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工作站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豈僅是十二國教〉

文◎陳小小

這幾年大學拼命猛設立,如雨後春筍,全國竟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學,就不難預測大學錄取率會一路直線狂飆創新高。果然,前年89.08%,去年再增加為90.93%,相信今年、明年只會比這個數字來得更高。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日子已經到來。考不上大學,已變成好難的事!

這麼多所大學,招生不足,隨時有倒閉合併的危機,少子化更令問題雪上加霜。但,教育部近日公佈十二年國教規畫案,不管關心教育的人士或敵對政營如何議論砲轟,但終究是暫時解決了這百多所大學即將面臨的存廢窘境。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將在九十八年全面推動,適用于今年入學的高一新生。主要精神是拉近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同時提昇各校參差不齊的教學品質,預計未來三年內學費補助與推動優質高中職共需要八十五億元。

媒體焦點多集中在學區如何畫分,「菁英高中」名單如何確定。不少家長跟著新聞媒體所講的起舞恐慌,考慮是否要提早把戶口遷入明星高中的學區。這種思考,恐怕弄錯了重點。

基本上,我們要有個觀念,台灣本來就會有這麼一天,將如同歐美一些國家,成為人人是大學生的國家。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提出,不過是把教育奇怪的沙漏型高中那段給補起來。我們可以把教育部這個動作,視為一種全面性宣告,在知識經濟下,每個孩子都必須受到足夠的教育,來從事跟知識經濟相關的工作。

就像在大學老師之間流傳的戲語,他們現在教的學生,在過去原來是該去挑糞的;但如今他們得卯足全力將這些挑糞的,教成會操作精密機械電腦儀器設備的人才。

因此,家長們要有的心理預備是,我們的孩子必然都是大學生。目前看起來雖是十二年國教將要施行,但其實該視為十六年長程教育。當然,後面四年的大學學費,因為不是國教,所以得自行籌措預備。也因為是十六年教育,那就更不可以被一些惡質補教界人士誤導,把孩子放在一連串透不過氣的填鴨式教育與大小考試裡壓迫使其成長。

這裡並非說不可以有考試,不可以給孩子壓力。而是若還是用從前的觀念,勉強孩子擠入資優班、升學班、特殊班,十六年下來,保證不少孩子會得了厭學症,一看到知識就反胃,反而得不償失。面對已經來臨的長時間教育體制,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幫助孩子保持平衡,也讀書、也娛樂、也休息、也服務他人,讓孩子在生命漸次的成長中,真實地體會明瞭學習的快樂,受用一輩子。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