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答問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學校團契vs教會團契〉

文◎陳鳳翔

有同學常常會問,學校團契與教會團契有何不同?已經參加教會團契的基督徒學生,何必還要累得要命、多此一舉,在週間擠出時間參加學校團契呢?

簡單的說,學校團契之所以成立,這跟商業行為中的「市場區隔」觀念有些近似。以大學生常接觸的「資訊商品」為例。學生,最重的是價格,哪裡便宜,往哪裡去買,不介意拼裝電腦,採購行為大多發生在如光華商場、量販型連鎖門市、或是資訊展等好比價的集中賣場;但對於入社會多年、已有穩固經濟能力的成人,反倒是事前解說、售後服務及方便性更重要,他們會願意花多一點的錢,來買更好的服務與機器的穩定。

「市場區隔」,將特定產品類別的消費族群,根據他們對該類別產品不同的欲望與需求、不同的購買行為和購買習慣,劃分成不同的次消費族群。同樣的,學校團契與教會團契有何不同?基本上,教會裡的青年團契,素質不一、年齡差距頗大,從高中生到大學生,也有的是從大學生到還沒結婚的社會人士。因此在設計聚會內容時,就非常困難,因為個體間差異過大,關心的事情差異也大。

至於學校團契,因為都是大學生,在聚會內容安排上相較於教會團契簡單許多。即使某上千人的超大型教會設有大學團契,但還是比不上學校團契。學校團契因為成員與對象素質相近,以致能夠輕易獲致教會團契不易達成的果效。反之,學校團契的成員畢業後,不應要求教會團契能夠有學校團契同樣的果效,反倒是應該學習多樣性多元份子組成的團體。過去,學校團契之所以常被教會詬病,就是因為有部分習慣學校團契的學生,畢業後不習慣個體差異大的教會團契而離去。

但,如同「市場區隔」是商場一種策略性活動,不是制式的功課或規定,必須融入創意及巧思,才有意義。若學校團契核心同工與輔導在安排聚會內容,隨便找個教會團契內容來套用,就失去了基本存在的優勢。

以交通大學信望愛學生團契為例。十多年前,在國家提升學術研究環境下,在台灣從北到南,開始鋪設「校際網路」與「學校內部網路」,供教職員學生免費使用。交大校園團契的基督徒學生,處在這種優渥的環境下,在當時校園團契沒有傳道同工派至新竹的空窗時期,卻在上帝領導下,學生自發地發揮了這個團體的特色。幾乎每個團契成員皆投入網路福音事工,大舉進入BBS裡面的宗教版,向非基督徒分享福音。甚至,硬軟體技術高明的幾位研究生們,組裝舊電腦,使用免費的Linux等Open Source系統,架設了「信望愛BBS站」。有人寫程式、有人防駭客、管系統,有人專門負責硬體維護....彼此配搭,團隊事奉。

直到兩年後,校園團契派傳道同工林盈沼、陳韻琳夫婦來新竹。在資深文字工作者陳韻琳的輔導下,交大清大團契學生,每學期固定舉辦網路讀書會,陳韻琳帶領研究生嘗試以更多各種不同的對話角度(或小說、或音樂)來分享福音信息。將學校團契的特性發揮得更加淋漓盡致,這是教會團契做不到的。

因此,對崑大團契的同學們而言,皆是技職體系的學生,特色是實務重於理論,因此在聚會內容的安排上,就可以按著這個特色加以發揮。每一個人應該不時地思考,上帝呼召你們來這個學校的意義重大,你們比起教會牧長同工,更容易在第一線接觸崑大的同學;並且,你們組成一個團契,也應該思考團隊事奉可以怎樣發揮其強大力量,在崑大裡面代表耶穌,用各樣的方式向眾師生分享那來自天上、豐盛無比的福音喜悅才是。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