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工作站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取個教名吧!〉

文◎陳小小

我在一間大學,擔任某基督教社團的指導老師(就是輔導啦)。最近有一個學生的朋友,在台北天主教教友中心的聖堂洗禮,獲得一個教名:依納爵。依納爵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創辦人。這件事讓很多學生都好羨慕天主教的洗禮儀式,可以得到教名。

其實,不是只有天主教才有教名,我們基督教也有。有些較講究教會禮儀的牧師,就會問問受洗的信徒,要不要有個「教名」。

因為受洗的意義,就是新生。就像一些基督徒會過兩個生日,一個是媽媽生他的日子,一個是歸入主耶穌成為新造的人的日子。既然生日都兩個,名字當然也可能會有兩個,一個是爸爸媽媽取的身份證上記載的真名,而另一個就是教名。

取教名,通常會採自己所期望效法的對象名字,或聖經人物、或教會史上屬靈偉人的名字。常見的,弟兄會取「保羅」、「彼得」、「路加」....作為教名,姊妹則常用「多加」、「路得」、「馬利亞」....。

我們看到這些名字,就大概知道這個人期望自己成為怎樣的信徒。取「彼得」教名的,多半深覺自己像彼得多次跌倒不認主,所以要隨時警醒。若是看到教名是「以諾」的,就是想要日日與主同行。若是看到教名是「馬利亞」的,大概就是期望自己溫柔順服。

但,就我個人的經驗,不太喜歡什麼教名是什麼「○以利亞」、「○摩西」、「○以西結」,講錯預言,還自以為是先知,硬要大家把他們當神人尊敬。教名應該不是用來自誇自己像聖經中的誰誰誰,擁有過人的恩賜與能力。

我老公有個 Justin(游斯丁)教名。他是教會史上第一個護教殉道士。這是一位我們所敬愛的宣教士幫他取的。因他覺得上帝賜給我老公的恩賜是護教,因為我老公在網路上寫了上千篇的護教文章,他便用這教名勉勵我老公繼續這樣行。

我的兩個孩子,也有教名。姊姊是Alpha(阿拉法),弟弟是Omega(俄梅戛),為要常常思想上帝超越時空的全能性。典故來自新約啟示錄一章8節:「主神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為了要配得剛剛好,不再有第三個小孩,我們就結紮了。(實話是,根本也沒時間、沒體力再生一個。)

我自己當然也有教名,不過那是一種變化型。我的教名是「小小」。是源自保羅名字的原意『小』。就想著,那我就「小上加小」吧!希望自己能如保羅,是個傳福音的人。此外,「小」這個字也可以表示渺小,驕傲的我常借著這名字,來提醒自己要不斷學習謙卑。至於,我的真實名字是「一隻大鳥在飛翔」,我也很喜歡,每回簽名必然都想起爸爸媽媽對我的期許。

我對那群大學生說,「已經受洗的同學,不妨想想自己想要有什麼教名。還沒有受洗的、或正要受洗的同學,更是可以先來想想自己要有怎樣的教名。」

至於你,你有教名了嗎?不妨趕快想一個唷!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