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学校的一本书〉
文◎陈小小
你曾在求学过程中感到失望吗?涉猎了很多科目,内心却仍空荡荡,觉得学校教的一切似乎都无关紧要?
即使有这样的感受,多数的人会选择让这件事过去。但瑞士知名作家艾伦•狄波顿,他把这件事放在心上。2009年时机成熟的时候,和几个朋友在共同创办了一所「人生学校」。专门解答人生与生活上会面对的大小疑难杂症,如:钱不够用、对工作没有热情、两性关系失调、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在数位世界中生活、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
这间人生学校的课表上,你不会看到「哲学」、「法文」、「历史」、「古典文学」这类科目,而会看到「死亡」、「婚姻」、「挑选职业」、「志向」、「养育子女」、「财务焦虑」、「改变世界」等课程。
学校里设有一间书店。陈列方式也很另类。不是按照学科分类,而是将探讨同一个问题的书籍摆放一起。好比有个书架称为,「适合容易在夜里忧郁的人」,另一个书架类别是「如何在婚后仍保持快乐」。
3年后,艾伦•狄波顿更透过文字要把人生学校的知识与世人分享。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撰写工作、情绪健康、科技、金钱、性与政治运动等六大议题,出了套书。《如何在数位时代活得自在》是6本中的一本。
从中文的书名,我猜测英文书名应为How to Survive(活下来) in the Digital Age。结果却是How to Thrive(成功、兴旺) in the Digital Age!
可见数位时代给我的压力甚大,我觉得能幸存就要偷笑了。但人生学校的老师企图心比较强,精选八个主题,〈从过去到现在〉、〈连线与离线〉、〈取得掌控〉、〈重塑科技架构〉、〈分享、专业、以及权威的终结〉、〈人性未满〉、〈游戏和娱乐〉、〈新一代政治〉,要带给读者在数位时代如何活得丰盛的知识呢!
我可以说是旧世界到新世界的见证者。我的前20年,是没有手机的时代。要临时找人,是非常困难的任务。男同学要追求女同学,得在女生宿舍前面站岗,拦截正要进宿舍的女同学进去传话。若要找的人不在宿舍,也是只有站在外面继续守株待兔。而我的后20年,手机则是人手一支。传统手机还被年轻人嫌,他们只要智慧型手机,可以看到对方的影像。我想再下一个20年,手机可能可以让我闻到对方散发的体臭或是喷洒的香水。
《如何在数位时代活得自在》这本书分析现况,也刺激我们去思考一些问题。好比数位时代已经让多数人的生活型态是处於连线状态或离线状态,这种模式令文字工作者,写作和思考上也受到很深的影响。
过去我们是关在书房里,独自完成一篇文章。文章刊登在报章杂志后,也不太了解读者的反应。但如今在写作过程中,就不见得是独立作业,我有时会上网涉猎一下别人对这问题的看法,以免跟其他人意见撞衫。至於文章发表后,尤其是刊登在网路上,很容易收到读者的回应。书中提到作家兰诺丝薇佛说,这种压力会让她挑剔自己、或是试图讨好读者,「我发现我得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意见的伤害」。
现代科技带来丰富的集体思考的交流互动,有好有坏。多年的文字工作经验,已令我或多或少揣量得出哪些文章会受到很多人喜欢按赞,哪些文章会是马蜂窝讨人骂。生命中其实不容易存在个人独立思考的空间或时间,我们很容易向大环境妥协。趋附流俗是人性。「试图讨好读者」是每一个文字工作者要面对的严肃人生课题。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样抉择?我很庆幸自己是基督徒。在连线状态,面对各样正反意见,因著信仰的习惯很自然地会自问,「我的文章,上帝怎样看?」这成为我的原点。写文章之前、写文章之后,我都用这个提问来反省。於是,我可以较不因为正面意见而骄傲,因为反面意见受到伤害。甚至在对反面意见,也会思想这或许是上帝透过对方来向我说话,为要纠正我的观点,而心存感恩。
且别误会《如何在数位时代活得自在》这本书,是写给文字工作者看。我只是举跟自己最切身的例子来分享。其他人也多可以在书中找到自己的情况。
另外,令我惊讶的是,最后一章是〈关於数位时代,你还可以做的功课〉。竟然还有延伸阅读呢!列出八大主题的其他相关好书、网站资料介绍。还真的是「人生学校」,可以一直学个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