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契生活,没有结束的宴席〉
文◎陈凤翔
十几年前,成大团契大聚会有个很有意思传统,不知道现在是否还维持?那就是会定期举办小组烹饪比赛。
那天的一大清早,远远就听闻人马杂踏呼朋引伴上市场买菜的声音。一群大学生知识份子的狼狈模样,手忙脚乱,跑进跑出。不一会时间,就见平常空荡荡的冰箱,异常饱满起来,塞满各小组买回来的菜。中午前后时分,就像暴风雨前宁静般无声,因为大家忙著上课去。但,一到傍晚,气氛就热络起来,洗菜的、切菜的、煮菜的、布置的、打混聊天、摇旗呐喊的都来了,更会看到平常不太参加聚会的边缘契友,通通到齐了。
偶尔听到有人大呼,缺这少那材料,然后就会看到该组弟兄游击手出动,像个婆婆妈妈,挨家挨户到隔壁小组套关系、攀交情去借葱要蒜讨酱油。桌上、地上、身上乱七八糟,香味、焦味、怪味一起撞入你的鼻子。直到「比赛终止时间就要到了,快一点,快一点。」呼喊声,各个大厨师才依依不舍地偃兵息鼓,结束烹饪大战。
精彩的试吃吹牛大会紧接著上场。所谓试吃吹牛大会,当然就是料理评审。这个时间让各小组有机会逐一说明解释道道菜色。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口才与信心的训练吧?因为每个派上场的解说员,都大有信心地认为自己有耶稣叫死人死里复活的本事,让难吃无比的菜肴,透过话语而展现出食物诱人的芬芳生机。就拿我们羔羊小组,实在菜色难看到不行。蚵仔煎像一大沱鼻涕。但是我们小组里有个学长,印象中他好像曾是滔滔社(辩论社)的,他就先强调我们的蚵仔有多肥大新鲜,清早市场欧巴桑现剥的,接著虎烂我们自制的酱料其味道是多么有深度,吃下去就能体会哥林多后书十二章提到保罗被提到第三层天的奥妙境界:「或在身内,我不知道;或在身外,我也不知道;只有神知道。」更夸张的是,另一道充数的生菜沙拉,几颗圣女小蕃茄与生菜切条堆积成,上洒几粒葡萄干与沙拉,学长可以说成,「令人想到锡安山,众人都要向奔向它,向上帝敬拜……。」
在他有如国王新衣的解说下,饮食跟灵程进深竟然有著莫大的关系,若你不认同我们的料理最赞,那就是你的灵命有问题。许多人感动盲目到不行,就纷纷要投下赞同票。不过上帝也是公义的,这种时刻总会有天真的诚实小孩出现。一位学弟就喊著「这种说法真是异端阿!异端阿!」即时拉回大家的眼目,看见蚵仔煎不过就是一大沱鼻涕。
当然,最后是由核心同工们邀请的辅导、老师、以及些对饮食有点品味的学长姐担任总评。记得我还是大二小学妹、才刚到团契不久的时候,那年的烹饪比赛邀请的评审当中,有一个很传统的妇女。大家叫他尤妈妈。那时,我还不认识她。但是她的穿著打扮与温柔贤慧的谈吐,让帅气中性的我对她非常感冒。特别是她提到「煮一手好菜,捉住老公的胃。」平日大畅女男平等的我,简直就要跳上台去抢麦克风,制止她宣传这种男女不平等、女性被奴隶的观念。
但是,后来我也跟她熟了,知道她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妈妈。即使,老一辈的价值观跟我们年轻人不太一样(像我常脱口骂弟兄「真笨」,这类乖张的言词,总是常被她纠正),但她生命的厚度是令我深深敬佩。而且我佩服她所说的,就是她所做的。她的厨艺不仅捉住她老公的胃,也捉住成大团契许许多多学生的胃,也包括我的胃。
这,真是太可怕了。她自然地将基督福音与她的爱心,融入香喷喷的菜肴里,在寒冷的季节里,让我们这群离家在外苦读的学生,享受到如天堂般、家的滋味。而我们的辅导黄旭荣、朱惠慈,他们关心学生,同样也非只流於飘渺的理论,很多时候他们所预备滋滋作响的烤肉、热呼呼的火锅、杂七杂八的料理,不输改教家马丁路德的 Table Talk,一边进食、一边信仰交流,令我们这些饥渴学生,灵魂缺口与肚腹之欲同时获得饱足。
原本的我,只崇拜理性、知识,最不屑料理之类那种婆婆妈妈式的关心与辅导,但基督信仰实际上是关心人的身心灵全面,绝非只有灵魂救赎。潜移默化中,我的信仰渐渐被修正,不再那么不食人间烟火。后来我结婚北上新竹,有了自己的家之后,我也会用这类方式去关心交通大学的学生。
这里要插一段话进来。原本,我们夫妇的生涯规划,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开放家庭关心学生,参与教会服事,并寻求是否成为全职传道人的可能。然而因为我们身在科技重镇新竹,见识到网际网路的威力,上帝把网路宣教的异象同时摆在我们心里。起初,我们像宣教士传福音那般迫切、那般积极,到处传递电脑网路负担,免费帮牧长架设电脑、安装网路,并义务到家授课、指导电脑使用。但这种另类的传福音模式,在当时并不被教会界主流接受。於是我们只有亲自来实践这个感动,这让我先生决定继续攻读交大电子博士,而我进入一旁的信义神学院读道硕,并且这使我们参与交大学生工作,有了些许不同。
在民国八十二年,正是教育部铺设校园网路之际,交大的学生拥有网际网路的「王后位份」(免费、频宽大、随时上网)。因此,我们所参与的交大研究生小组或大二小组聚会的带领,都不是关起门来查经祷告,而是同时进入BBS连线讨论区与非基督徒与慕道友对话,这可以让学弟妹知道我们的信仰是又真又活的,不是只有感性,更是经得起理性思辩。
另外,交大的研究生,具有相当的软硬体专业技术,小组有七、八个成员,其中能写程式、能管系统的就有四、五个,因此我们很轻松就能分工。在参与BBS讨论之余,也轻易的利用学术网路的资源,以不要钱的Linux等Open Source系统架了一个信望爱站。而一开始信望爱站的核心服务就是BBS,次要的服务就是Web。很快的,交大学生里有人可以专心网路信仰对话,有人可以专心带查经,有人可以负责写程式,有人专门防骇客、管系统,有人专门负责硬体维护……一群人一起服事,实在是其乐融融。因为我们的共同异象很清楚:就是透过网路传福音与读圣经,而大家都愿意承认对方某些地方比自己强,而让同工负责其专长的地方,因此服事就轻省而有果效。
网路作战的秘密基地,也就是这些事工讨论地点,不在学校社团办公室,却在另两处。一处是博士班学长卢瑞兴的个人研究室,一处是我们家。原因简单不过,那就是这两处都有吃的。可能是人类的脑袋需要食物来滋补,才能激荡出绝佳的想法。
学长煮泡面功夫堪称一流,面的Q度拿捏的刚刚好,最后要起锅前,还会洒入蛋汁增添其美味与营养。当冬天到了时,还有卢氏香菇鸡会帮大家进补。学长会细心的把鸡油去除,另外,学长说鸡汤好吃的秘诀在於一定要放姜母,并且姜母要用石头打烂。
至於,我们家场地大,有专用的厨房,料理起来自然可以得心应手。曾经出过「十全十美」大餐来犒赏各位同工。总共十样菜,每道菜都有特殊的四字成语来配,然而是事隔多年,我印象中只记得鸡毛蒜皮(蒜头鸡汤)、鱼贯而入(烤白带鱼)这两道菜。除了有吃的,更有玩的。因为怕大家越吃越肥、会断脑筋,所以发动玩扑克牌游戏「大老二」,输的男生要罚做伏地挺身,女生则是仰卧起坐。后来林盈沼、陈韵琳来新竹,他们家也理所当然成了第三个秘密基地。只不过韵琳姐如网路之昵称「老巫婆」,她有时写文章写出神,煮火锅时,会把橡皮筋、塑胶袋都通通给丢下锅去,果真是巫婆汤。
有吃、有玩、有信仰造就、有网路服事,幸福的团契生活莫过於此。并且到现在,因著网际网路,我们竟仍能延续当年的团契生活。虽然大家都已经毕业,当老师的、当老师,当工程师的、当工程师,但聚在一起,总是讨论网路趋势与福音策略,若有时间,习惯上还是讨论完军国大事,就来几场扑克牌大老二比试。当然,输的人还是得乖乖去做伏地挺身或仰卧起坐,只不过年纪有点大了,几乎每个人都是「中」厚老实、肚子一层油,做起来非常不标准。
而查经班更是在多年之后,又透过 skype而继续查下去。新竹的、高雄的、台南的、嘉义的、台中的,全国各地对查经仍有热情的,又网网相连起来。整本圣经有六十六卷,用归纳法查经,已经查了三十六卷(http://a2z.fhl.net/bible/),这些查经资料放在网路上供多人使用。感谢上帝,让我们拥有如此幸福的团契生活,并且它不是变成往事只能回忆,却是永远不会结束的宴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