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兒童節的由來〉

文◎陳鳳翔

如今週休二日,人們較無法感受到節慶的氣氛,但是翻開日曆還是可以看見許多節日的痕跡,如四月四日底下就有幾個小字細細地標註著「兒童節」。在過去,兒童節是所有孩子們最期待的日子,當天老師與爸媽比較不會打人,並且通常可以吃到點心,玩也可以玩得很盡興過癮。但是一件事之所以會被特別用來作為節日,必定有其背後要人們紀念的象徵意義。而兒童節蘊含的象徵意義,遠超過人們所能想像的複雜與深刻。

四月四日的兒童節可推溯至1925年8月,來自世界五十四個不同國家的愛護兒童代表聚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兒童幸福國際大會」,通過「日內瓦保障兒童宣言」。宣言內容有,兒童精神上應有的享受、貧苦兒童的救濟、兒童危險工作的避免、兒童謀生機會的獲得,教養兒童的問題等等。之後,各國政府便熱烈響應,先後訂定兒童節,以此鼓舞、重視兒童福利,營造兒童幸福、快樂氛圍。

但到了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法西斯槍殺了捷克利迪策村140多位十六歲以上的男性與所有的嬰孩,並把婦女與90名兒童押往集中營。七年後,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哀悼這件屠殺慘案,訂定每年六月一日為全世界兒童節,紀念在這些戰爭中被虐殺與毒害的無辜兒童。於是世界各地的兒童節,主要分成四月四日與六月一日這兩個日子來慶祝。基本上,若是以四月四日為兒童節的(如台灣與歐美國家),就是以保護兒童福利為主要訴求。若是以六月一日為兒童節的(如大陸),就是強調反帝國主義、反資本主義,並且將兒童的意義加以延伸,認為兒童是代表著未來改革社會、挑戰腐朽守舊勢力的進步力量。紀念兒童節,亦是希望國家社會能像孩童一樣清新、不陳腐。

從頗富左翼政治意涵的兒童節意義來看,或對台灣政治亦是一個嚴肅的提醒。回顧2000年總統大選,綠軍可以勝出,很大的原因是綠軍的形象就是乾淨清新、思想前進、觀念不陳腐,並不以年齡輩份壓抑新人,推舉許多有能的年輕人。然而沒想到才四年,綠軍敗壞之速,令人瞠目結舌,黑金、炒股票、吃水餃樣樣都來,只不過比起藍軍還算小巫。原本照著選情結構分析,新生代的年輕選民多會被綠軍所吸引。在世代交替的推估下,若是藍軍沒有改革、原地踏步,綠軍則應該會隨著時間不斷吸納聚集新生代。但是當綠軍也不再乾淨清新、懷抱救國救民的理想時,新的一批批胸懷大志的年輕人上來,則感到茫茫天涯,不知能將一股熱情委身於哪裡。

馬可福音10:14-15裡記載耶穌所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基督信仰就是一種孩子信仰。唯有天真如孩子,才能洞察上帝的神聖奧秘。再怎樣被世界給嚴重污染的成人,都必須使自己回轉如小孩,讓自己的靈魂永遠單純,而得以進入神國。而這句經文用於政治,或許可以改寫成「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地上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獲得。」藍綠兩方用什麼五大賤招:「製造衝突,栽贓嫁禍;悲情訴求,下跪生病;非法遊行,製造混亂;媒體放話,分化泛藍;發布不實民調,混水摸魚騙選民。」都只能愚弄選民騙取選票於一時。唯有回轉像小孩,乾淨清新、懷抱救國救民的理想,民心之所歸,才是永遠。

兒童節在資本主義社會商人炒作下,已淪為商業的犧牲品,其意義已經模糊難辨。讓我們重新回顧其原本訴求的核心意義,在信仰、在政治、在其他各層面,回轉成孩子,永保赤子之心。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