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聲音〉
文◎陳小小
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先生最近在許多媒體大談教改的弊病。他特別指出目前教改制度下,造成最大的問題是英語教育。很多鄉下的孩子,在幼稚園與國小沒有太多英語學習的環境,一上了國中,連ABC都還不會,結果第一課竟然就叫他們 spell 拼出單字字母,甚至前幾課就有 Are you ..、就有現在進行式的句子。這些挫折,以致於很多孩子就自動放棄英文。然而英文在我們國家是很重要的一門科目,放棄這一科,等於對於未來整個教育都放棄。長此下來,會造成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也會造成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因為有錢的人較容易給孩子好的英語環境,而得以在升學途中擊敗窮人的小孩。
我非常能感受到這種衝擊。因為我們不是雙薪家庭,收入沒有那麼多,所以我的孩子是沒有錢給他們在幼稚園就上雙語學校。然而周圍有些朋友是雙薪家庭,雙薪收入加上省衣縮食地努力供應他們的孩子讀雙語學校,幾年下來,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他們的孩子在英語上的能力非常強。
幼稚園剛升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就可以英語造句。用英語造句子,對我們大人都蠻困難的。可是那群孩子,從幼稚園就整個上午(或整個下午)跟外國人泡在一起的,他們可是很自然地慢慢在英語環境中成長。李家同教授在這個時候是特別針對現在的國中一年級的學習亂象,大聲疾呼。但是我看著現在幼稚園的孩子,我深深知道六、七年後這群孩子,他們到了國中,絕對不是只有 spell與現在進行式,一定連過去式、未來式,甚至俚語都朗朗上口。英語可能已經成了他們的 mother language。而沒錢的孩子,他們可能還處在認識ABC的階段。差距絕對是比現在來得更大,問題來得更嚴重。
對於教改政策,煩請重視教育的學者專家(像是李家同教授)多多替一般的小老百姓考慮。不過我們也知道,這種趨勢是很難扭轉的。因為網路加速全世界成為地球村的腳步。英語這種國際語言,有錢的人絕對是盡量提供給孩子完備的教育環境。我們這種小康家庭,沒錢給孩子去雙語學校的家長,也是盡量自力救濟。像我們家就是盡量每日一句,教孩子簡單的、常用的英語會話。好比沖馬桶、寫功課、洗澡、吃飯,能用英語說的,就盡量說。孩子聽久了,也都會講一些。就像我公公婆婆都跟我們說台語,久了,我這個外省媳婦也會說些日常會話的台語。
最近,我孩子天天吵著我念故事書。剛巧我嘴巴又破了,乾脆拿隨身聽唸一遍故事,錄起來,讓孩子可以反覆聽好幾遍。就在錄製的過程中,我突然想到唸幾句英文,給它錄起來。結果孩子很愛聽呢。反覆一直聽,也不厭倦。反而以前別人送的英語學習錄音帶,擺到都蒙灰了,他們都不想聽。不過等我老公回到家,聽到我錄的沙啞難聽的聲音,加上粉不標準的英語,笑到想去撞牆。
媽媽的聲音,是孩子最愛的聲音。建議各位想要自力救濟的媽媽,不妨試試照著一些課本,錄下自己的聲音,即使發音不標準,但是對於孩子喜歡英語會有很大的幫助。就當作我們陪他們走過這段難過的語言教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