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盼神学院的大门,为人人敞开〉

文◎lk

「虔诚的第一代基督徒担任长执,第二代基督徒当传道人,第三代基督徒做宣教士,第四代基督徒用音乐、小说、电影、各种文化途经将福音传扬出去。」


  会这么说是因为虔诚的第一代基督徒,受限於认识上帝的时间稍晚,并致力了解信仰与圣经知识已占用很多时间与心力,外加不信主的上一辈阻挠,所以多半成为长执。第二代基督徒,因为上面没有不信主长辈的反对,所以较容易献身为牧师或传道。第三代站在虔诚的基督徒长辈肩榜上,具有普世性的眼光,所以较可能离开家乡,到陌生的国度做宣教事工。至於第四代更是集绪志业,易将福音讯息融於各种人文化成之事物。「如何传讲福音」,会随著对福音的认识深浅、多方角度,与自身的装备与专业结合,而开创出不同的福音传扬管道。


  然而什么是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N代中间的环节?那就是「家庭宗教教育」。作基督徒父母,若没有意识到「家庭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别说下面几代会承续传福音的棒子,甚至严重到发生他们不是基督徒的悲剧。


  因此目前有不少妈妈为了家庭宗教教育,而选择在家全心教导孩子,或是职业妇女不求取事业的成功,自我规定不把工作带回家去。下班回到家,就是全人陪孩子。这些意识到「家庭宗教教育」重要性的妈妈,通常不会满足於教会的一般教导。有些会主动去神学院的夜间神学或延伸制上课,使其在「家庭宗教教育」有更深刻扎实的理论基础。

  然而时间较多的全职妈妈,对於「零碎」的神学院的夜间神学或延伸制课程也不会满足。有些非常希望直接获得「完整」的神学训练,让知识、灵命、事奉、家庭教育,全方位进深、再进深!不过一般人的观念却停留在「在家教小孩子,何必进神学院读希腊文?希伯来文?讲讲圣经故事、应付一下就好了。」但是在这样的观念下,负责教学者不同步进修,就不会有大幅的进步。就基督徒群体而言,就不会有如国外,产生丰富多样的基督文化。巴哈的「马太受难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达文西的「最后晚餐」名画、杜斯托也夫斯基的「卡拉马助夫兄弟们」小说,都是长久浸淫在基督信仰文化里的产物。


  在国外,不少神学院开放课程给有心的人参加。无论是特别想要装备自己的平信徒,或是类似这种重视「家庭宗教教育」的父母亲。当入学口试的时候,问及感动与负担,标准答案也不再一定得是「当牧师、传道人、宣教士」才能入学。也可以是「做长执、主日学老师、基督徒父母亲」,甚至是「到落后地区当医师、护士、学校教师、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神学院的大门也为他们敞开。


  希望有一天,国内神学院资源丰富到可以开放给众信徒进修。让有心想要吸收「完整」的神学教育者,获得更好的装备,将福音用各种方式传扬出去。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