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隨筆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似苦而樂、似樂而苦〉

文◎陳小小

我喜歡了解何事會令自己快樂,也喜歡向朋友打探他們快樂的由來。我尤其喜歡去挖掘看似不快樂的人還能有甚麼快樂?我以為這件事非常重要。因為人生終究會遭遇到類似的處境,如果我能早點蒐集一些快樂的種子,屆時就能派上用場。當然,最好是備而不用。

曾讀到一本人類學家所寫的探索人類快樂的書。這本書讓我對快樂的研究,進入到科學分類的層次。幫助我一一參照審視自己的快樂,以此分析自己的快樂是因由何事。不過,那位人類學家漏掉了一項超級重要的快樂--「認識上帝的快樂」。綜觀人類史,這個快樂絕不容小覷。古今中外無數的人是一生為上帝而活,活在這種喜悅裡。

顧美芬的新書《六種喜樂一種苦》 (Six chapters of Joy and an appendix),也做了分類。她將快樂分為六類:工作之樂、閱讀之樂、學習之樂、欣賞之樂、付出之樂、獨處之樂。很有意思的是,這些項目對於多數人而言,可能不怎麼快樂。

對於忙碌工作的現代人,午飯隨便扒幾口或啃麵包充數,晚上回到家疲累到只能坐在電視機前發呆,接著洗澡上床睡覺,有些人甚至連周末和假期也不能放下工作。哪裡能感受到工作之樂?

  對於莘莘學子,書桌上總是一大堆待讀的教科書與做不完的課後作業,每天放學接著補習班趕場,週末假日還不時有補課。閱讀之樂、學習之樂,怎樣能夠樂無窮?

  至於欣賞之樂、付出之樂、獨處之樂,也是跟一般人對快樂的理解相反。任誰都是被欣賞的快樂勝過欣賞他人的快樂,聚斂的快樂強過付出的快樂,與朋友共處比獨處開心。

  反倒《六種喜樂一種苦》書中最後提到的那種苦,才是人類多數的快樂。世界上的快樂工業都是以這些為收益來源的大宗。

  〈不聽話之苦〉一文中提到「星期天去教會不難吧?但許多基督徒並不聽話,起床晚了不去,想在家休息不去,要補習不去,要加班不去,不喜歡牧師講道不去,不喜歡教會唱的歌不去,不聽話的理由有千百種。」

  想想如果基督徒星期天都不用上教會,這世界的快樂工業會賺進更多的鈔票,可不是嗎?星期天得上教會對基督徒而言,也是大受損失。因為星期天往往是其他人自在快樂的一天,遊山玩水、逛街、購物、上館子、看展覽,基督徒若不上教會便可以賺到比平常還多的錢。

  顧美芬接著寫:「因為聽上帝的話是要付出代價、是要吃苦的,照自己的意思才最舒服。」

  不聽上帝話,照自己的意思,這就是人類集體快樂的來源哪!朋友告訴我,她有個好朋友很欣賞基督教,但一直遲遲不願意受洗成為基督徒,理由是「當基督徒很累,星期天要去教會」。我也有幾個學妹,信主才半年,竟然一起買蛋糕點蠟燭,慶祝宣告不要當基督徒了,理由也是「當基督徒不快樂,不只星期天得上教會,週間也有聚會。」。

  當時,我很想跟學妹說「不是這樣!星期天上教會是件幸福。當基督徒的快樂還有很多很多,再一陣子,妳們將體會到。」但我腦袋混沌,拙口笨舌,講不出箇中之道。看著《六種喜樂一種苦》,心底浮出一句話,「這就是信耶穌後,生命中會有的深層快樂啊!」不過,事隔多年,學妹們也不知去哪裡了。

  坊間許多談及快樂的書籍或文章,都會提到瞭解自己,才能了解快樂所在。這點我也予以十分的肯定。我也是透過了解自己,進而改變自己、開發出許多其他的快樂,而遇到不快樂時,也可以懂得怎樣讓自己快樂。但這點絕對還不夠!認識上帝,才能獲得一種永恆且真實的快樂,本書更讓我確定這是眾多快樂的基礎。

  因著信耶穌,祂賜下一付新的眼鏡。當我們戴上,視力被矯正,便會看到人世間還存在著另一種真實的快樂。顧美芬深諳那種快樂,她透過文字向讀者透漏那六種人所以為的不快樂,而能快樂的力量來源,輕描淡寫、不著痕跡地把那快樂「秘訣中的秘訣」,隱隱埋藏在字裡行間。可惜的是,有些人在門外徘徊,或初進入信仰的過程之中,會誤以為上帝所賜的這些樂很苦。然而,《六種喜樂一種苦》點出「似苦而樂、似樂而苦」的人生弔詭。也就是在基督裡,六種看似是苦其實是快樂,以及一種看似是快樂,其實是苦的實況。顧美芬幫助還沒有戴上新眼鏡、或是剛戴上新眼鏡還有點頭昏的朋友,遠眺未來將嚐的喜樂。

  創世記記載上帝給亞伯拉罕的應許是「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每個基督徒都身為亞伯拉罕的後裔,快樂絕不是獨享包,而是要讓周圍的人、甚至是地上的萬族都同蒙恩惠。樂己樂人,樂人樂己,分享的快樂,加倍的多。我們有責任把認識上帝的那種快樂向世人報告。或透過文字,或透過口傳。

  深願看了此書的朋友可以從中體會到世人所無法了解的快樂,進而與他人分享。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