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政治作為社會關懷的一環〉

文◎陳鳳翔

隨著選戰熱絡,人們之間的聊天談話,三句不離選舉與政治。甚至小孩看了電視上的選戰廣告,也有模有樣地學上幾句。即使是在網路的宗教討論區,這個彷彿離紅塵俗世最遠的人間淨土,也不免隨著選戰,因為匿名發表,更是紛紛擾擾,充滿肅殺之氣。

宗教也被動員

 「宗教介入政治﹖」每當選舉季節,這樣的問號就是常見的熱門話題。過去多半爭論基督教圈內政治立場藍綠對立的國語教會與台語教會之間的問題,以及所謂的政教是否分離。

 近年來則連最不惹塵埃的佛教,也都無法不沾染政治。佛光山的星雲大師與慈濟的證嚴法師各自因著慣用的語言(前者國語,後者台語),而被政治熱衷的網友們,區分成不同的陣營。

 在台灣這個投票率高達七成、政治熱度世界排名前幾的地方,在「愛台灣」的口號下,似乎人人被迫都得有政治關懷的表現。如同一些宗教慈善團體,過去只需著眼於呼籲信眾捐款,用做醫療窮困救助,而不必在乎這些錢是否為有錢人壓榨窮人而得的收入。但是當政治意識抬頭,就被批判為「表面善、內裡惡」。或許因其刻意避開處理社會整體結構性問題,就可能被看為當權者與既得利益者的結構共犯。

 在佛教團體裡,則興起一群人,一反傳統,積極地參與政治,或站台助選﹔或為社會議題靜坐、示威抗議。似乎宗教團體再也無法如同過去,不惹塵埃地完全不管社會整體性、眾人之事的政治問題。

當宣教碰上政治

 反觀基督教界,一向致力於社會整體性問題、對台灣民主化極有貢獻的長老教會,卻在回顧二○○三年整體教勢,提出「宣教先於政治」的呼籲(參二七○五期《教會公報》新聞)。一些長老教會的牧師認為教會似乎為目前的執政黨背書、一味關心選舉、一直教導信徒如何投票,很不恰當。這裡又見反對政治過頭、試圖恢復傳統價值的看法。

 對基督徒而言,都有著上帝所給予的福音使命。但是同時,上帝開天闢地、創造人類,也給人類第一個使命﹕「生養眾多,治理全地。」(參創世記一章28節)人類生存的意義與價值,建立在這個上帝託付給人類的這個使命,即所謂的「文化使命」上。

 上帝賜給人各種才能與智慧,讓人可以有足夠的能力去管理萬物與治理地球,發揮上帝給人的能力與智慧,在專業上與自己的崗位上(學生在課業上)盡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絕對意義。因此每個基督徒都同時負有「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即將福音傳給萬民,對這世界負起各種關懷的雙重責任。

關懷出於自然

 而隨著不同的個體聚集成教會團體,衍生出不同的關懷。有些教會專門關懷社會的邊緣群體﹕有漁民教會、原住民教會、外勞教會、廚師教會…。有些教會專門關懷弱勢團體﹕手語教會、殘友教會…。也有因著上帝所給的恩賜不同,所組成的教會,如攀岩教會、音樂教會…。若有一所教會,裡面的信徒很多是消防相關人員,這個教會就可以特別在關懷消防救災的事工上。若有一所教會,信徒很多是立法委員、議員,當然這個教會就可以特別在政治關懷事工上有所表現。

 各種關懷,出於自然。因此沒有漁民教會會責備其他教會團體不關心漁民,也沒有手語教會會責怪其他教會團體不關心盲胞。然而政治卻會讓一些不同的教會,彼此批評對方的政治參與過深或不足。

 或許在各種關懷的陳列比較下,就能發現,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裡,政治不過諸多社會關懷的一種罷了。隨著不同個體與群體恩賜、領受上的不同,宗教與政治或許可以找到其各自的平衡點。

2004/1/17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