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鉴别与考古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夫子式解经、教会与预言〉

文◎tjm

以下我就来说明一下我心目中的「解经」应该如何受教会节制(或者说在教会内解经)。

首先,我要先重申我们的共识是「教会是宇宙间所有基督徒的总集合」,而耶稣基督是这教会的领袖。因此,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所搜集的资料有限,所以自己的解经看法总得接受大家的检验,并且在解释时也会尝试收集其他解经者的看法。这就正像一般科学研究一样,总是不能「独学而无友」。

当然,一方面就如有网友悲愤的指出,教会内的解经水准良莠不齐,正如号称学生物的人生物水准也可能良莠不齐。但是一方面我们相信某些经文的细节意义,是需要「亲身体会」才能了解,所以一个得救的基督徒(或者说有信仰体验的基督徒),应该是比较能够对圣经的客观意义有深入的了解。

另一方面有了既定的标准之后,透过比较和参考以及圣灵的帮助,我们还是可以由众多的著述中获得帮助的。所以虽然我否定某个特定权威可以垄断解释上帝话语的权利,但是却认为「在教会内解经」是一个良好的建议。

另外有网友提到「预言的应验」这个特例来表达「第一读者所读到的东西不一定是圣经真义」的思想。但是不管是预表或预言,对第一读者是有其特定的意义,我们姑且假设那是意义 A。而后来新约中提到这预言应验在耶稣身上,也有一个特定的意义,假设是意义 B。逻辑上我们不能说意义B 就是意义A ,而应该说意义A指向意义B ,而意义A 和意义 B基本上是不同的意义。当圣经说到意义A 时,其客观意义是一个预言,而说到意义B 时,其客观意义是那个A 的预言已经应验在xxxx了。自然当我们做归纳和整理时,一定知道原来以赛亚的预言应验在耶稣身上。但却不能说以赛亚当时的预言是没有意义的,是意义不明的,直到应验在耶稣身上。严格说起来,预言本身的客观意义是清楚的,但是一部份的主观意义却因为「预言没有实现」而不清楚,但这对解释圣经来讲,却不是无法区分的。

我想,如果新约圣经没有记载这预言应验,我们也不可能确认这预言到底应验了没或应验在那里,因为旧约圣经的客观字义就没有指出这预言的应验时间。但这对旧约以赛亚书的解释而言,并不是缺憾,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找到所有疑问的答案,而是倾听到底圣经在讲什么。如果新约圣经没有写,而有人随便说应验在那里,我们才要质疑这人对圣经的解释是不是有问题,对不对?对於以赛亚书的第一读者,以赛亚书写的是预言。对后代的解经者而言,以赛亚书写的也是预言。除非我们也一起解释到了新约,才能有「预言应验在耶稣身上」的「归纳和演绎」。

预言本身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新约作者屡次使用的「夫子式解经法」,这种「夫子式解经法」盛行於第一世纪的犹太人当中,就是透过「寓意解经」的方式来阐述一个自己的观念。圣经经文本身不是拿来被解释用的,而是用来当成阐述自己思想的工具。这样的手法在写给犹太人的圣经经文中,也多次出现。例如:马太福音、希伯来书、加拉太书。这些圣经作者对旧约圣经的使用方式,基本上是宽松的,而以今日的标准看来,甚至有人会觉得那根本是「胡说八道」。举个例子:保罗在加拉太书中说亚伯拉罕的「后裔」是指耶稣,在罗马书又说是指「基督徒」,这....当然会让人迷惑。不明所以的人干脆就禁止大家用理性去思考,只准大家直接接受,其实这「夫子式解经」是有其特定的背景的。

当日的犹太人熟悉这种夫子式解经法,而圣经作者利用夫子式解经法来表达他自己内心的想法,乃是理所当然的。正如今日网路上的大家熟悉「理性的言语」,那我们把解经法则和神学用理性包装以后,表达出来,自然是帮助大家接受与了解,如果套上一堆宗教术语,那就甭玩了。

因此,当我们透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知道所谓的「夫子式解经」不过是当时的一种表达方式,而非追求圣经真义的努力。那我们就能透视圣经作者在夫子式解经的方式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还好,圣经之所以是正典不是因为「圣经作者的道德修养或者是解释圣经的方式」,而是因为「圣经作者的思想」,因此正如我们不需要学习大卫的奸淫,我们也不一定要学习这种「夫子式解经」。正如我们接纳耶稣的门徒在安息日拔麦穗,我们也接纳圣经作者为了帮助读者了解他们思想的「本色化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虽然不鼓励大家随便使用寓意解经(因为我们自认自己不是圣经作者,只能谦卑的读出圣经的话,而不能借用圣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却觉得基督徒(广义的)在网路上必须学习这种「本色化的努力」,向读者的吸收习惯认同妥协。愿我们把所有阻挡人认识上帝的心态拿掉,好让网友们看到真实的圣经真义,而不单是我们自己的信仰语言。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