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年的滋味〉
文◎不睡美人
从小,每到农历年,爸妈会提早一两天,带著我跟弟弟回阿嬷家。
提早到,是为了要「扫年」,就是大扫除。那可不是一般的扫地工作,而是要清洁那些平日不会注意的地方,好比厨房的天花板。一年累积下来的尘埃,超过想像的脏。当整个暗沈沈、灰扑扑的房子被清洁的焕然一新亮晶晶,再贴上大红的春联,成就感满溢。
当堂弟堂妹来,我们四个凑齐时,就是负责处理脏兮兮的血蚶。我们人手一只牙刷,围坐一起,奋力地将经年累月嚼槟榔满口黑牙的血蚶壳,用力地刷,以还它原本该有的洁白。这道血蚶可是过年必备的年菜,但小孩子都不吃。因为吃的时候唇齿间满口鲜血,怪可怕的,倒是其他的年菜,好比年糕(年年长高高)、福州鱼丸(幸福又圆满)、燕饺(招财又进宝)是我们的最爱。
团圆饭后,就是发压岁钱。我们念著「恭喜发财、新年如意」一番,就一溜烟跑去玩。放鞭炮、玩扑克牌,或躲猫猫,阿嬷家是日式房子有很多个放棉被的那种大柜子,还有前后院,够我们躲来藏去。但,随著年纪越来越长,就觉得过年越来越不好玩了。
一年比一年坐车的人越来越多,每回挤车都令我跟弟弟头昏眼花,吐个半死。「扫年」,也觉得很没意思,为何大扫除、刷血蚶,老是我们四个人的事,后面那些堂弟堂妹,就闲闲没事看卡通。至於,祭灶神的传统,更是叫我唾弃。我讨厌打小报告的人,更厌恶从中收贿的人。大人们干吗每年都要讨好这种低级神明?
后来,嫁为人妇。结婚后的第一个除夕,清清淡淡,觉得真是悠闲。
因为公公六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他自立更生,养成独来独往、沈默寡言的个性。只有婆婆有娘家亲戚。这里完全没有什么节庆,公婆他们连生日都不过。日日都一样。过年不用大扫除、不用贴春联、也不用煮什么伟大的年夜饭。连红包包给他们,他们也原数包回,连红包袋都不换。
但,隔日,就是大年初一,变成超级可怕的拜年赶场。这回多了我婆婆那边的亲戚要拜,也就是我先生的外公外婆,以及四个舅舅、两个阿姨,得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大年初二,就是我先生跟著我回娘家,从我爸妈那边开始拜,拜到我的阿公阿嬷,以及我爸爸那边的兄弟姊妹,八个叔叔、三个姑姑,拜到手软脚软。大年初三,再赶紧趋车到另一个城镇拜我的外婆以及我妈妈那边的弟兄姊妹,两个舅舅、一个阿姨,拜到头昏眼花。
我有些朋友同事,听了我的遭遇都感到好笑。他们建议,直接选在过年期间出国旅游,脱离拜年枷锁得以自由。我是没有那种胆量这样做,也觉得这样做不太妥。因为享受自由旅游快乐的是我们,但倒楣的却是爸妈与婆婆。他们得要去向最上面长辈(阿公、阿嬷、外公、外婆)解释说明一番。
但,朋友们的想法,很快地没几年后蔚为一种风气,越来越多的人在农历年间出国旅游。这在过去保守的华人文化传统,简直无法想像,平日远在他乡工作的亲人,过年竟不回去团圆。然而,当越来越多人出国旅游不回家团圆时,人们又感叹著「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即使年货预备的越来越丰富,红包里的钞票越来越厚实。
在人们纷纷叹息著「年味不再」,我却何等有幸,在去年过了一个非常有年味的除夕夜。没有花费一毛钱,也不需要除旧布新、装饰环境,大费周章办年货。仅仅是安排一段安静时间,关掉电视机,让全家人彼此聆听对方,彼此诉说著自己,除夕夜聚在一起时,我们轮流讲一些平常没机会讲的内心话。
我先生是长子,他大约花了十分钟,告诉大家,我们这一年做了什么,遭遇了什么,上帝怎样带领我们,接著轮到我与小孩。姊弟俩生平第一次有这难得的机会,可以对著阿公、阿嬷、叔叔、婶婶、堂哥、堂妹讲话,而且他们又很专心地聆听,便很踊跃地讲了几句自己在学校的事,以及在乎的事。然后轮到我小叔一家人。就这样,公公与婆婆就感动得热泪盈眶。
平日不太说话,也从来不谈信仰的公公,此时竟然立身起来,感谢上帝赏赐大家平安,甚至还一一鼓励著我们后辈。他那天说的话,绝对超过我们一年听到累积总和的话。
没有什么高级技巧,不过就是在除夕那天早上,跟公婆以及小叔小婶说,晚上一家团圆时,一起读段圣经、唱首诗歌,大家分享今年近况,来个小小的家庭礼拜。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找到了年味,那种人与人、心对心的交流。
含蓄的东方民族,家人的亲密关系多是建立在一种梦幻浪漫的想像与推测,而非真实生命交流的熟识。家庭真实的处境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每天见面、一起睡觉的家人,彼此不认识,或者是认识的很浅薄。
好比,父亲早上五点起床,出门运动,回到家,看小说或电视,中午吃过饭睡个午觉,傍晚继续看小说或电视,晚上吃过饭会散个步。但,父亲在想些什么,他遭遇了什么事,儿女们通通不知道。同样,丈夫不认识妻子,妻子不认识丈夫,爸妈不认识孩子,孩子不认识爸妈,哥哥不认识弟弟,妹妹不认识姊姊。
我们没有机会,倾听彼此讲出内心的话,了解内心最深处的想法。春节大团圆沦於表面功夫,难怪当仪式冗繁到一种程度,人们便想要挣脱逃离。但,内心深处却都渴求与自己的亲人有真实地心灵交流,我们盼望从里到外的团圆,心连心的大连结。
然而,每个人都有缺点、黑暗的一面(「人人都是罪人」),会彼此伤害,即使是无意中所造成。於是我们害怕心对心,恐怕会带来情绪强烈、紧张情势等不知道如何收拾的冲突状况,所以宁可选择逃避,维持一种表面的和谐与关心。但我们的心,却不会满足这种情感的困乏。
我们理想中家庭,是可以爱的很实际,是可以自由坦露真实自己的地方,家庭成员彼此缺点优点都知道,并有办法彼此包容。而这只有从创造我们的上帝那里寻找。只有他能帮助我们「家似天堂」,在它里面,妻子「认识」丈夫,丈夫「认识」妻子;父母「认识」孩子,孩子也「认识」父母。我们勇於开放自己的内心,被彼此「认识」,即使是生命最黑暗的一面。人的爱即使不够,我们也有上帝的爱来帮助彼此接纳。
年味哪里找?试著从「心」开始。
(写于基督教论坛报过年的福音单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