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公公〉
文◎陳小小
書籍:《盧公公》
文:劉清彥
圖:林怡湘、林怡萱
我有一個朋友,孩子上小學,他老婆去當學校當義工媽媽,在班上說故事給孩子聽。一段時間下來,他老婆覺得這樣子很不划算。因為別人的媽媽都去上班賺錢,自己卻傻傻地當義工免費幫別人帶小孩。這件觀念在教會裡面也有遇見,有些家長會認為當主日學老師是很笨的事情。因為現在人們大都生得少,也因此不少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認真、很關心,花很多時間與金錢在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厲害,在未來世界的生存競爭,擁有更多的能力脫穎而出。
當升學競爭思想過份地氾濫熾長,少數人對於一些家境不好的、思想偏差走歪路的孩子,失去原本該有的同情心,會幸災樂禍地認為這樣自己的孩子在生存競爭上又多贏幾個人。其他的家長雖不至如此,但是只顧自己孩子好,不管他人孩子怎樣的人,大有人在。而繪本《盧公公》描述一個充滿愛心、又有趣的主日學老師與孩子的互動,然而在利己觀念充斥下,《盧公公》這種人被視為是所謂的超級大笨蛋。有時間幹嘛不去睡覺、看電影、交女朋友、找老婆、生養自己的孩子?何必花時間在別人家的孩子身上?
上述這種小鼻子小眼睛的觀念,在一般劣質與優質比例接近(五成對五成或六成對四成)的競爭環境,或許算不上嚴重的錯誤。但是若是人人都只顧自己的事、自己的孩子,整個環境劣質比優質多太多(九十九比一)時,整個社會就易瓦解。沒有人可以自己獨好,對環境中的惡,能完全不被沾染而置身事外。而義工媽媽、主日學教育就是社會提供一種讓愛與資源分享出去的管道,好讓這個社會不至走向集體毀滅一途。
我認識一家三兄妹,個個都是很精彩的人,學歷也比一般家庭的孩子還高。有人以為他們的成就,是來自他們的父母。但事實上他們的父母只有國小、國中的學歷,懂得賺錢養孩子,卻不懂得教育孩子,回家也只看自己的電視,一天跟孩子講不到三句話,沒有什麼互動。這三個孩子在成長過程青春叛逆期,都差點走上岔路。但是他們遇到生命中的《盧公公》。他們的《盧公公》是一對基督徒夫婦,他們視這三兄妹為己出,有什麼難處他們都對這對夫婦傾吐,有什麼問題都找這對夫婦解決。於是他們日後長大成人,都很感謝這對夫婦,並且效法這對夫婦當年所行,他們也都成了《盧公公》,主動擔任教會的輔導或是主日學老師,讓這份來自上帝的愛繼續流傳下去。
聖經裡有一個邏輯乍聽之下很不公平:「凡有的,還要再加給他。」然而這句就是在描述像《盧公公》這種人,上帝的恩典是怎樣恩上加恩、力上加力地臨及。成為《盧公公》擔任義工媽媽、或是主日學老師,也就是意味自己早已先處在豐富的愛與資源中。並在過程當中,上帝又會賜下更多的祝福、更多的愛,讓自己更有能力去愛人。《盧公公》這世人眼裡所以為的傻瓜,豈不反倒是一種真智慧、真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