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鑑別與考古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如刺鳥用生命翻譯〉

文◎陳小小

「黃銅的身、鋼鐵的肺、橡木的頭、鋼製彈簧的手、使徒的心、天使的記憶和瑪土撒拉(註)的長壽。」

這是霹靂神力超人嗎?不是!這是百年前的西方宣教士面對重重困難的聖經翻譯,不禁嘆到,要掌握中文,得需要具備上述的條件。

聖經如果先撇開聖經希臘文、希伯來文、亞蘭文翻譯成中文的困難部分,只談「翻譯成中文」部分,可不簡單。因為中文文體至少有三種。究竟是要用《四書》、《五經》那種簡潔的古典文體?還是要用《三國演義》、《水滸傳》那種明清小說體,古典但口語?還是用更淺白的市井小民販夫走卒口語,以擴大接觸面,令大多群眾皆能瞭解?

偏偏華人看不起口語化作品,尊貴的聖經若是翻譯過於淺白,則恐怕會被輕視。直到現代多元文化開放,還是有著同樣的問題,就像《現代中文譯本》是以讓國高中生程度的人都能流暢地閱讀為翻譯宗旨,卻落得不夠高貴的批評,於是接受度仍不高。

但古書典籍的文體,根本也不適合日常用途。聖經若是採用古文,雖然高貴極了,但講道時唸讀經節,保證多數人是有聽沒有懂。光是文體的選擇,就夠傷透腦筋。參見信望愛珍本聖經數位典藏系統裡 http://cbol.fhl.net/new/ob.html 就有數十部各種版本的中文聖經。

選定好文體後,各個聖經翻譯者或是翻譯團隊要面對的是艱辛的長期抗戰,那是意志力的可怕考驗。每天一起床開始伏案著手翻譯,桌上擺滿各種原文聖經與參考工具,字字推敲,中午休息數十分鐘,下午繼續直到晚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日年年都得如此。

而且也不能閉門造車,數個翻譯學者聚在一起,可能為了一個字、或一節怎樣翻譯才好,爭論不休。好比, God Jehovah 是要翻成「神耶和華」好?還是「神爺火華」(神、老爺、火、光華)本土化的好? Baptism 是要翻成「洗禮」好?還是「浸禮」的好?

我是沒機會參與聖經翻譯的工作,但是信望愛的CBOL計畫,讓我一窺聖經翻譯事工的艱鉅。閱讀速度高的人,一個小時可以閱讀好幾章的聖經經文,不是問題。但要做好一節聖經原文的字彙分析,常要花上30分鐘到一小時的推敲琢磨與各種參考書的對照。簡直可以用「嘔心瀝血」四個字,來形容聖經翻譯事工。

暑假讀了國際聖經協會出版的《合和本與中文聖經翻譯》,尤思德著,蔡錦圖譯。裡頭記載一位西方宣教士賽兆祥,為了回應上帝翻譯中文聖經呼召,致使全家人過著貧苦的日子,衣服破了再縫,縫了再補,連食物都得限量供應。當然,他的小孩不可能同一般小孩,有著玩具或書籍。

我讀到這段時,不禁想到我所認識的一位聖經工作者,成日在電腦前翻譯聖經,全神灌注到渾然不覺台灣的溽夏酷暑,竟在家裡中暑送醫,後來才勉為其難安裝冷氣。

如果我們知道聖經怎麼來的,在閱讀聖經的時候,除了對上帝話語的敬畏與珍視,也應該會有著對歷世歷代聖經工作者的感謝之情。而對他們最大的感謝,絕對就是好好地、仔細地讀聖經,才不枉費他們如同愛爾蘭傳說中的刺鳥一般,以生命作為代價,只為換得千百句清晰明瞭的聖經金句,令整個世界都能悉心聆聽福音,讓上帝在天上微笑。

註:「瑪土撒拉共活了九百六十九歲就死了。」創世記五章27節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