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小书房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

文◎陈小小

书籍:《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大卫•巴格特编,黄惟郁译,麦田出版

《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若让我来订定书名,可能会取《哈利波特的价值观》。因为本书的作者有好几位,每个人各所有长,就风靡世界各国的《哈利波特》小说,针对一种观点来进行探讨。就像黛安娜•谢对心理学有独到的研究,她便著文「自欺欺人的德思礼夫妇」讨论自欺的道德观与心理学。

德思礼夫妇就是哈利波特的养父母。他们对魔法恨之入骨且闻之色变,只要遇到有关魔法的事情,他们就表现出自欺的态度。就像当他们看到一只猫(女巫师麦教授)在看地图,便对自己说八成是错觉。当看到一群巫师在住家附近,便认为是某种愚蠢的募款宣传噱头。他们封闭内心,不去察觉魔法的存在和家族的魔法渊源,靠著自欺去面对有关魔法的一切。

由此引导读者去思考「自欺」的恶:自欺无法隔绝种种令人不安的事实提醒;自欺往往会从否认相关问题扩散到其他层面;自欺很容易变成一种逃避痛苦事实的习惯性方法。作者透过德思礼夫妇,来了解自欺本质上对人带来的伤害(痛苦的事实提醒、谎言包裹自欺的心理压力、轻微自欺养成的否认与辩解习惯),进而带出「诚实」的重要性,反驳支持「自欺」的哲学家所宣称的,诚实无法让人过著健康快乐且充满意义的生活。被罪恶扭曲的价值观,在此哲学思辩下,「诚实」重拾真正可给人带来平安的地位。

葛列格里•巴沙姆则著文「受预言辖制的生命」讨论霍格华兹里的命定与自由。非常有意思的是,一并也解决了上帝的预知与人类自由意志之间看似矛盾的信仰难题。

《哈利波特》小说里面充斥各种超自然现象,诸如鬼魂、轮回、漂浮、千里眼、塔罗牌、心灵传递、治病水晶、占卜。但有趣的是,葛列格里•巴沙姆发现小说整体而言,是站在一种怀疑的角度来看待占卜与占卜者。例如麦教授说「占卜是最不精确的魔法技术之一。」「真正的先知少之又少」但神秘部门里一排又一排预言成功的玻璃球,又诉说著真实预言的存在。如果占卜很准,人各有命,那好人坏人其实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大家都是照的命定而行。小说也存在著相同於宗教信仰中的难题,预知是否和自由意志、人性尊严、道德责任互相冲突?

除了用一些哲学思辩来处理这个问题外,作者也深入浅出地用小说里的魁地奇比赛,来设法将这个难题解套。他说,假设你看到哈利与马份骑在扫帚上全速追赶金探子,而且很明显的,不管怎样做,两人肯定就要撞在一起了。你的「知道」或「预知」他们一定会相撞,绝非是造成他们相撞的「因」。这就是,我们只能把「后件的必然性」而非「因果的必然性」加在事件上,「预知」本身绝对无法对行动者的自由或责任造成任何影响。

「预知」本身不需要以因果论为前提。以上帝全知的本质,即使人类一切选择都不是被决定、被命定的,他依然可以预知;既然上帝可以预知,就能事先透露给其他人知道。因此,预言式的预知是可能的。

这样一来,就能了解占星术、占卜为何常不准,何以如邓不利多说:「我们一切行动所导致的后果,总是如此复杂难测、如此变化多端,因此预言未来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占星术、占卜以「因果决定论」为基础,透过人出生的恒星、月亮、行星位置来预测人的命运与个性。但这些「预知」,就像前述之例,「预知」哈利与马份就要撞在一起,「预知」本身却不能介入哈利与马份的行动,同样预知也无法约束人类的自由意志做出选择。也因此,人对自己的行动,存在著责任。

拉丁文「宗教」这词的字根有「再次连结reconnecting」的意思,似乎是一个人韧带断裂,重新被接合起来,於是恢复原有的功能。用在上帝与人之间,就是两者破裂关系,再度连接起来,於是得以渐次恢复上帝辟世造物原本的真善美,人类与世界被罪所扭曲、所割裂的部分,逐一连结起来,开始朝向天堂。

我们的价值观也是一样,因为离了上帝,於是四分五裂,残缺不全。但与上帝连结起来,价值观开始崩解,并在基督价值观里重整。在阅读《哈利波特的哲学世界》一书,就会有这种深刻的感受,看见这些作者怎样用基督信仰的价值观来引导读者哲学思考,使得「诚实」、「人类的自由意志」回复到原本上帝造其该有的价值。

虽然,《哈利波特》一书曾在教会界,不少牧长视其为该禁阅的书。但,真正更可怕的反倒是,一些基督徒的信仰,停留在「信耶稣上天堂」的阶段,价值观并未来到上帝面前崩解、重整,却仍用世俗主流的价值观而生活著,认同「诚实无法让人过著健康快乐且充满意义的生活」,认同「占卜对人自由意志具有约束力」等错误价值观。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