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工作站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認個信仰的乾爸乾媽〉

文◎陳小小

愛看西片的朋友,對於 God father「教父」與God mother「教母」這兩個名詞應不陌生。有些人因為一部經典名片《教父》,甚至還誤以為教父就是黑社會的老大之意。其實「教父、教母」是基督教裡非常好的傳統,不過因為複雜的歷史因素,卻沒有隨著基督信仰傳入台灣而進入。


雙方各持理由


 簡單的說,「教父、教母」是幼兒在接受嬰兒洗禮之際,由父母或家人選擇值得信賴的親朋好友擔任之﹔擔任教父、教母者,在眾人與上帝的面前宣誓,將來對這個孩子,必擔起教育、教導與關愛的輔助責任,特別是在宗教教育上面的督導,以及常常為這孩子的靈命增長代禱。而之所以沒有跟著基督信仰傳入國內,是因為當時一些教派不接受所謂的「嬰兒洗禮」。


 他們認為嬰兒洗禮這個教義有待商榷。他們主張幼兒無法透過嬰兒洗禮而得蒙救贖,要等幼兒日後長大成人,自己認識這個信仰,決定跟隨主耶穌,這樣才能受洗得救。贊成與反對的正反兩方,各自持有不同的聖經根據,但是當時台灣的基督徒大都不認同嬰兒洗禮,所以當然也就不需要「教父、教母」這種傳統囉。< br>

 在法國,前一陣子國家社會局推出了「新社會教父、教母」制度,將傳統宗教禮儀加以改良,重新給教父教母新的定位。


每月至少一天相處


 此制度中的教父、教母,與該孩童並無親戚關係,而是社會各界的陌生人,舉凡願意付出自身寶貴時間、愛心、與金錢者,並經過社會局篩選,皆可擔任教父、教母。


 許多年齡40歲以上未婚的女性、以及年長沒有子女子孫的祖父母,向社會局提出申請。於是很多單親家庭、學子沒有祖父母與其他親人、父母工作忙碌、子女與父母之間無法順利溝通、經濟屬於清寒處境家庭中的孩童受惠。


 通常教父、教母與孩童接觸,每個月至少一天。有些則是每個星期一次到兩次。或出去運動遊玩休閒、或在家中接待。若是教父、教母與孩童住家距離近,甚至還擔任接送放學的家長角色。


 也有些教父、教母則擔任家庭教師的角色,輔導孩子的學校課業。當然教父、教母最重要的責任,就是陪伴關心孩子的成長。


讓孩子更多接觸


 先不管嬰孩洗禮的教義爭辯,單就「教父、教母」這個傳統而言,是有很多好處的。就像法國有許多一般的家庭也申請加入這個制度,純粹是因為家長希望讓孩子接觸到其他有愛心的成人,去多方體會、學習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同的生活環境、想法、與人生態度。而我們做父母的只是個有限的人,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全方位地關顧到他們的需要。


 特別是在信仰的道路上,做父母的偶爾也會遇上心情低潮,一時無法顧到孩子的信仰成長,如果有屬靈伙伴是孩子的教父教母,就可彼此幫補。


 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在將要生產的時候,就已經幫他們找好了教父、教母。原因是擔心自己萬一難產死亡,多個人幫忙關心孩子日後的信仰成長,這樣死了也比較安心。


 當然,聖經上說聖靈更是眾人的保惠師(有點像是保姆之意),也必然是孩子的保惠師,聖靈會帶領孩子的信仰成長。然而做母親的能盡上自己一己之力,幫孩子多找個長輩來給予關心,以及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地為之禱告祝福,也是很好。「教父、教母」也有點像是中國社會中的「乾爹、乾媽」吧﹖「教父、教母」不過比起「乾爹、乾媽」,還多了心靈信仰上的關顧。然而,在生活環境豐沃、但心靈匱乏的現代,教父教母對孩子在心靈信仰上的關顧,更是有其特別的意義與價值。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