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大学联考放榜,高分考上国立交通大学生物科技系。聚餐的时候,许多人纷纷向朋友道贺,并问及什么是「生物科技系?在读什么啊?以后出来做什么啊?」席中没人知道,只知道这是新成立的系。问他:「你的孩子填志愿时,为何要写这系?」他说:「反正也是照分数填下来」。
朋友是个很关心孩子的好父亲,只不过因为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有没有特殊偏好或性向,所以就照预测的落点填写志愿。孩子的说法是:「反正就是用力考高分就对了!考高分,赢过很多人,人就爽嘛!」
堂妹今年亦是考生之一,考上私立大学的土地管理系。家族聚餐时,除了道贺考上外,大家也是问:「土地管理系?在读什么啊?以后出来做什么啊?」就著土地管理系的名称纷纷猜测:「以后出来炒地皮?当土地代书?房屋仲介?」问其为何填志愿要写这系?她也是说:「照分数填下来。」
有人叹息这是时代学子的悲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学者建议作师长的,从小就该观察孩子的性向,以利他们日后的发展。但是很多人的兴趣,也常常随成长而改变。
其实作家长的与其为孩子选填志愿担心,还不如多注意孩子的自我肯定是否足够。毕竟除了天才只会认定一种专长,一般的孩子通常会有好几种兴趣。即使完全对该系陌生,也不少人读了之后,渐渐生发出兴趣。或者发现没有兴趣,也可以转系或改行。虽说看似浪费几年光阴,但在人生旅程上都是种经历。重点是这孩子是否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自己有相当的信心。如果拥有这两样,所有看似绕远路的经历,最后都可以蓄积为实力,迈向成功。
乐观与自信,就在你与孩子平日的良性互动中,渐渐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