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評論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台灣第一部大河連續劇 《浪淘沙》〉

文◎陳小小


《浪淘沙》是作家東方白耗時十年的嘔心之作,一時推出海內外佳評如潮,共150萬字,三大家族歷經三代,縱貫百年,橫跨台灣、大陸、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為現代台灣文學的最重要的長篇力作,被譽為能與扥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及美國的《飄(另譯:亂世佳人)》媲美。鍾肇政評《浪淘沙》是台灣文學輝煌的一座金字塔,葉石濤認為《浪淘沙》寫進台灣整個天空,是現代台灣命運的史詩,大河小說的代表。

◎故事總綱

西元1895年,日清戰爭,清朝戰敗,「馬關條約」把台灣送進被殖民大半世紀的日治時代,民間紛紛反彈,義勇軍此起彼落反抗。台灣第一個女醫生丘雅信(葉歡飾演)的故事,在這背景下揭開序頁…

雅信的祖父林雅堂,因資助農民抗日被捕,命在旦夕,在眾人建議下,雅信父親林之乾從新竹徒步趕至淡水,向備受日本總督敬重的馬偕牧師求救。他的孝心不但救回父親性命,更與基隆仕紳許尚仁一家結緣,促成了他與許家小姐秀英的婚事,婚後生下了雅信和雅足。

幾年後,之乾因肺結核過世,秀英改嫁。繼父對聰明伶俐的雅信疼愛有加,極力栽培,送她進私塾學漢文,更讓她進了台灣第一所女子學校「淡水女學堂」就讀。只是沒等雅信畢業,繼父再度辭世,兩個父親都死於肺結核,讓雅信立下學醫的志願,並突破重男輕女的舊思想,單槍匹馬勇闖日本,不但考上連日本人都不易錄取的東京女子醫大,更在男人當道的醫學界,創下「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傳奇紀錄。
雅信赴日求學期間,認識了台灣留日學生林仲秋(施易男飾演)、彭英(霍正奇飾演)、關馬西(葉天倫飾演)等人,並與仲秋展開一場因為同姓,而無法開花結果的戀情。之後雅信學成歸國,因文化協會創辦人詹渭水做媒,開始與彭英交往,並進而締結良緣。

只是雅信事業心重,全副精神都放在自創的「清信醫院」及附設「產婆學校」。妻子氣燄勝過自己,重挫彭英的自尊心,如師如友的詹渭水又在此時過世,讓他們共創的「台灣民眾黨」群龍無首。再加上日本特務不斷盯梢,讓彭英愈發鬱鬱不得志,終於辭別妻女,前往中國避難,此後音訊全無。

兩年後,雅信輾轉得知彭英人在北京、感染瘧疾的消息,雅信趕至中國千里尋夫,卻發現彭英早已移情別戀,心痛之餘,兩人黯然離婚。由中國傷心返台,雅信繼而接獲初戀情人仲秋病逝的消息,一連串打擊讓雅信心情百轉,下了到加拿大繼續深造的決定。誰知1941年珍珠港事變,美對日宣戰,卻讓雅信成為回不了家的母親。


◎作者簡介:東方白

一九三八年出生於台北市。讀建中的時候開始涉獵大仲馬、迪更斯、托爾斯泰……等長篇巨著,為之深深著迷。十五、六歲開始嘗試寫散文與小說。十七、八歲因頭痛不止而休學在家。十九歲完成處女作《烏鴉錦之役》短篇小說,發表於聯合報。之後創作不斷,作品散見各大報章雜誌。二十六歲時因作品退稿受挫,竟對文學創作萌生去意。二十七歲出國至加拿大讀書,攻讀工程碩、博士,此時重拾文學創作的熱情。四十一歲開始執筆《浪淘沙》,他以《戰爭與和平》經典文學標準自我期許,一字一句嘔心瀝血,精神為之耗弱衰殘,歷經十年終於完成這部一百五十萬字的大河小說,獲獎連連。

◎基督教在台灣

很多人會很自然地誤以為基督教是洋教,佛教是中國的本土信仰。殊不知基督教早在唐朝貞觀九年(西元635年) 就有大秦景教傳入中國,甚至在中國活躍了二百多年之久。

基督教第一波進入台灣,也有三百八十多年之久。在西元1624年,荷蘭人就將基督教引進。但當時的傳教與政權並行,當荷蘭人1662年撤離台灣,基督教也跟著消失。

基督教第二波進入台灣,當屬1858年幾位天主教神父來台灣佈道為肇始,兩年後他們建造台灣第一所教堂於打狗。1860年,英國長老會宣教士杜嘉德來到台灣,五年後(1865),馬雅各來到台灣,再過七年(1872),加拿大長老會宣教士馬偕來到淡水,分別展開了台灣南部與北部的宣教大業。

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一書附表統計,由英國與加拿大長老會差派的宣教士合計共有 106 位,他們的事蹟不勝枚舉,根植於本地的長老教會更是對台灣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影響。然而當我們讀台灣史卻很難讀到這方面的資訊,但《浪淘沙》這部大河小說與大河連續劇反倒自然還原呈現當時最真實的情景。

《浪淘沙》女主角丘雅信所模擬的真實人物是蔡阿信醫師。其外祖父一家是馬偕牧師來台宣教最先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一批台灣人。她母親也曾在馬偕牧師在淡水創辦的聖經學校就讀。她是台灣人醫師第一位在北美當住院醫師,是北美第一位正式開業看病人的台灣人,是台灣的第一位女醫師,是台灣第一位女士在公共場合演講,是台灣第一位有麻醉專業訓練的醫師。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