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小書房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哈利波特的哲學世界〉

文◎陳小小

書籍:《哈利波特的哲學世界》,大衛•巴格特編,黃惟郁譯,麥田出版

《哈利波特的哲學世界》若讓我來訂定書名,可能會取《哈利波特的價值觀》。因為本書的作者有好幾位,每個人各所有長,就風靡世界各國的《哈利波特》小說,針對一種觀點來進行探討。就像黛安娜•謝對心理學有獨到的研究,她便著文「自欺欺人的德思禮夫婦」討論自欺的道德觀與心理學。

德思禮夫婦就是哈利波特的養父母。他們對魔法恨之入骨且聞之色變,只要遇到有關魔法的事情,他們就表現出自欺的態度。就像當他們看到一隻貓(女巫師麥教授)在看地圖,便對自己說八成是錯覺。當看到一群巫師在住家附近,便認為是某種愚蠢的募款宣傳噱頭。他們封閉內心,不去察覺魔法的存在和家族的魔法淵源,靠著自欺去面對有關魔法的一切。

由此引導讀者去思考「自欺」的惡:自欺無法隔絕種種令人不安的事實提醒;自欺往往會從否認相關問題擴散到其他層面;自欺很容易變成一種逃避痛苦事實的習慣性方法。作者透過德思禮夫婦,來瞭解自欺本質上對人帶來的傷害(痛苦的事實提醒、謊言包裹自欺的心理壓力、輕微自欺養成的否認與辯解習慣),進而帶出「誠實」的重要性,反駁支持「自欺」的哲學家所宣稱的,誠實無法讓人過著健康快樂且充滿意義的生活。被罪惡扭曲的價值觀,在此哲學思辯下,「誠實」重拾真正可給人帶來平安的地位。

葛列格里•巴沙姆則著文「受預言轄制的生命」討論霍格華茲裡的命定與自由。非常有意思的是,一併也解決了上帝的預知與人類自由意志之間看似矛盾的信仰難題。

《哈利波特》小說裡面充斥各種超自然現象,諸如鬼魂、輪迴、漂浮、千里眼、塔羅牌、心靈傳遞、治病水晶、占卜。但有趣的是,葛列格里•巴沙姆發現小說整體而言,是站在一種懷疑的角度來看待占卜與占卜者。例如麥教授說「占卜是最不精確的魔法技術之一。」「真正的先知少之又少」但神秘部門裡一排又一排預言成功的玻璃球,又訴說著真實預言的存在。如果占卜很準,人各有命,那好人壞人其實沒有什麼分別,因為大家都是照的命定而行。小說也存在著相同於宗教信仰中的難題,預知是否和自由意志、人性尊嚴、道德責任互相衝突?

除了用一些哲學思辯來處理這個問題外,作者也深入淺出地用小說裡的魁地奇比賽,來設法將這個難題解套。他說,假設你看到哈利與馬份騎在掃帚上全速追趕金探子,而且很明顯的,不管怎樣做,兩人肯定就要撞在一起了。你的「知道」或「預知」他們一定會相撞,絕非是造成他們相撞的「因」。這就是,我們只能把「後件的必然性」而非「因果的必然性」加在事件上,「預知」本身絕對無法對行動者的自由或責任造成任何影響。

「預知」本身不需要以因果論為前提。以上帝全知的本質,即使人類一切選擇都不是被決定、被命定的,祂依然可以預知;既然上帝可以預知,就能事先透露給其他人知道。因此,預言式的預知是可能的。

這樣一來,就能瞭解占星術、占卜為何常不準,何以如鄧不利多說:「我們一切行動所導致的後果,總是如此複雜難測、如此變化多端,因此預言未來確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占星術、占卜以「因果決定論」為基礎,透過人出生的恆星、月亮、行星位置來預測人的命運與個性。但這些「預知」,就像前述之例,「預知」哈利與馬份就要撞在一起,「預知」本身卻不能介入哈利與馬份的行動,同樣預知也無法約束人類的自由意志做出選擇。也因此,人對自己的行動,存在著責任。

拉丁文「宗教」這詞的字根有「再次連結reconnecting」的意思,似乎是一個人韌帶斷裂,重新被接合起來,於是恢復原有的功能。用在上帝與人之間,就是兩者破裂關係,再度連接起來,於是得以漸次恢復上帝闢世造物原本的真善美,人類與世界被罪所扭曲、所割裂的部分,逐一連結起來,開始朝向天堂。

我們的價值觀也是一樣,因為離了上帝,於是四分五裂,殘缺不全。但與上帝連結起來,價值觀開始崩解,並在基督價值觀裡重整。在閱讀《哈利波特的哲學世界》一書,就會有這種深刻的感受,看見這些作者怎樣用基督信仰的價值觀來引導讀者哲學思考,使得「誠實」、「人類的自由意志」回復到原本上帝造其該有的價值。

雖然,《哈利波特》一書曾在教會界,不少牧長視其為該禁閱的書。但,真正更可怕的反倒是,一些基督徒的信仰,停留在「信耶穌上天堂」的階段,價值觀並未來到上帝面前崩解、重整,卻仍用世俗主流的價值觀而生活著,認同「誠實無法讓人過著健康快樂且充滿意義的生活」,認同「占卜對人自由意志具有約束力」等錯誤價值觀。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