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答問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名字沒被說出來的「那惡者」〉

文◎陳鳳翔

處在趨吉避凶的華人文化環境下,對於〈主禱文〉馬太福音6:13的「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容易用「避凶」去理解「兇惡」,而求上帝幫助我們脫離一切的「壞事、厄運」。另外,讀者也較少去注意《和合本》後面跟著一個括號「(或譯:脫離惡者)」。因為「惡者」已經被包含在「壞事、厄運」裡面。「脫離惡者」通常會被理解成「防小人」,尤其是職場上的小人口舌陷害與攻擊。

然而,絕大多數的中文譯本《新譯本》《中文標準譯本》《恢復本》《呂振中》《NET聖經》都紛紛捨棄「脫離兇惡」的翻譯,選擇了「脫離那惡者」。《和合本修訂版》「不叫我們陷入試探;救我們脫離那惡者。」顯示了大部分的聖經學者認為這句不是「脫離壞事、厄運」,而是「脫離那惡者」。

《現代中文譯本》更白話:「不要讓我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要救我們脫離那邪惡者的手。」形容那邪惡者還有「手」,讓聖經讀者感受到「那惡者」有著極大權勢,好像有一隻看不見的黑手能將人牢牢地捉住,所以信徒得用〈主禱文〉呼求上帝出手,把人從「那惡者」手中搶救出來。

〈主禱文〉是耶穌教的禱告,是基督徒一切禱告的基礎。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那惡者」ὁ πονηρός究竟是誰?馬太福音其他地方也出現過這字。第一種意思是指壞人、惡人,好比:「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5:39)「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惡人從他心裡所存的惡就發出惡來。」(太12:34-35)

ὁ πονηρός第二種意思,「那惡者」指的是魔鬼撒但。耶穌的〈撒種的比喻〉說:「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裡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太13:19)〈麥子與稗子的比喻〉說:「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太13:37-39)

新約其他書卷也指向「那惡者」是魔鬼撒但。約翰福音記載耶穌快要離世,牧人被擊打,羊就分散。耶穌為門徒禱告,特別提及「脫離那惡者」:「我已將你的道賜給他們。世界又恨他們;因為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我不求你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17:14-15)這裡的「世界」是指「與上帝敵對勢力的總集合」,魔鬼撒但擁有世界的權柄。

約翰一書也揭露全世界都臥在魔鬼撒但手下的事實:「我們知道凡從 神生的,必不犯罪,從 神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惡者也就無法害他。我們知道,我們是屬 神的,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一5:18-19)但好消息是從上帝生的,不用怕被魔鬼撒但害。

甚至,神的道常存在屬上帝的人心裡,還能夠勝了魔鬼撒但:「……少年人哪,我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勝了那惡者。……少年人哪,我曾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剛強, 神的道常存在你們心裡;你們也勝了那惡者。」(約一2:13-14)

因此,〈主禱文〉最後一個禱告項目:「不叫我們陷入試探;救我們脫離那惡者。」「那惡者」,自然是指擁有全世界權勢的魔鬼撒但!因為牠會主動攻擊基督徒、迷惑基督徒。〈撒種的比喻〉也指出,魔鬼撒但最可怕的地方是,牠會把聽過天國道理的人心中一顆顆福音種子奪去。基督徒每週都去教會主日崇拜聽講道,但聽了不明白,又不求甚解,不請教牧師、長執,魔鬼撒但「那惡者」就來,把撒在心裡的道奪了去,生命永遠像個嬰孩,一直無法結出聖靈果子。

多年來「那惡者」名字沒被說出來,或許是像電影《哈利波特》的那個「名字不能說出來的惡者」一樣,牠太令人害怕。但我若一個人私下使用〈主禱文〉,通常會直白的把「那惡者」名字說出來:「不叫我們陷入試探;救我們脫離魔鬼撒但。」這是為了時刻警醒,不陷入牠帶來的罪惡試探;也提醒自己審查神的道是否常存在心裡,那能夠使我勝了魔鬼撒但。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