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答问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学校团契vs教会团契〉

文◎陈凤翔

有同学常常会问,学校团契与教会团契有何不同?已经参加教会团契的基督徒学生,何必还要累得要命、多此一举,在周间挤出时间参加学校团契呢?

简单的说,学校团契之所以成立,这跟商业行为中的「市场区隔」观念有些近似。以大学生常接触的「资讯商品」为例。学生,最重的是价格,哪里便宜,往哪里去买,不介意拼装电脑,采购行为大多发生在如光华商场、量贩型连锁门市、或是资讯展等好比价的集中卖场;但对於入社会多年、已有稳固经济能力的成人,反倒是事前解说、售后服务及方便性更重要,他们会愿意花多一点的钱,来买更好的服务与机器的稳定。

「市场区隔」,将特定产品类别的消费族群,根据他们对该类别产品不同的欲望与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划分成不同的次消费族群。同样的,学校团契与教会团契有何不同?基本上,教会里的青年团契,素质不一、年龄差距颇大,从高中生到大学生,也有的是从大学生到还没结婚的社会人士。因此在设计聚会内容时,就非常困难,因为个体间差异过大,关心的事情差异也大。

至於学校团契,因为都是大学生,在聚会内容安排上相较於教会团契简单许多。即使某上千人的超大型教会设有大学团契,但还是比不上学校团契。学校团契因为成员与对象素质相近,以致能够轻易获致教会团契不易达成的果效。反之,学校团契的成员毕业后,不应要求教会团契能够有学校团契同样的果效,反倒是应该学习多样性多元份子组成的团体。过去,学校团契之所以常被教会诟病,就是因为有部分习惯学校团契的学生,毕业后不习惯个体差异大的教会团契而离去。

但,如同「市场区隔」是商场一种策略性活动,不是制式的功课或规定,必须融入创意及巧思,才有意义。若学校团契核心同工与辅导在安排聚会内容,随便找个教会团契内容来套用,就失去了基本存在的优势。

以交通大学信望爱学生团契为例。十多年前,在国家提升学术研究环境下,在台湾从北到南,开始铺设「校际网路」与「学校内部网路」,供教职员学生免费使用。交大校园团契的基督徒学生,处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下,在当时校园团契没有传道同工派至新竹的空窗时期,却在上帝领导下,学生自发地发挥了这个团体的特色。几乎每个团契成员皆投入网路福音事工,大举进入BBS里面的宗教版,向非基督徒分享福音。甚至,硬软体技术高明的几位研究生们,组装旧电脑,使用免费的Linux等Open Source系统,架设了「信望爱BBS站」。有人写程式、有人防骇客、管系统,有人专门负责硬体维护....彼此配搭,团队事奉。

直到两年后,校园团契派传道同工林盈沼、陈韵琳夫妇来新竹。在资深文字工作者陈韵琳的辅导下,交大清大团契学生,每学期固定举办网路读书会,陈韵琳带领研究生尝试以更多各种不同的对话角度(或小说、或音乐)来分享福音信息。将学校团契的特性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这是教会团契做不到的。

因此,对昆大团契的同学们而言,皆是技职体系的学生,特色是实务重於理论,因此在聚会内容的安排上,就可以按著这个特色加以发挥。每一个人应该不时地思考,上帝呼召你们来这个学校的意义重大,你们比起教会牧长同工,更容易在第一线接触昆大的同学;并且,你们组成一个团契,也应该思考团队事奉可以怎样发挥其强大力量,在昆大里面代表耶稣,用各样的方式向众师生分享那来自天上、丰盛无比的福音喜悦才是。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