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從信仰觀點看高科技產業西進政策〉

文◎陳鳳翔

以晶圓代工為主的聯華電子,近傳疑似把人才、資金、技術轉移給中國蘇州的和艦晶圓廠。高科技產業該不該放行,大膽西進放行政策的利弊到底如何,這起事件讓多年的爭論被放在放大鏡下討論,再次突顯出產業政策與就業政策互相拉扯的張力。

企業西進最大的贏家就是公司的高層人士,他們會因此賺取更多的個人利益。但是對於台灣整體國家競爭力,以及在台的中下階層員工,在國內逐漸的產業空洞化,不久的將來必面臨被裁員的失業危機。嚴重一點,甚至在失業潮連鎖效應下,失業人口多,消費能力大打折扣,當地周邊服務業,包括餐飲、百貨業的就業機會,都會遭受影響。因此對於是否西進一案,重視本土的台聯立院黨團必然堅決反對。認為這將壯大中國,削弱台灣的競爭力,無異割肉餵虎。他們用國族主義呼籲各種產業「要拚經濟需先確立台灣的國家定位」、「建立台灣主體的國家認同」。然而,哪有人開公司是辦慈善事業,不想大賺錢?即使國家認同,都可能予以放置一邊。

聯電疑雲仍在調查中,真相至今未明,但是對於台灣所有的高科技產業,甚至是其他一般產業,哪裡有錢賺,當然就往哪裡走。就像台塑董事長王永慶提出「水往低處流」觀點,他認為台灣勞工工資比中國大陸高出十倍以上,傳統產業必須西下中國,降低勞工成本,才能提升國際競爭力。台積電董事長亦有所謂的「張忠謀定律」,主張半導體產業發展重心轉移中國,讓中國人取代美國人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主角。

不談商人做事必以利益為最大考量,即使是一般百姓買賣股票,也沒多少人是真的因著對該公司的瞭解與感情做投資,大多數就是哪張可能賺就買哪張,哪張可能賠就賣哪張。甚至一般市井小民,有錢有辦法可以移民,管他是何種省籍,還不是照樣拼命出走,或到加拿大、或到澳洲紐西蘭。因此這個全球化時代,別說商人無祖國,小至市井百姓對祖國的觀念也很薄弱。若要用國族主義來阻止商人們對中國投資之開放立即煞車,可能理由尚且不夠。然而身為基督徒,我們可以有另一種角度來思考這個題問。

在全球化風潮下,關於高科技產業是否西進一案,不妨來參考歐美國家如何阻止他們的高科技產業前進中國。對歐美國家他們而言,高科技產業前進中國,同樣能給他們帶來大把鈔票、獲得更多的利益。但是一九九六年,全球許多民主國家,聯合制訂了一個國際規範《瓦聖那協定》,彼此限制自己,向共產黨國家和流亡國家出口高科技與軍民兩用技術。難道簽署《瓦聖那協定》這些國家傻瓜,就只有我們台灣聰明?

其實,《瓦聖那協定》之所以被提出來,就是因為歐美國家知道能有富裕的今日,那是有基督信仰所提出的民主自由做社會國家的基礎,於是資本主義才得以生根發芽茁壯。若是不顧一切,只重視眼前利益,將高科技與軍民兩用技術輸送到共產獨裁國家和流亡國家政體,使其擁有強大軍事力量,未來恐怕給全球帶來更大的危機。這些歐美國家同樣知道第三世界國家的勞工工資比國內低廉,唯有降低勞工成本,才能提升國際競爭力。但是,他們只容讓一般產業過去中國大陸,若是高科技與軍民兩用技術,寧可去選擇菲律賓之類的國家,而不考慮危險的中國大陸。因此我們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負責人,應該有全球道德觀念,去思考將高科技產業前進中國所該有的全球安全性考量。

對於基督徒,都知道在高過個人利益、國家利益之上,甚至是教會利益,都不及合乎上帝旨意更為重要。而《瓦聖那協定》讓我們看見有些事情(民主自由的基石)是比賺大錢更重要,甚至其重要性遠遠超過個人利益、國家利益。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