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Me世代〉
文◎陳小小
在教會裡,負起兒童主日學事工多年,從孩子出生,可以參加兒童主日學時,我跟外子就自告奮勇當起主日學老師。後來,進來幫忙的其他幾位老師,也都是學生家長。除此之外,長老還會向神學院申請一位神學生來幫忙。這位神學生扮演主要的常駐關懷者,每週都會坐鎮陪在孩子旁,而我們這些家長兼老師,就是排班輪流講故事、教唱歌。
有一年,太晚向神學院申請,便沒有神學生,主日學的孩子們頓然失去了大哥哥大姊姊。起初沒什麼感覺,但隱隱覺得氣氛變得不太一樣,突然令我回想起自己國小三年級。
那時的我,還不是基督徒,同學邀我到教會玩。當時教導兒童的老師,可全都是高中生啊!們講故事給我們聽,教我們唱詩歌,排戲聖誕節表演,帶團體活動,都好有趣,好生動,我都聽得津津有味。此時,不禁想要抗議,為何我的孩子們,他們的主日學老師,不是大哥哥大姊姊,竟然是我們這些LKK(老摳摳)的爸爸媽媽呢?要是我小學三年級,發現老師都是中年人,我很可能會覺得一點也不好玩。
我是孩子的時候,最喜歡大哥哥或大姊姊。因為他們找我們聊天,認識我們,叫得出我們的名字。知道我們是誰家的小孩。喜歡吃什麼東西。讀什麼學校、幾年級。有什麼缺點需要改進,有什麼優點給予鼓勵。甚至暗戀誰,…等生活上的瑣事。我們就喜歡在大哥哥大姊姊跟前、跟後打轉。有些話不跟爸媽說的,會跟這個大哥哥或大姊姊說。大哥哥或大姊姊很能用接近我們年齡層的想法,給予答案。這些是爸爸媽媽做不到的。
不禁要問:「這些懂得關懷、付出與分享的高中生、大學生主日學老師,跑去哪裡了呢?」
在過去,牧長長執同工帶領青少年團契,受牧養的大學生、高中生擔任兒童主日學老師與寒暑假兒童營會的輔導。曾幾何時,兒童主日學老師、寒暑假營會輔導竟多半是由兒童的家長擔任?我們這些家長,應該要去做成人主日學的老師才對阿。
看到一篇網路文章《孩子,我要教你怎麼愛我》。文章提及,一位堅強的女性,為丈夫、兒女付出,自己得了癌症,卻總是拒絕孩子與另一半的照顧,凡事自己來。她的好友勸她,要練習讓丈夫、孩子來照顧她,因為,愛是要「教」的。文章作者陳安儀下結論:「我們應該要教會孩子怎麼樣來愛我們」,「教導孩子回報我們給予的愛,跟我們愛他同樣的重要。」
這篇文章令我百思不解的問題,茅塞頓開。我以為原因應該是出在,近十幾年,教會的牧師長執疏於讓基督徒高中生、大學生來練習承擔教會事工,另外,家中的基督徒父母對孩子過於寵愛,青少年們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只需要把功課顧好,也不願意孩子奉獻部分時間來擔任主日學老師,怕成績輸人影響升學。
但,日積月累下來,被過於保護、疏於練習付出的青少年,萎縮退化,成為只會依附、仰賴他人供應的寄生蟲。於是,台灣教會界普遍發生高中、大學生主日學老師的缺席現象;台灣社會,越來越多二、三十歲身強體健、頭腦聰明的青年,待在家裡,天天向父母要錢花,拒絕出去上班、工作;全世界則出現Me世代(Generation Me或譯「唯我世代」),其人格特質傾向:自由但自我控制不足、夢想但未踏實逐夢、自我中心追求個人的快樂,對公共事務冷淡,容挫力不足。
《全人獻上給主》歌詞的詩歌,他們唱的太多,卻不見有什麼實際獻上的行動。很多時候,問題不是出在他們,而是我們這些家長、牧長溺愛的心態,阻擋他們獻上年輕的生命給主。
我們應該要即時改正,不時鼓勵年輕人「要送上帝什麼禮物?」尤其是對於高中、大學生,不要永遠像個baby,等著別人來服事自己,等著牧長輔導餵養。應該要幫助他們反過來思考,自己可以怎樣協助上帝事工,怎樣服事牧長與輔導?自己怎樣從被餵養者,變成可以餵養他人的供應者?當然,也不能過於教會中心主義,為了拓展教會事工,把這些年輕人當雇工猛操,讓他們疲於奔命,用過重的擔子壓垮他們,而是以「教導他們學習關懷、付出與分享」為主旨前提下,培育他們。
那樣,當大學生、高中生起來,從被餵養者,變成可以餵養他人的供應者,不至成為Me世代,使其按著能力與時間分配,負起應盡的責任。我們這些LKK中年人,便可以往旁做成人主日學事工,往上做老人學苑事工。福音的棒子,一代一代傳承,有如聖經以弗所書四章15-16 節所言「……百節各按其職,照著個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