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电子网路教会的未来〉

文◎陈凤翔

教会观的转变

  在新约里面,「教会」ekklesia 这希腊文,其意为「被呼召出来的一群」,简言之就是上帝子民的聚集。但到了第二世纪下半期因为异端开始猖獗,於是不得不强调教会的一些外在表徵。早期教会时期,教父居普良认为真教会要有主教制度,中古时期则以真教会建基於使徒统绪(注一)上,而与异端有所区隔。

  到了改教时期,马丁路德认为教会是上帝藉以施行「恩具」Means of Grace的机体(注二),故信义宗(或路德宗)认为真正的教会必需兼备「上帝纯正的话语」与「合宜的圣礼」。加尔文认为教会应以「上帝的话语」为中心,故改革宗(或长老宗)认为教会是传讲上帝的话之处、是听上帝的话之处、是按照上帝的话施行圣礼之处。而因著对於圣礼(圣餐与洗礼)的解释,从圣经而出的诠释不同,於是细分出其他许许多多大小宗派教会。

  后来十八世纪理性主义当道,人们抛弃一切超自然的道理,教会观也有所改变。此时的教会观,则较不强调教会的外在表徵,而多重视个人或群体内在情感对上帝的倚靠。如士来马赫Schleiermacher认为教会为同感一灵、同有此情感(注三)的群体。立刺尔Ritschl认为宗教为道德伦理的提升,教会为致力人类共同伦理目标达成的实践团体。


教会与文化

  从历史上来看,教会观因著文化的变更,而内涵有所不同。世纪末,教会观亦是被文化环境所影响。早期,教会聚集各式各样的人,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贵贱贫富、不分种族亲疏,会众的共同的兴趣就是耶稣基督。随著时代演变,强调尊重个体差异的文化下,教会则越来越趋向「同质性团体」组成。

  例如在台湾的教会发展情况:外省人或不会说台语的,多去国语地方教会;讲台语的,多去长老教会;客家人也开始发展属於客家的教会。人性倾向参与同质性高的团体,而教会增长学派更是主张发展同质性教会。甚至连政治立场相近的,也赞成其共组教会。有些专做学生工作的团契,也有组成学生教会的。

  而在科技进步的二十世纪的环境下,因为电脑网路的急速发展,人与人间的交通方式多了电子网路。该新兴传媒本质上就易促进同质性高的人们汇聚成群,或政治立场相同、或艺术爱好相近、或人生哲学相通、或兴趣嗜好相感。在网路文化下,「同质性团体」更是排山倒海地激增,各种宗教团体亦顺势而出,基督教团体也有所谓的「电子网路宣教」、「电子网路团契」,而「电子网路教会」也被预测不久的未来,将会产生。

X 世代的教会

  目前在电子网路媒体中,以 BBS(电子布告栏)、WWW(全球资讯网)为热门。前者优势为互动性极高,但缺点是只能以文字互动;后者以结合文字、影音,灿烂变化多为强,但其互动性差。现运用此新兴媒体传福音者,多结合这两种优点、互相搭配运用。或以BBS与未信者产生文字互动,或以精美设计的WWW,编辑基督教电子文宣品,吸引人阅读。

  透过BBS所聚集的或WWW所吸引的受众,根据信望爱资讯中心统计,网路族群平均年龄为二十四岁上下。亦就是以所谓 X 世代的新人类居多,而 Y 世代则是蓄势待发的一群。故日后即使产生所谓的「电子网路教会」,不难预见,将会是X世代与Y世代所组成的「教会」。

  X世代的特点:主张个体意识;要求参与;重心灵爽快;讲快速效率;功利主义;不稳定的人际关系。而目前的网路文化,正是X世代特点的十足呈现。依据网路福音工作者陈韵琳女士,所归纳网路的特色在於:多元化、上一次网就可以达到多种资讯的吸收;参与感高、制造话题或讨论话题者,有被重视与被注意的快感;隐匿性、上线者可以非常自由勇敢的表达自我;对话性、上网路可以双向的沟通;亲密性、满足现代人对於亲密关系又爱又惧的矛盾心情。

  专业领域的社团性,网路,因著全省连线,自动凝聚专业人员;随机性、上网不需特定时间,符合忙碌现代社会的需求。网路的这些特点,与X世代族群特性一拍即合,网路世界理所当然地成为X世代惬意地悠游於其中的最佳处所。而目前现有的「电子网路团契」或网路上的其他群体,也多由X世代为主流。

  回头反观一般的地方教会,多以旧人类为中间份子,许多性格、思想及生活体验多与X世代不同,大部分的仪式、聚会方式与内容,多以旧人类为设计考量。而讲快速效率的X世代较无法按耐传统缓慢稳定的步骤,强调个体意识的X世代也无法忍受群体崇拜的拘束。另外,对权柄的观念低落,X世代多有自我的想法与主张,故快速、变化多端的网路世界像个磁石紧紧地吸住他们。

网路福音事工现况

  故针对X世代的需求,透过电子网路传福音者多感吃力,因为必须自我要求节奏明快、所谈的内容不仅水准要够,才能服人。并要能从多种角度切入以生动有趣,更新速度也是要迅速。而宽广的心接纳XY世代的种种质疑与挑战,更是网路福音同工所必备的。故X世代所形成的电子网路教会,对於传统的牧养体制会是极大的挑战。

  另外,对教会基本的要求,一般认定具备有五项功能,交谊、教育、服务、传道与崇拜。「电子网路教会」,就交谊而言,透过文字、影音,人与人是可以发展另一种的团契关系;就教育而言,牧长、教师亦是可以於其中做教导的工作;就服务而言,网路的匿名效果使人们容易表达个体软弱、反之也易於做安慰关怀人心的工作;就传道而言,宣扬福音更是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透过网路、向众人见证上帝;但是就崇拜而言,就面临一些问题与困难。

  从过去到现今,教会因著圣礼内涵认定不同,一直有所争执。「教会是众圣徒的结合,其中福音的宣传和圣礼的施行都合乎真道。」(奥斯堡信条),如何合宜的施行圣礼(圣餐与洗礼)也会将是未来「电子网路教会」所遇到最大的问题。毕竟圣礼是无法透过网路文字或影音实行,除非「记念说」(注四)被众信徒接纳,否则要在网路上实施圣礼,尚有其困难。

教会的合一

  「电子网路教会」的建立虽然有许多的问题与困难等待克服与解决,但目前却发生了改教至今未曾见到的教会合一性。

  历代虽不断有基督徒尝试把教会的合一性建立於组织上,透过各种联合的组织与事工向世人见证他们的合一。或有成效,但因著一些集体行动牵涉到社会性行动,也带来不少反对声浪与质疑。

  而在网路上却仅仅因为耶稣基督之名的缘故,便自发地聚集来自各个教派的基督徒,有改革宗、有信义宗、有循理会、有浸信会、与会所众弟兄姊妹,一同向未听见福音的人,传讲耶稣基督,一起面对异教徒的质询与挑战,一同寻找关心内在空乏的人们。就正如圣经所言「连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其职,照著个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圣经以弗所书四章 15-16 节)

  无论这个世界是如何的变动、社会环境如何地变更,基督的爱亦是不断透过地教会临到每一世代的人。虽然目前教会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比昔日要复杂千万倍,但在元首基督的带领下,教会定能倍加地提升福音使命的承载力,担当救恩活泉的出口。


注释:


1.使徒统绪:主教为使徒直接的继任者,持有真正的圣传,教会要建造在此磐石上。

2.恩具(Means ofGrace):「道」即恩具,分为可闻的道与可见的道。上帝的恩典通 常是透过这些恩具临到人们。例如传道与读经就是可闻的道,圣礼就是可见的道。

3.此灵为团体中所感受到的「共同的灵」,有如团队精神,如崇拜中大家同感到的气势。

4.记念说,用於圣餐的观点,又称慈运理Zwingli观点。该派认为饼和酒只是象徵,以 记念基督的死。基督向那些用信心领受的人,做属灵的临在。依此观念推及洗礼,则 是人们用信心领受洗礼,不一定要透过物质的水行洗礼。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