战,好赢回新约圣经的原貌。」

1844年,他来到埃及西奈山的圣凯瑟琳修道院,发现修士拿去点火用的废纸篓裏夹杂一些皮纸,仔细一看竟然就是七十士译本的旧约片段,他从中抢救回43页。不识珍宝的修士还很无知地对他说,「才刚烧完其他两篓」。替申多夫听了简直要捶心肝。他救回的就是历代志上、耶利米书、尼希米记、以斯帖记。替申多夫便将这43页,收藏於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

之后,修士们知道了抄本的重要性,因教会政治外交因素,可说赠或说卖,反正大部分到了俄国沙皇手里。1933年,苏联共产政权对圣经没有兴趣,於是大英图书馆便向之购买了347页,俄罗斯国家图书馆仅收藏了其余6份残片。1975年,抄本的另外12页和40份残片在圣凯瑟琳修道院一间密室裏被发现。最近,大英博物馆经过四年努力,将分散在英国、德国、埃及和俄罗斯的《西奈抄本》修复拼接在一起,2009年已将全部手稿扫描后上网

http://www.codexsinaiticus.org/en/manuscript.aspx,免费供大众阅览。

我们现代人很难体会没有印刷术的古代人,他们的书籍都是用手抄的,圣经也不例外。如同老师在课堂上写黑板,同学们就要赶紧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而老师所写在黑板的字句,就好比是「圣经原典」(圣经作者受圣灵感动所写下的那一卷书)。底下的振笔急书、猛抄的学生所写在笔记本上的字句,就好比是「抄本」。而考试前为了怕自己所抄的资料有错误,同学之间彼此会拿出自己的笔记互相对照修正,想要重现老师抄在黑板上的文本,这就是「经文鉴别学」,也就是提申多夫一生致力的志业。最后他辛劳过度,中风而停止工作。

圣凯瑟琳修道院另外还有希腊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波斯文、拉丁文、亚美尼亚文、科普特文等数千多册手抄古本。当然,这种世界等级的珍本图书馆,是不会对外开放的。我们到了此处,只能在心中再三默想提申多夫的精神。

知道圣经怎么来的,在阅读圣经的时候,除了对上帝话语的敬畏与珍视,也应该对历世历代圣经工作者产生感谢之情。而对他们最大的感谢,绝对就是好好地、仔细地读圣经,才不枉费他们如同爱尔兰传说中的刺鸟一般,以生命作为代价,只为换得千百句清晰明了的圣经金句,令整个世界都能悉心聆听福音,让上帝在天上微笑。

晚上在西奈山附近的旅馆休憩。隔天我们一早起床,到外头看日出。从山脚下远望整遍西奈山,阳光黄澄澄灿烂一片,洒在红色的岩块上,煞是好看。似乎穿越时光隧道,看见了摩西上山,云彩将山遮盖,耶和华的荣耀形状如烈火,停於山头的那幕,感动久久不去,充塞於心。但也得向此地告别,挥别西奈山、挥别圣凯瑟琳修道院,继续往下一站以色列前进。

因为我们此行,不仅是旅游,也为了拍摄与搜集圣经提及的历史文物资料,带回台湾,放入信望爱网站CBOL中文线上圣经工具中,让没有经济能力到圣地旅游的人们,也能一窥当地实景。提申多夫的话语、言犹在耳:「我要打一场圣战,好赢回圣经的原貌。」希望这些影像资料能带给阅读中文圣经的人们,提供许多帮助。

注:Sinai,各种中文圣经译本以前全译为「西乃」,但目前和合本修订版、现代中文译本、圣经新译本,皆已经跟著一般文字刊物译为「西奈」。其实「乃」的三声较近,而「奈」字的四声,比较不接近。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