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已然到來的全球競爭〉
文◎陳鳳翔
第 971 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10年後 孩子,誰來教?」,該專題報導著,曾經擔任過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的台灣大學國企系教授巫和懋、經濟系教授朱家祥、政大金融系教授霍德明,六月底同時轉到北京大學任教。引來不少關心教育的人士與家長重視。
巫和懋是台灣最早鑽研賽局理論的學者。賽局理論,是近代經濟學的顯學,最近十二年內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有三位是賽局理論獲獎。巫和懋是第一位因賽局理論得諾貝爾獎的肯尼斯亞羅的學生。在台灣與大陸,尚無華人教授能將賽局理論形成個案教學,因此,巫和懋在台大開的課,座無虛席,人人搶著上。
對岸一下子挖走三名優秀學者,在台灣是頭一遭。但絕非只有台大教授被挖角,粗估目前台灣前往中國大陸擔任客座或短期教學的學者超過百人。挖角計畫背後的推手,則是中國大陸有史以來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二一一高等教育改革工程」。計畫目標為:「21世紀,中國要有100所世界一流大學或學科」,截至目前已投入至少人民幣三百多億元。可以想見,大陸學校挖到的寶,當然不是只有台灣教授,更有各界各地一流名校的教授。
湯馬士佛立曼 (Thomas Friedman)《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 "一書的理論,或許正說明了這個現象。佛立曼認為科技進步與Internet網路的普及,加速全球化,並破除了知識經濟世代的不平等,鏟除了過去存在於落後國家或落後地區的資訊障礙,致使全球供需鍵 (Supply Chain) 完全打通暢通,而徹底平等了整個世界的競爭力。
簡單的說,全球化這個潮流是擋不住的。不但是國家或區域,就連新世代的每一個人,都已經與全球相連。人人都已是全球供需鍵的一份子。這種「全球搶腦力」運動,從樂觀的角度來看,個人及小團體而言,擁有史無前例的商機或個人發展機會。但從悲觀的角度來看,個人必須與全球每個角落每一個人競爭。也就是,只要是高手,無論世界那個小角落都會被人注意,或被挖角。反過來,就是自己要不斷提昇自己,不能落伍,否則一下子將被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人才比過去,被時代所淘汰。
然而,若是從「競爭」的角度來看《世界是平的》現象,保證活得很辛苦、很焦慮。學生在班上,三不五時得與數十名同班同學競爭,就很累了,遇到大考跟幾千、幾萬的學生競爭,更是疲憊。若要跟全世界幾百萬、幾千萬相關領域人才競爭,壓力之大,豈不憂慮到天天失眠睡不著?
事實上,《世界是平的》全球化現象,不用科技進步與Internet網路的普及,早已發生在蒙召的基督徒中間,皆有著「人人是全球一份子」的觀念。聖經腓立比書二章4節「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這個別人,不只是家人、鄰居、同事,甚至延伸到異民族、異文化、地球另一面的國家。上帝所賜給個人的才幹恩賜,不是用於自己虛榮、自己享樂,而是為了建造美好的國度,讓人們都同蒙主的恩典。個人恩賜的發揮,則不限於自己教會專享,鄰近社區、教會外,甚至若有可能,異民族、異文化的人們都是蒙受服事的對象。
因此,常見一些基督徒,離開自己的家鄉,去遙遠的異邦與當地人們分享上帝的愛(傳福音)。同時,更有不少、非神職人員的基督徒,他們離鄉背井的原因是來自上帝的呼召,上帝要他們將自己的專業能力貢獻給那一地區、那一國家的人民。好比,在台灣,屏東的基督教醫院,開始是白信德醫師,創辦人是畢嘉士醫師,台南的新樓醫院,則是馬雅各醫師創建。他們不是被窮鄉僻壤的台灣所高薪禮聘、「全球搶腦力」運動,才飄洋過海遠離家鄉來到這裡。他們是被上帝高薪禮聘,財寶在天上,憑著使命感,帶著上帝的愛,來服事台灣人民。
或許你會以為這是古時候才會發生的事。然而,更有很多默默無聞的基督徒專業人士,來台灣貢獻一己。有許多在歐美擁有高薪的、高職位的各行各業專業人士,來屈就台灣低薪、低職位工作,只為了上帝的呼召臨到。這些專業人士,他們不是只愛台灣,他們放眼國際,看到哪裡有需要,他們便去哪裡。就像有基督徒公共衛生領域專業人士,有著可類比巫和懋在經濟領域上的地位,從美國到台灣貢獻己力多年,如今看到大陸污染問題更加嚴重,上帝的呼召臨到,即使政治立場非泛藍統派,照樣能超越世俗限制,思想著下一步要如何前往大陸處理公共衛生問題。
這些人,他們不是專業能力太爛、被世界淘汰,以致於人往低處走。相反的,他們一個個自我驅策,以上帝忠心僕人為榮,不斷充實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能力,保持專業跟世界各地相關領域的人才平起平坐,甚至有些還超越世界。他們做這些,不是為了出於競爭心態,而是認為要愛上帝、服事眾人,當然就要獻上最好的自己。因為,在耶穌基督裡面,他們只需盡全力擺上自己,不用憂慮最後的結果為何。上帝的平安在他們裡面,上帝悅納這一切。因此,你在他們身上看不見競爭所產生的焦慮,只看見上帝加給他們強大的力量與恩典。
面對已然到來的「全球競爭」現象,從人的角度看事情,不時會產生可怕的副作用,焦慮憂愁纏身。但若能學習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上帝的角度、愛的視角看事情,同樣的事情,心境則會完全不同,做起事來發出來的力量更是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