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之旅—在伯利恆遇見耶柔米〉
文◎陳小小
聖地旅習跟一般旅行不同,後者的樂趣是與異地人事物互動,玩味咀嚼自身生活;前者則像似回到多年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聖地是朝思慕念的原鄉,以往只能透過閱讀的單一視覺活動接觸,如今是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五感一齊來,真真切切、扎扎實實地浸淫於其中,使飢渴的鄉愁飽嚐撫慰。
前往伯利恆,耳畔似乎揚起〈小伯利恆〉詩歌,「美哉小城小伯利恆!你是何等清靜,無夢無驚,深深睡著,群星悄然進行;在你漆黑的街衢,永恆真光照亮…」是排在耶路撒冷後,第二我想去的地方。因耶穌誕生於此,也因為Bethlehem的意思為"house of bread"「糧食之家」或「麵包之家」,愛吃麵包的我特別嚮往。在我的幻想世界裡,它是格林童話《漢賽爾與葛麗特》故事的麵包屋。
才陶醉在回想麵包出爐濃郁奶香溫暖,眼前迎面而來卻是一堵冰冷的灰色高牆,底下散落著碎石、廢土、垃圾。牆上滿是咆哮抗議的政治塗鴉,道盡以、巴兩族陳年的歷史痛苦、紛爭和仇恨。猛然提醒我,伯利恆是位於巴勒斯坦自治區內。路旁一間民宅,牆上繪著一隻叼著橄欖葉,但身穿防彈衣、被紅色準心瞄準的鴿子,反諷和平。
巴勒斯坦區自治區民宅上的塗鴉(黃建家攝)
進入巴勒斯坦區自治區的圍牆(姚湘珍攝)
安檢站全副武裝的荷槍衛兵,讓心頭盤旋的〈小伯利恆〉詩歌變了調。然而仔細想來,伯利恆本來就擁有兩種氣氛。詩歌或聖誕卡一脈祥和柔美氛圍,是來自路加福音,但馬太福音則記載希律王得知預言中的彌賽亞降生在伯利恆,擔心國位被篡奪,便殺盡城內兩歲以下的男孩。安檢站戒備森嚴,令人幾乎可以聽到兩千多年前,士兵進入每個家庭,強行擄走小孩,滿城傳來母親痛失愛子的號咷大哭聲。
彌賽亞的父母親不好當,約瑟和馬利亞一得到天使預言,便迅速帶著耶穌離開伯利恆逃往埃及。其實,馬利亞從受孕到生產,十月懷胎過程就是像鐘擺一般懸盪於榮耀與苦難之間。童女懷孕,何等尊貴榮耀。但這份殊榮讓她遭受未婚夫誤會,差點被休掉。之後,大腹便便的她跟隨丈夫,老遠從拿撒勒到伯利恆報名上冊,將近一百七十多公里的奔波,到了目的地卻發現客店沒有地方。很難不起疑,腹裡的嬰孩怎會是至高者上帝的兒子?作王到永遠??國沒有窮盡???
我們到了伯利恆的牧羊人廣場。據說是十九世紀法國駐軍將領Carlo Guarmani在此岩石的山丘地所發現的古修道院廢墟,他於其中挖掘出三個牧羊人的墓,認為這就是聖經中的「牧羊人的曠野」。
牧羊人在夜間,按著更次,在伯利恆野地看守羊群。天使出現,榮光四面照著,嚇壞他們,天使說「不要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又出現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上帝。牧羊人便急忙去尋,見到了馬利亞和約瑟,並嬰孩臥在馬槽裡,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凡聽見的,都詫異牧羊人所說的話。
尊貴的彌賽亞、預言中的以色列王,怎麼會生在這種簡陋破爛的地方?匪夷所思。牧羊人是低下階層、沒知識的人,可能眼花了吧?相信牧羊人說的人或許不多,但這些話至少大大堅固了馬利亞。她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每個基督徒在人生路上遭遇苦難,多少都有信心不足、懷疑上帝的時候。而上帝有時就會透過一些人像牧羊人帶來一些話語,令受苦者大得安慰。我感謝生命中有很多牧羊人朋友,他們不時帶給來很多溫暖鼓勵,於是我得以不畏冰霜凜冽繼續前進。
牧羊人廣場上一片寧靜自在,中央立著一座牧羊人、山羊、綿羊造型組合的噴泉。我忍不住走到綿羊後面,檢查一下牠有沒有肥尾巴?其實聖地之旅一路走來,只要看到綿羊,我都會有這個習慣性動作。因為舊約聖經好幾處記載獻給上帝的牲祭裡有肥尾巴,這也可用來款待貴賓。網路一些資料寫著有一種巴勒斯坦綿羊,尾巴重達二、三十公斤。肥尾巴功能好比駱駝的駝峰、老公的鮪魚肚,儲藏能量。上帝造物真是太神奇了!
廣場旁矗立著一間教堂「向牧羊人報喜堂」,是方濟會於1954年所建。教堂裡面有很多圖畫。其中一幅耶穌誕生畫,嬰孩耶穌的眼睛又圓又大,不管站在哪一個角度觀賞,祂都好像在揪視著你。還有一幅天使報喜,生動的繪出牧羊人看到神蹟異象而有的敬畏與激動,角落那隻夾著尾巴哀鳴的牧羊犬,更是傳神地表現出恐懼。
聖經地理博士呂榮輝院長的聖地旅習手冊,提及伯利恆是位在石灰岩的山丘上,鎮內、鎮外的山坡有很多洞穴,至今這些洞穴有些仍被用來當作羊廄,或供窮人避風遮雨、落腳禦寒。向牧羊人報喜堂以及接著要去參觀的主誕堂,旁邊都有這種洞穴,後者相傳就是客店的馬廄,馬利亞在那裏生下耶穌。
以前每每讀到「客店裡沒有地方」這段經文,常覺得伯利恆人真是太沒愛心。我們坐車都懂得讓位給老弱婦孺,怎沒半個人願意把房間讓給孕婦生產,自己睡外面地板?但,聖靈上帝責備我的自以為義,讓我想到《福爾摩沙紀事:馬偕台灣回憶錄》,一百多年前馬偕來台灣傳福音,所住的五星級旅社是簡陋的磚房。房內空無一物,僅有三張床。而所謂的床不過是木條墊在磚塊上,上頭再鋪一領髒草席,地板則是黑而濕的泥土地。空氣中還瀰漫餵豬的餿水味,雞、鴨、豬等家禽家畜隨時在房子內,進進出出。那麼兩千年前的伯利恆五星級客店,會舒適到哪裡去?
古時候的客棧可能不像現代人理所當然地想,具有絕佳隱密性,房間都隔成一間一間。或許是兩個大通鋪,男生在一間,女生在一間,沒有私人房間可以讓。而生產總會大喊大叫的,並且腳也要張的大大的,最難堪也是最光榮的境況,實在需要隱蔽的空間。在人滿為患的小鎮,客店主人能提供整個馬廄給約瑟和馬利亞待產,說不定是最最頂級的VIP恩惠了。不禁感嘆,用現代人的觀點去讀聖經,到底還會生發那些可怕的誤會啊?!這裡要向古代的伯利恆人致歉,「真是對不起,誤會你們了。」
【主誕堂入口--謙卑門】
我們到了主誕堂,入口原是高大的拱門,後來被石頭封住,剩下一個很矮的窄門,每個人進去都必須低頭彎腰,又稱為「謙卑門」。沿著歷經歲月斑駁的樓梯,慢慢的步入中古世紀教堂,宛若進了另一個世間。兩排高聳的石柱和垂掛的香爐,牆上金色的壁畫,透露過去輝煌殘留的痕跡,顯得虛幻起來。
來主誕堂崇拜的人們,吸引我的目光。他們仰望聖母、聖嬰或聖徒的臉龐,敬畏和尊崇的眼神,低頭細訴的千言,熱淚盈眶的無語,虔誠之心、感謝之情,一圈一圈向外蕩漾開來,瀰漫整個空間。焚燒的香,煙霧繚繞,燻黑了牆壁。聖母、聖嬰像上鑲金包銀,掛滿項鍊、戒指、寶石。鎮堂之寶--伯利恒之星洞,眾人爭相擁簇排隊去觸摸那十四道銀製光芒。難以言喻的感受,互相沖激交錯,曾幾何時馬利亞和耶穌這麼富裕優渥過?一位團友低聲對我咬耳朵說,「怎麼感覺很像到了台灣媽祖廟?」令我一醒又一驚。心情越爬梳整理、越倍添凌亂。
【伯利恒之星洞】
耶穌他被人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擔當世人的憂患,背負世人的痛苦;他為世人的過犯受害,為世人的罪孽壓傷。十架的刑罰與鞭傷,為了讓世人得醫治與救贖。至於約瑟和馬利亞的一生,也沒有坐享富貴榮華。反而如聖殿長者所預言,「妳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
受民間信仰影響,一些信徒認為聖徒的聖像、聖畫或遺物,具有神性和超自然力量。事實上,新約時代的早期教會就已頻頻出現類似的信仰觀念錯誤。在哥林多前書第一章反映當時可能有些信徒迷信洗禮有神祕力量,被哪個使徒洗,等級會有層次上的不同。被保羅洗,最高等。因此保羅大力疾呼,「我感謝上帝,除了基利司布並該猶以外,我沒有給你們一個人施洗,免得有人說,你們是奉我的名受洗。」又說「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
回想自己的信仰歷程,頭幾年也是用民間信仰的框架去信。以為牆壁上、脖子上掛著十字架,可以趨吉避凶;以為多奉獻,多做善事,上帝就多保佑;以為越屬靈的基督徒,禱告越有力。直到聖經讓我換個腦袋,才知道基督信仰跟我想的不一樣,這些錯誤框架才逐一被打破,而對生命有番全新的體悟。一尊石像映入眼簾,原來是耶柔米Jerome的雕像。我完全沒有預期會在這裏遇見他。耶柔米右手執筆,左手拿著聖經,炯炯的眼光穿透沉默,向眾人宣告「來讀上帝的話!」喚醒人們注意讀經的重要性。
【耶柔米石雕】
公元四世紀的耶柔米,原本是個古文學家,經常各地旅遊、增廣見聞。三十多歲時,在一次異象中被上帝呼召,便到曠野六年,潛心研究神學、聖經和希伯來文,預備為主所用。他四十多歲,於伯利恆某個洞窟,過著苦修隱居的生活,致力於聖經翻譯。
當時已有一部《古拉丁文聖經》,但那本聖經品質不好,手抄本之間又有一些歧異,於是耶柔米根據當時有的古卷,從希臘文聖經(舊約是七十士譯本),重新編譯一本拉丁文修訂版聖經。這件事工好不容易進行到一半,因為他懂希伯來文,覺得應該以希伯來文聖經作基礎,於是毅然決然又再來一次。花了二十三年(382年-405年)終於完成了拉丁文聖經修訂本《武加大譯本》Vulgate。除此之外,他還寫了很多聖經註釋。
人生有幾個20年?耶柔米腳旁有顆骷髏頭,這常出現於許多聖徒畫像中或雕像旁,是沈靜修道的象徵。骷髏頭的功能有如倒數計時,提醒著人都有一死。耶柔米知道聖經的重要性,所以他甘心擺上。而我也認識幾個現代耶柔米,他們也是在人生下半場毫不保留地投入聖經事工,每天都過著很規律嚴謹的生活,在電腦與成疊的參考書籍前面,沒有掌聲,忍受孤獨。這些人皆是看見聖經對人們的重要性。而我則一直深信撼動世界、大復興的來臨,不是創造什麼新神學、不是用什麼奇怪創新方式,而是主的僕人能忠實地將聖經裡上帝的話語,盡量正確嚴謹地分享出去,就會得著上帝的子民。與其觸摸伯利恒之星洞的十四道銀製光芒,還不如專心聆聽幾章或讀幾段聖經經文,會對生命更有幫助。
離開主誕堂、揮別耶柔米,我感謝上帝,嬰孩耶穌誕生,救我們脫離黑暗進入光明;也感謝上帝,不斷興起耶柔米這些聖經工作者,讓這份救恩歷史紀錄忠實被保存,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主誕堂旁耶柔米完成武加大譯本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