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如何進入網路〉
文◎tjm
第一家民營電信固網業者於二月一日正式開台,其他兩家業者也將於今年第一季開始營運,中華電信在競爭的壓力下,已三度降價,上網費率的大幅滑降,使得上網人口更是以每年多百分之五十的數目上升。四分之一的人會接觸網路的實況,已近在眼前。許多教會也躍躍欲試,想要把教會信息上網,以接觸廣大的網路族群,向他們傳福音,並使教會人數連帶增長。然而目前網路卻又正值「網路泡沫化」的困窘,一堆原本「錢途看好」的網路公司紛紛在這個時候一家家發不出薪水而宣告倒閉,甚至資本額上億的「明日報」居然也黯然宣布關站停刊。「網路沒錢賺」的認知開始蔓延,使得當紅的網路股一下子變成水餃股。那麼教會上網,會不會也像這些網路公司一樣,只會燒錢,白白燒掉會友辛苦奉獻的大筆金錢,反而對傳福音、對教會人數增長一點幫助也沒呢?這裡希望就過去七年的網路經驗分享,以有所助益於教會決定未來是否上網策略評估之參考。
網路媒體簡介
網路媒體一般簡單分為「非對話性媒體」(如傳統網頁WWW)與「對話性媒體」(如BBS、News)。通常教會想到的上網方式多是「非對話性媒體」。「非對話性媒體」的經營方式比較像是辦雜誌,因為目前WWW呈現方式多是以美工整體設計包裝文章內容。但其實還可以比雜誌更豐富特殊些,那就是再配合聲音與影像使成其為所謂的多媒體。不過因為目前大環境的網路頻寬仍嫌不足,下載聲音與影像仍比不上傳統媒體電視與廣播迅速方便,所以WWW網站還是多以美工與內文為主,偶爾會加上留言版以補足其互動性的不足。
除了「非對話性媒體」之外的上網方式還有「對話性媒體」。目前的形式是以文字為主,類似小組討論或報紙的言論廣場。人人擁有同樣的發言權,不因學歷高低、年齡大小、身份地位、性別差異,而有所不同。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大鳴大放。對話性媒體裡面有許多不同討論區,如政治、宗教、藝術、寵物、、,供網友針對自己有興趣的主題發表高見,進行討論。
台灣想要進入網路的教會大多是從「網頁」(非對話媒體)或「BBS」(對話媒體)去著手進行。然而有些因為沒有經驗、無法掌握其特性,感到「浪費太多時間」、「無法為主得著人」,上網嘗試一段時間便鎩羽而歸,因此結束教會機構走進網路的企圖願景,很是可惜。
常見經營WWW的錯誤
經營WWW網站有下列幾種常見的錯誤。
一、 對網路族群認識不清。
辦雜誌要認識「受眾」,經營WWW也是要知道WWW族群的特性。好比,有人想出絕妙點子,「要透過網路對白髮族傳福音」。這就是不太瞭解台灣網路族群的標準範例。
因為台灣的電腦教育,約在60年次以下的人才普遍接觸電腦網路。50-60 年次的人是已經會電腦,但是是屬於個人電腦時代,電腦還沒有網路的概念,這些人多靠自修上網。40-50年次的人則是目前各單位的主管階級,他們不太去碰電腦,有事只需交代屬下去辦即可。能不碰電腦,大概都盡量不去碰。而40年次以上的退休族、白髮族,則是看個人的興趣。很喜歡玩電腦、想要透過電腦網路來充實自己人生的,才會勉強戴上老花眼鏡,吃力地掌握住滑不溜嘟的老鼠。若是想要寫email 或回應BBS文章者,就還得會白話字或ㄅㄆㄇ。但是大都數的白髮族不懂白話字與ㄅㄆㄇ,即使懂可能也很難拼出正確的字。所以就目前而言,「透過網路對白髮族傳福音」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提案!
當然若是過了幾年,白髮族上網成為一股流行,而且電腦網路整體設備都讓白髮族很輕鬆就上網,那這個提案就可能會鹹魚翻身。
二、 自視甚高的教會機構
有些教會機構很大,認為只要上網,金字招牌一掛出,就會有人來。這就類似傳統文字媒體報紙(如:聯合報、自由時報),即使是報業翹楚,背後有好幾個財團支持。但在網路上辦報,訂戶人數不因擁有金字招牌而較多,相反的還比不上一些私人辦的電子報。因此教會機構上網,有名無名一律平等。一萬人的大教會、兩百人、或五十人的教會上網,對網友不會有什麼差別。重點只在於網路裡「服務」的親切度高低。服務越好,來該WWW逛的網友越多。
三、 浮報流量的網站
有些教會機構不懂技術,便花錢委託給外面的網路公司製作網頁。然而外面網路公司經營方式就是捏造「上網人次」的數據,故意哄抬成很高的數字,使人誤以為這個網站人氣很旺。這就是所謂用虛假的人氣旺,吸引更多人氣的方式。然而在基督教圈內,很重視「誠實」。因此看到這類捏造的高上網人次,一般人第一種感覺可能是覺得這個教會機構怎麼這麼不誠實,還虧是做主工,以後再不來了。懂一點技術的人,則會覺得這教會機構真可憐,不懂技術,便被外面網路公司給騙了。說不定該教會機構主事者看到龐大的上網人次數字還誤以為該網站很多人來觀看,白白浪費一堆錢,去答謝網路公司。
四、 沒有內容的網站
有些教會機構只想趕緊走入網路工場為主打仗,卻還沒有預備足夠的火力。於是網站內容就只有「教會週報」一類的東西。網路族群看到這種網頁,通常會有咒罵其「佔著茅坑不拉屎」的衝動。因為上網瀏覽網頁,要花時間。時間都是以秒計費。花了很多時間下載,繳了很多錢給網路公司與電話公司,等候半天的結果,網頁內容出來的僅有週報一類無聊的東西。學乖的,下次就絕不會再上門。經營網站很重要的,是要有基本數量的「讀者需要的內容」,而不是製造一個浪費網路資源的垃圾場。
五、過份重視與過份不重視著作權
有些教會機構擁有很多極佳的文章,卻因為過度重視自己的權利勝過希望自己的思想廣傳,不敢刊登這些好文章出來,而故步自封。相反的,有些是根本不重視著作權,在網路上未經取得作者同意,隨意取用文章或圖片放在自己的網頁上,不但有剽竊之嫌,也失去基督徒網站的見證。
常見對話媒體的認知錯誤
關於對話媒體,則是下列幾種常見的問題。
一、野心過大
經營WWW可以花小錢去外面的ISP(Hinet 、Seednet 或其他)租用空間放置網頁,技術上較單純,只需要會用HTML設計網頁、編寫文章、上傳資料即可。有些教會機構不清楚「對話媒體」與「非對話媒體」背後需要的設備與資源大不相同,便想要在教會內自行架設網站,以同時擁有「對話媒體」與「非對話媒體」。但卻不知道自行架設網站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1. 經費問題。
自行架設專用網站就得支出專線費用。每月固定金額是兩萬到一、二十萬元不等(信望愛站目前大約付出每月五萬元),更別提尚有其他電腦硬體設備耗材開銷,以及放置這些設備的場地費用。
2. 技術人員不足。
網站一連上網際網路就開始要與全世界的駭客對抗,並且要滿足不特定使用者的需求,因此自行架設網站就要有質優的站管人員與技術人員。簡單的說,站管人員是負責處理每天電腦常見的例行事務,以及監視系統安全、防止駭客入侵。技術人員是負責研發撰寫因應需求而增加的程式。目前這些技術的人員是一般外頭公司行號高薪聘請的搶手貨,教會機構通常沒有足夠的資金請得起這些人才,另外可能也沒有能力挑選出真正的技術高手。
3. 文章量不足、能投身的人力不足。
對話媒體因為人人有相等的發言權,於是在對話過程中便會耗用相當大量的文章。如果自行開設BBS、News或留言版,想要導正其話題引至基督福音,就必須有大量的寫手產生文章來與非基督徒對話。教會即使是全部會友都投入,也很難全數回應許多的討論主題。而這些大量產出的對話文章,最後也需要有額外的人力負責整理編輯。
簡單的說,就是「對話性媒體」需要一定的規模經濟才有可能玩得起。目前基督教內的大型對話媒體,計有長青世界BBS、信望愛BBS、校園BBS。不是全國性數一屬二的大型教會機構,不然就是跨教派才有可能成立。而一般堂會所架設的BBS,大都終究宣告倒站,或淪為自己堂會內部討論小圈圈,很難真正跟非基督徒對話。
二、無法認同對話媒體「次文化」
很多人不想使用「對話媒體」傳福音,是因為受不了對話媒體的次文化。大概計有:
1.打著「言論自由」招牌,攻擊謾罵不同意見者。
如政治版,各黨支持者經常會因某政治事件或在選舉期間,用對話媒體筆戰。就事論事的極少,言語暴力人身攻擊的情況佔大部分。
2.灌水文化過於嚴重。
不禁思考,隨便寫兩三行文字成一篇文章發表出去。使得經過深思熟 慮的好文章,在眾多這種灌水文章被淹沒。使得辛苦寫好文章的人不願意浪費自己的心血,而文章品質也就欲漸低落。加上隨意斷章取義他人的文章,使得對話離主題越來越遠、到最後甚至失去原來的初旨。
3.匿名文化的浮濫。
對話媒體可以隱匿自我。因此網路族可以自由勇敢的表達意見,表達困境,表達感情,並從別人的回應當中得到幫助。然而有些人卻濫用匿名的好處,從事不道德或不法行為。「不法的事增多,人的愛心就冷淡了。」因此懷著基督的愛上網想要施展關懷工作,卻有可能被一些不肖的網友愚弄,浪費寶貴的時間。
上述幾點「對話媒體」普遍可見的次文化,常使得投身於對話媒體的基督徒打退堂鼓。因覺得自己投入大量的時間,卻得不到相對應的回收成本。所以得要先認識上述幾項網路弊病,並設法從經驗中找出對應之道,才可以繼續在「對話媒體」裡施展抱負、完成願景。
三、自說自話
跨越許多障礙,終於進入「對話性媒體」悠遊自得的基督徒,有些會犯了「自說自話」的毛病而不自知。所謂「自說自話」就是指的是文章滿口基督教術語,不懂得基本的對話精神。最常見的是出口閉口「交通」、「澆灌」、「肢體」、、等基督教專有名詞,讓非基督徒看得霧煞煞。最可怕的是隨意張貼「標語式」文章,如「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或「九二一大地震就是上帝對拜偶像台灣民眾的懲罰」。一行簡簡單單的文字,沒有附帶清楚的說明解釋,不僅無法傳福音,反而使得非基督徒更加痛恨基督信仰,對基督徒的蠻橫自大有著更深的成見。這種問題也常出現在非對話性媒體上,但非對話性媒體的強制閱讀性低,使用者不喜歡看自然就不會去看,但是上述的文字出現在強制閱讀性高的BBS連線討論區,那真的「壞影響力頗大」了。
四、小圈圈效應
在「對話性媒體」上,不少基督徒都號稱擁有「傳福音」的使命。但是實際上很少用心去寫文章接觸非基督徒,反倒花大量的時間跟自己身邊的弟兄姊妹做互動,耗費大量的時間在自己的團契留言版、教會討論區中,再加上前述自說自話的問題,非基督徒自然就更敬而遠之了。當然這是BBS的魅力之處,然而若不稍稍收斂、常常回想上帝所交託的使命,就會使得對話媒體無法成為向外福音出擊的工場,反倒成了基督徒的俱樂部。
教會進入網路的強勢分析
簡單的說,網路工作就是一種傳媒工作,而且是一種小眾媒體的的傳媒工作。特別是「非對話性媒體」,人力財力門檻遠比ㄧ般傳媒(電視、廣播、報章、雜誌)來得低。一方面雖然有「Winner take all」的遊戲規則,即「最好的網站越會吸引絕大多數的人,次好的網站再怎樣掙扎也無法取得足夠抗衡的市場佔有率」。但另一方面少數群體也有其生存的空間。只要捉到自己的專長,即便是郵票、養魚、賞花這種目前不流行的小嗜好,都可以集聚世界各地相同興趣的人產生互動。好比基督教中有「心靈小憩」網站,不算大站,但專攻「藝文賞析」,目前做到連非基督徒都喜歡上這個站,成功地緊緊貼著福音使命的目標前進。
至於「對話性媒體」,一些基督徒長期持續關懷工作、發表護教文章、經營自己的ID,讓人信任,讓人願意傾吐心聲,許多非基督徒也喜歡與之對話或尋求幫助。這些人也是成功地守著福音使命的目標而努力。
網路福音事工在這寬頻時代來臨之際,需要更多有使命感的弟兄姊妹投入。而教會、團契恰巧能夠補足網路關懷的深度與廣度之缺欠。因為網路畢竟是傳媒,當人接觸了福音之後,接著的栽培跟進則需要後面有整個教會或團契來支持,才能長遠、才能進深。這就像,有人看了好消息的福音電視節目決志信主,不可能只在電視機前面聽講道、奉獻錢給電台而已,他還必須進入教會,有崇拜、有肢體生活才是。透過網路決志信主的朋友也終究該進入教會或團契。
其次,教會中常常有許多優秀的弟兄姊妹,應該是普世教會所共用的公器,可以服事上千人、萬人上,卻因沒機會走出教會服務更多人,便未發揮其真正的潛力。電腦網路便可以使得這些擁有特殊恩賜的弟兄姊妹,可以出來為上帝服事這一代的人。
另外,教會中有許多年紀較大的人,很多的人生歷練是年輕的網路族群無法提供的。畢竟目前網路族群以三十歲以下的人居多,也就是三十歲以上的人所擁有的人生經驗正是可以與眾人分享的好內容。好比「婚姻交友」的課題,是很多未婚男女最喜歡閱讀、轉載的熱門文章。
普世性的眼光
最後,建議想要上網的教會或團契,可以讓弟兄姊妹先由「對話性媒體」(BBS或留言版)開始參與,練習用文字代替口語來傳遞基督信仰,並學習對話精神,瞭解非基督徒的語言。就像使徒保羅說「向甚麼樣的人,我就作甚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然後再視本身的恩賜與能力選擇參與的工場。
同時,教會的官方網站(教會簡介)也應該要適當架設,讓在網路上被主得著的人可以從電話或住址找到教會。透過虛擬主機技術,可以共用機器、專線與技術人力,以節省成本。目前許多ISP都以相當低廉的價格提供虛擬主機技術,應該可善加利用。
另外,教會尚可差派弟兄姊妹參與較為專業之福音網站。不僅可以集結眾力,一同福音出擊。並且也可從其中觀摩學習,當人數夠多時再殖出更多的不同領域的專業福音網站。
最後特別的叮嚀:進入網路就是進入世界性的工場,心裡可不要想的還是堂會為核心的觀念,一心一意只關切自己堂會的擴張與利益。這只會使事工變得綁手綁腳,讓神國度的整體利益受到極大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