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盼神學院的大門,為人人敞開〉

文◎lk

「虔誠的第一代基督徒擔任長執,第二代基督徒當傳道人,第三代基督徒做宣教士,第四代基督徒用音樂、小說、電影、各種文化途經將福音傳揚出去。」


  會這麼說是因為虔誠的第一代基督徒,受限於認識上帝的時間稍晚,並致力瞭解信仰與聖經知識已佔用很多時間與心力,外加不信主的上一輩阻撓,所以多半成為長執。第二代基督徒,因為上面沒有不信主長輩的反對,所以較容易獻身為牧師或傳道。第三代站在虔誠的基督徒長輩肩榜上,具有普世性的眼光,所以較可能離開家鄉,到陌生的國度做宣教事工。至於第四代更是集緒志業,易將福音訊息融於各種人文化成之事物。「如何傳講福音」,會隨著對福音的認識深淺、多方角度,與自身的裝備與專業結合,而開創出不同的福音傳揚管道。


  然而什麼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N代中間的環節?那就是「家庭宗教教育」。作基督徒父母,若沒有意識到「家庭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別說下面幾代會承續傳福音的棒子,甚至嚴重到發生他們不是基督徒的悲劇。


  因此目前有不少媽媽為了家庭宗教教育,而選擇在家全心教導孩子,或是職業婦女不求取事業的成功,自我規定不把工作帶回家去。下班回到家,就是全人陪孩子。這些意識到「家庭宗教教育」重要性的媽媽,通常不會滿足於教會的一般教導。有些會主動去神學院的夜間神學或延伸制上課,使其在「家庭宗教教育」有更深刻扎實的理論基礎。

  然而時間較多的全職媽媽,對於「零碎」的神學院的夜間神學或延伸制課程也不會滿足。有些非常希望直接獲得「完整」的神學訓練,讓知識、靈命、事奉、家庭教育,全方位進深、再進深!不過一般人的觀念卻停留在「在家教小孩子,何必進神學院讀希臘文?希伯來文?講講聖經故事、應付一下就好了。」但是在這樣的觀念下,負責教學者不同步進修,就不會有大幅的進步。就基督徒群體而言,就不會有如國外,產生豐富多樣的基督文化。巴哈的「馬太受難曲」、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達文西的「最後晚餐」名畫、杜斯托也夫斯基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小說,都是長久浸淫在基督信仰文化裡的產物。


  在國外,不少神學院開放課程給有心的人參加。無論是特別想要裝備自己的平信徒,或是類似這種重視「家庭宗教教育」的父母親。當入學口試的時候,問及感動與負擔,標準答案也不再一定得是「當牧師、傳道人、宣教士」才能入學。也可以是「做長執、主日學老師、基督徒父母親」,甚至是「到落後地區當醫師、護士、學校教師、行政人員、技術人員」,神學院的大門也為他們敞開。


  希望有一天,國內神學院資源豐富到可以開放給眾信徒進修。讓有心想要吸收「完整」的神學教育者,獲得更好的裝備,將福音用各種方式傳揚出去。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