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不想上主日学〉
文◎陈小小
通常每个作父母的,都会把孩子当作宝来疼惜,必定顾及其肉体需要,饿了给吃、渴了给穿。时下流行的英语班、才艺班也都会尽量供应。而基督徒父母除了这些之外,还会注重孩童的灵性需要。
圣经诗篇第127章3节提到「儿女是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所怀的胎是他所给的赏赐。」而耶和华所赐的产业,怎样用心经营?圣经也多处有教导。在出埃及记第12章26节「你们的儿女问你们说:行这礼是甚么意思?」此处说明父母有责任向孩子解说宗教上各种礼仪。申命记第6章6-9节:「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这里更是提到父母该自己负起儿童宗教教育的责任,并且要非常殷勤地教育孩子有关上帝的事情。
然而我们很多人是第一代基督徒,不像以色列人整个宗教与文化、教育、历史都合而为一。有些基督徒父母或许能力不足,因此教会在主日时,设有儿童主日学课程、主日学师资,帮忙补强这块,好叫儿童也能有系统的认识上帝。所以孩子上主日学的重要性,就相当於孩子受国民教育。一旦发生孩子不想上主日学的问题,其严重性就等同发生孩子不想上学的问题。
一般而言,孩童不想上学的几大原因是:1.想逃避考试或处罚;2.父母师长期许过高,怕自己无法达成目标;3.在学校有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4.学校不合宜的管教方式;5.面对陌生环境的适应障碍;6.家庭状况变化(父母离异、丧亲、施虐)7.孩童自身的问题:注意力不易集中、躁郁症、自闭症、过动症等。孩童不想上主日学,除了前面1.2点之外,大致也是上述几种常见因素。而不同的拒学原因,就得分别用不同方式处理。家长必须主动且积极地与主日学老师或负责的牧长联络、沟通、研商。不可拖延不处理。因为孩童拒上主日学持续时间愈久,则越难回去。
若是孩童自身的问题,当然就得尽早带孩子去专门医院做治疗或矫正。越早处理,越有果效。至於其他问题,家长和主日学老师或负责牧长同工在处理过程中,尽量不用「警告、批评、讥讽、盘问、否定、训诫、威胁」等负面方式。而多采用「正向回馈」方式,来降低学童对上主日学的抗拒。好比请授课的老师在话语上多多赞美孩童,或给孩童小小的奖励。甚至也可以邀请孩童在学校的好朋友一起上主日学。我小时候就是班上要好同学的母亲邀请我去参加夏季学校与每星期的主日学。她对我说,有讲故事、唱歌、画图、玩游戏、还有点心吃。我就很高兴地去参加。而我那同学觉得去教会很无聊,但是我陪她一起去,她也就去。
然而,主日学教育不比一般学校教育,它有自身结构上的困难。一般国民教育绝对在经费、师资、教材、软硬体教学设备都很完备。而主日学则得看教会的规模。教会强大,儿童主日学就可以照年龄分班分很细,有幼稚园大、中、小、幼幼班、国小(一二、三四、五六)、与国中班。分班的时候,各班老师照著基督教出版社的儿童宗教教育教材教,非常容易得心应手。而合班的时候,还可以教导孩童崇拜礼仪与诗歌乐理。但是教会弱小,老师人数只有一两个,孩童从两岁到国中生都混在一班,这种名义上是虽仍称为「儿童主日学」,但事实上就只能做到类似托儿的功能。
而孩子不想去上主日学,若是出在因为教会弱小、主日学类似托儿而感到无聊,遇到这种情况,家长根本就没有处理的施力点。通常只好打马虎眼混过去,让孩子的主日学宗教教育空白。或者干脆换教会,找间主日学教育完善的教会,相当於转学。处理孩童的拒学问题,虽然转学也是一种方式。但是为了儿童主日学教育而连大人都得跟著换教会,却不被主流思想所认同或接受。然而孩童受宗教教育的黄金时期也只有短短的幼稚园到国中这十几年而已。错过了,很可能他们就不认上帝,最终被拒於福音恩典的大门外。所以一些家长宁愿为了孩子的信仰教育换教会,而背负对母会不贞的污名。
遇上这种情况,最好是这些弱小教会在上位的牧长们出来处理。主动与关系良好的邻近大型教会,协商儿童主日学「合作」或「托付」事宜。由自己教会出资租用一些交通工具,在主日崇拜时,父母在教会聚会,而孩童由这些交通工具接送到合作的大型教会,接受完备的主日学教育,结束后,再送回。也可以,几间弱小的教会,合在一起作儿童主日学事工。等到日后小型教会壮大、主日学完备时,再自行负起教导责任。这样子,就不会陷这些做家长的会友於不义,他们就不用因著孩子而换教会。
写了这么多关於孩童不想上主日学的解决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忘记,孩童宗教教育在圣经里教导,这些绝对是做家长的事。教会的儿童主日学只是一种宗教教育补强。因此自己也得花时间了解圣经、在家带孩子认识上帝,可别把所有的宗教教育责任都推给教会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