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工作站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還要延長學童在校時間?〉

文◎陳鳳翔

近日,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建議全市各國小,延長學童課後照顧到晚上7點,讓學童得到更安全照顧。

目前低年級一周五天只有一天、中高年級有四天是全天課,其餘是半天課。半天課是中午12點下課,全天課則是下午4點放學。一些要上班的家長,就是托安親班照顧;經濟差的,讓孩子在家看電視或流連網咖。至於學校辦的課後照顧5點半得接學童,但家長也是那時才下班,趕到學校已近7點,害得老師要延後下班。

家長會聯合會認為,國小課表的設計是以父母有一人在家照顧學童的情況而編定,但目前雙薪和單親家庭越來越多,這套時間表不合時宜,因而有此建議。然而,這件事情凸顯著即使是首善之區,教育經濟文化水準最高的台北市,仍有許多家長不瞭解國小課表的設計背後的教育目的。

國小學童智能與身量發展,有著階段性的明顯不同,課表就是照著受教者孩童的情況來設計。例如,國小學童一堂課的時間,為何只有短短的40分鐘,為何不像成人聽演講,可以長到2個小時?那是因為他們的專注力無法集中如成人那麼久。國中學生注意力可以較久,所以一堂課就設計為45分鐘,多國小學童5分鐘。而為何國小低年級的學童,課表規定只上半天?那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童,他們需要更多的體能運動與自由探索時間,以有助於身心均衡成長。

但目前國小孩童為了配合成人上下班,平均每天在校或安親班時間,必然超過父母的工作時間。早上七點半到校,下午六點回到家,平均孩童每天在外的時間已多達10個小時。若是延長學童課後照顧時間到晚上七點,孩童在外時間則高達12個小時!美國著名的馬友研究所(Mayo Clinic)已有實證發現,「一個人在校學習的時間愈長,得帕金遜氏病的風險愈大。」這些在校學習時間高達12小時的下一代,罹患帕金遜氏症風險之高,令人無法想像。

不僅在外時間過長對孩童是傷害,目前在校與安親班課後照顧的內容,也有可議之處。孩童寫功課,功課做完寫評量,接著就是放電視給孩童看。安親班則是自己當網咖,讓孩童打電動。高級一點的安親班,就是有才藝學習班、或是英文、心算等補習,供孩子選擇。

在高中、大學升學壓力還沒臨到之前,為了家長工作方便所導致的過多室內課程腦力訓練,致使國小學童提早喪失了快樂的童年,但這些家長卻反過來把學童壓力的帳,全都算到國家教育單位的頭上。

並且,這些室內課程腦力訓練,多屬於個體化的IQ教育訓練。反觀歐美的孩童教育,下午時間有各樣社團,孩童們盡情在操場上奔馳,或壘球、或足球、籃球,有著各樣的體能活動。孩童不僅從中獲得身體健康,在其中更是提早學習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培養群體互動的EQ能力。

誠然,現今社會雙薪與單親家庭愈來愈多,一些學童需要課後照顧。但,事實上目前許多安親班早已經可以幫忙照顧孩童直到晚上8、9點,根本不需要各國小延長學童課後照顧到晚上7點。家長們想要時數超長的課後照顧,又希望不用額外貼錢,若是台北市國小全面如此照辦,為了聘請老師,課後照顧收費自然也得漲價,相信這些家長就不會提出這種不合理的要求。

德蕾莎修女說過:「孤單,是現代的痲瘋病。」孩童在校時間延長,也勢必大大減少與家人的親子互動時間。忙碌的現代人,忙到連親子之間、夫妻之間都沒有足夠的互動,每個人都活在孤單中,遍地都是孤單。但是在人裡頭這種內在需要,是無法透過金錢物質或世俗其他東西來滿足。人類不是機器,惟有感情交流,才能滿足內在需要。

因此,國民教育更不能讓步。延長學童課後照顧時間,不啻倒因為果,讓少數人的問題,衍生為全面性問題,教育出下一代傾向更個人主義、沒有家庭觀念。當他們長大成人,更容易為追求高薪而犧牲家庭,也更容易在與人相處發生困難時,而傾向選擇單親離異。

為了下一代的健全發展,國家教育單位要做的不是延長課後時間,而是應該要著力提升、改善學校與安親班課後照顧的內容。例如有沒有可能安排更多的戶外體能活動、自然探索,不讓電視與電動擔任孩童的保母。也應該呼籲家長多花時間陪孩童,讓他們在身健康、心寧靜、人平安、充滿父母愛的環境中成長,成為一個身心靈均衡的人。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