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工作站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如何与孩子谈死亡〉

文◎陈小小

中国人常因为「忌讳」的关系,所以不喜欢谈论死亡,甚至连「死」(或四的相似音)在逢年过节喜庆时,都不可说出嘴。知识份子则是因孔老夫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於是也不谈。於是当死亡突然降临时,人人便措手不及。然而因著八十八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死伤数千个家庭以上,许多孩童心灵受到极大的创伤,於是逼得教育体制开始著手将「生死学」纳入教育里面。

然而接下来的困难问题是,与孩子谈死亡时,要谈什么?目前我们的学校教育系统以「无神论」为主流,无法给予宗教人生哲学的答案。好比:人类的起源「人类怎么来?」,教科书上标准的答案就只有「猴子变来的」《进化论》的说法,至於「是上帝所造的」《基督教的创造论》或「因缘产生」《佛教》是不被纳入(要选择哪一种宗教观点纳入,也会造成很大的争议)。於是与孩子谈死亡,多只能从大自然现象著手,如「月有阴晴圆缺」、「潮起潮落」、「花开花谢」,用一些像诗句朦胧美丽的氛围来减轻死亡的可怕。然而去除对死亡该有的敬畏,是不容易换得孩子对生命该有的尊重。

另一个极端,离开教育体系,孩子们接触的死亡观就是来自以耸动、骇人听闻来提高阅听率的传媒。厉鬼、幽魂、黑暗、诅咒、牛头马面、阎王…,各种民间宗教信仰的观念,使得孩子处在过份的恐惧中。

其实死亡的话题最适合是在家庭教育亲子互动里分享。例如遇到亲戚去世,或是孩子所饲养的心爱宠物死亡,都是很好的切入点。以真诚、直接的方式与孩子对谈、回答他们所问的问题。让小孩宣泄情绪与自身感受,以及藉由肢体动作或言语的表达,可给予适当的安抚。

事实上「与孩子谈死亡」就相当於「与孩子谈信仰、谈人生价值观」。对於基督徒而言,「死亡」本来就是可怕的、不好的,是因著犯罪而得到的结果。在人类始祖亚当没有犯罪之前,没有死亡。因为他犯了罪,才有了死亡,我们这些后代子孙,继承犯罪本性,并且人人都得死亡。

然而因著上帝爱世人,让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担当我们众人的罪孽,於是信他的人,虽有死亡,但在日期满足的时候,都将一起复活。所以基督徒家长与孩子谈死亡,不需故意美化死亡,因为死亡的可憎,都将会在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永生的盼望给消溶。所以可以很严肃、很悲痛地谈死亡,也同时以快乐的心情谈我们的盼望。

除家庭教育之外,教会里有所谓的「教会年」也是另一种谈论死亡的管道。教会历把一年分成几个节期,有圣诞周期、预苦期、复活节期、三一周期,用「颜色」与「象徵」(圣诞树、花环、节旗、蜡烛、十字架、荆棘、黑布、、、)来传达救恩的意义。孩子们可系统地从其中学到耶稣来到世上为我们受苦、死、复活、圣灵降临引导成长的各种意义。

过『受钉日』(Good Friday),大家一起感受「死亡与隔绝」的痛苦,死亡所带来隔绝、痛苦、悲伤、分离,人人都有一死。并思考耶稣基督为我们罪人的罪而死,之后他复活,胜过死亡的权势,死亡不能拘禁上帝,我们信的人也将被释放。过『复活节』大家一起体会「新生与胜利」。世界因著耶稣基督的胜过死亡、罪恶,而不一样。『复活节』提醒我们所盼望的,相信上帝在他的计画中所有的事情将要被更新。不管大人或孩子,每年在过「教会年」时,都是再一次严肃地思考死亡与生命的意义。家长可以充分运用教会这两个节庆,来引导孩子,与孩子谈死亡与生命。

与孩子谈死亡?谈些什么?其实就是在问为人父母者「你所信的为何?」如果自己的信仰都还不清不楚,那当然也就不知道怎样跟孩子谈罗!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