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工作站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當孩子不想上主日學〉

文◎陳小小

通常每個作父母的,都會把孩子當作寶來疼惜,必定顧及其肉體需要,餓了給吃、渴了給穿。時下流行的英語班、才藝班也都會盡量供應。而基督徒父母除了這些之外,還會注重孩童的靈性需要。

聖經詩篇第127章3節提到「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而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怎樣用心經營?聖經也多處有教導。在出埃及記第12章26節「你們的兒女問你們說:行這禮是甚麼意思?」此處說明父母有責任向孩子解說宗教上各種禮儀。申命記第6章6-9節:「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 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這裡更是提到父母該自己負起兒童宗教教育的責任,並且要非常殷勤地教育孩子有關上帝的事情。

然而我們很多人是第一代基督徒,不像以色列人整個宗教與文化、教育、歷史都合而為一。有些基督徒父母或許能力不足,因此教會在主日時,設有兒童主日學課程、主日學師資,幫忙補強這塊,好叫兒童也能有系統的認識上帝。所以孩子上主日學的重要性,就相當於孩子受國民教育。一旦發生孩子不想上主日學的問題,其嚴重性就等同發生孩子不想上學的問題。

一般而言,孩童不想上學的幾大原因是:1.想逃避考試或處罰;2.父母師長期許過高,怕自己無法達成目標;3.在學校有嚴重的人際關係衝突;4.學校不合宜的管教方式;5.面對陌生環境的適應障礙;6.家庭狀況變化(父母離異、喪親、施虐)7.孩童自身的問題:注意力不易集中、躁鬱症、自閉症、過動症等。孩童不想上主日學,除了前面1.2點之外,大致也是上述幾種常見因素。而不同的拒學原因,就得分別用不同方式處理。家長必須主動且積極地與主日學老師或負責的牧長聯絡、溝通、研商。不可拖延不處理。因為孩童拒上主日學持續時間愈久,則越難回去。

若是孩童自身的問題,當然就得盡早帶孩子去專門醫院做治療或矯正。越早處理,越有果效。至於其他問題,家長和主日學老師或負責牧長同工在處理過程中,盡量不用「警告、批評、譏諷、盤問、否定、訓誡、威脅」等負面方式。而多採用「正向回饋」方式,來降低學童對上主日學的抗拒。好比請授課的老師在話語上多多讚美孩童,或給孩童小小的獎勵。甚至也可以邀請孩童在學校的好朋友一起上主日學。我小時候就是班上要好同學的母親邀請我去參加夏季學校與每星期的主日學。她對我說,有講故事、唱歌、畫圖、玩遊戲、還有點心吃。我就很高興地去參加。而我那同學覺得去教會很無聊,但是我陪她一起去,她也就去。

然而,主日學教育不比一般學校教育,它有自身結構上的困難。一般國民教育絕對在經費、師資、教材、軟硬體教學設備都很完備。而主日學則得看教會的規模。教會強大,兒童主日學就可以照年齡分班分很細,有幼稚園大、中、小、幼幼班、國小(一二、三四、五六)、與國中班。分班的時候,各班老師照著基督教出版社的兒童宗教教育教材教,非常容易得心應手。而合班的時候,還可以教導孩童崇拜禮儀與詩歌樂理。但是教會弱小,老師人數只有一兩個,孩童從兩歲到國中生都混在一班,這種名義上是雖仍稱為「兒童主日學」,但事實上就只能做到類似托兒的功能。

而孩子不想去上主日學,若是出在因為教會弱小、主日學類似托兒而感到無聊,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根本就沒有處理的施力點。通常只好打馬虎眼混過去,讓孩子的主日學宗教教育空白。或者乾脆換教會,找間主日學教育完善的教會,相當於轉學。處理孩童的拒學問題,雖然轉學也是一種方式。但是為了兒童主日學教育而連大人都得跟著換教會,卻不被主流思想所認同或接受。然而孩童受宗教教育的黃金時期也只有短短的幼稚園到國中這十幾年而已。錯過了,很可能他們就不認上帝,最終被拒於福音恩典的大門外。所以一些家長寧願為了孩子的信仰教育換教會,而背負對母會不貞的污名。

遇上這種情況,最好是這些弱小教會在上位的牧長們出來處理。主動與關係良好的鄰近大型教會,協商兒童主日學「合作」或「託付」事宜。由自己教會出資租用一些交通工具,在主日崇拜時,父母在教會聚會,而孩童由這些交通工具接送到合作的大型教會,接受完備的主日學教育,結束後,再送回。也可以,幾間弱小的教會,合在一起作兒童主日學事工。等到日後小型教會壯大、主日學完備時,再自行負起教導責任。這樣子,就不會陷這些做家長的會友於不義,他們就不用因著孩子而換教會。

寫了這麼多關於孩童不想上主日學的解決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是,家長不要忘記,孩童宗教教育在聖經裡教導,這些絕對是做家長的事。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只是一種宗教教育補強。因此自己也得花時間瞭解聖經、在家帶孩子認識上帝,可別把所有的宗教教育責任都推給教會才是。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