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经外典
繁体 简体 RSS feed | | 转寄

〈何谓次经〉

文◎文◎毕家兴

在旧约的方面,「次经」与「伪经」一般指写於公元前200到公元200年在希伯来圣经以外,却与希伯来圣经直接相关的犹太教文献。

一般来说,「次经」是提指一些被基督教教派视为正典的文献,其数量依照不同教派而略有不同,分别从12卷到20卷不等;而「伪经」则指「次经」以外其余与希伯来圣经直接相关的文献,约有52卷。这些书卷反映犹太教背景,特别是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写作对象不少是以犹太人为主。而在在犹太教或早期基督教会群体里,旧约次经(甚至包括伪经)均很受重视。

■ 次经卷目

对新教的普世圣公宗而言,次经共有15卷,分别如下。
1. 多比传 ( Tobit )
2. 犹滴传 ( Judith )
3. 以斯帖补篇 ( Additions to Esther )
4. 所罗门智训 ( Wisdom of Solomon )
5. 便西拉智训 ( Wisdom of ben Sirach / Ecclesiasticus )
6. 巴录书 ( Baruch )
7. 耶利米书信 ( Letter of Jeremiah )
8. 三青年之歌 ( Songs of the Three Young Men )
9. 苏撒拿传 ( Susanna )
10. 彼勒与大龙 ( Bel and the Dragon )
11. 马加比一书 ( 1 Maccabees )
12. 马加比二书 ( 2 Maccabees )
13. 以斯拉三书 ( 3 Ezra / 1 Esdrae / Esdrae I )
14. 以斯拉四书 ( 4 Ezra / 2 Esdrae)
15. 玛拿西祷词 ( Prayer of Manasseh )

■ 写作背景

犹太人在南北国灭亡之后,大致可分为下述几个时期:

一、 亡国之后
二、 波斯时代――539-331B.C. 归回时期:
三、 希腊时代――337-167B.C.:
1. 亚历山大大帝(331-301 B.C.)
2. 埃及多利买统治时期(301-198 B.C.)
3. 叙利亚西流古统治时期(198-167B.C.)
四、 马加比时代――167-63B.C.
五、 罗马统治时期(63 B.C.-A.D.70)
1. 罗马皇帝该撒
2. 分封的王希律家族:
3. 罗马巡抚
六、 犹太战争(A.D.70):圣殿再度被毁

■ 次经体裁

在旧约次经方面,骑体才基本上与旧约圣经的各类体裁相似,唯独缺少律法书类(即五经)的体裁。而其中最多次经所属的体裁是故事(或小说)和智慧文学。伪经则多是天启文学。

对旧约事迹和传奇人物的扩充,则反映了犹太教中小说文化的兴起。由於传统正典教导未能满足宗教事情的好奇心,有识之士便在这方面加以联想补充。此外,一些旧约传奇人物被塑造成忠诚和净虔的典范,也可见犹太人对过去的缅怀。

而天启文学则是出於对现世的失望。以色列人不甘心受制於异族,现世的拯救却又迟迟没有出现,使得犹太人对现世极其悲观,便转向精神层面,寄望於将来,上帝的全能彰显在属灵的新天新地中。他们不再冀求上帝介入人类的历史,只求神在末世时亲自降临。由於所寄望的以超越现世的处境,因此,这类信息往往透过意向和异梦带出,或以预言的方式表达神的启示。

■ 重要性

谈及重要性,此文的焦点在於这些文献如何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圣经正典。以下将特别探讨这些文献所展示「历史处境」和「神学特质(思想发展)」

壹、 历史处境

次经写成的时间,刚好横跨了旧约和新约两个时代。对旧约时代而言,正是上承旧约传统而下启「早期犹太教」的发展期。对新约时代而言,这时期刚好是「早期基督教会」的孕育期。在这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旧约次经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犹太教的面貌。

除了掌握早期犹太教的面貌之外,我们也可以追溯到早期基督教会、以至新约正典书卷思想模式的起源。在整个旧约次经及伪经中,天启文体类书卷占的数量最多。这些书卷不仅反映当时社会型态,更是新约正典的思想、信息的先声。事实上,不少新约圣经的作者(如犹大书、启示录的作者等)和教父(如俄立根、亚历山太的格利免等)均非常重视某些的次经和伪经书卷。由此可见,要掌握新约时期的观念,这些文献的天启类书卷实在提供了宝贵的参照资源。

贰、 神学特质

次经和伪经中所展示的神学思想主要可包含四类,即「罪、邪恶与上帝义论」、「上帝的超然性」、「弥赛亚之说」、「复活与乐园」。这些原本就包含在旧约的观念,在被掳后的日子才慢慢发展出来。认识这些固然有助於了解古典犹太教的思想史,更大的价值却是:这些观念均显在新约时代的宗教处境里,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新约的神学思想。

一、 罪、邪恶与上帝义论

义人(指以色列人自己)没有在地上得享繁荣昌盛,也没有得免逼迫,反而罪人(外邦人与撒玛利亚人)到像蒙了奖赏一样。罪和不公义的作为得胜,在上帝所创造的世界里,罪似乎彻底的掌权。许多书卷都是为此而作。

基於对创世纪第三章有关始祖犯罪故事的理解,认为罪恶在世上横行,乃由於夏娃使然,甚至全然转移到亚当身上。如此,邪恶在世上掌权,不是上帝的罪为,而是因为亚当犯罪,被罪打败,以致一切从他而出的人都被罪辖制。也有其他作品以创世记第六章「上帝的儿子」娶了「人的女儿」为根据,认为邪恶在世上强势乃因为邪恶天使的缘故。无论如何,均反映了犹太人对追溯罪源的重视。更特别的是,他们并没有将罪恶横行归咎给上帝。

整体来说,上帝有自己的旨意和作为,但邪恶在世上掌权是明显的,而义人受苦正式因为邪恶得了权势。就算不是上帝遣使邪恶,至少也容忍邪恶横行。换言之,面对持续的苦难,就算人不愿归责於上帝,也必须接受上帝掩面不顾,抽离尘世的事实。

二、 上帝的超然性

许多次经和伪经的著重点,都是有关上帝远离了以色列人,这与早期的传统形成强烈对比。自以色列被掳之后,上帝就被看成是高高在上,远离尘嚣者。事实上,大多数的伪经作品所描述的上帝,是完全荣耀、超越、高高在上的。然而,却又往往显出上帝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他只是暂时抽身离开世界,但至终要再度介入,不过只会透过一些中间人来行事。但是,不论是在天启文学或是智慧文学中所显示的,犹太人肯定仍与上帝有灵验而个人性的沟通。

三、 弥赛亚之说

这里所谓的弥赛亚是指以色列人心目中的一个理想人物,可能是一位祭司或君王,他是一位会带来完全平安的人。见证这位「弥赛亚」的文献并没有很多,大多属於后期的作品。在旧约次经,以至斐罗与约瑟夫的作品都没有明确提到,充其量只有一些暗示而已。而在伪经中,〈所罗门诗篇〉、〈巴录二书〉、〈以斯拉四书〉、〈以诺一书〉和〈以诺三书〉等则有明确弥赛亚的叙述,除此之外,并没有明确提到弥赛亚。

四、 复活与乐园

旧约中没有明确地提到死人复活,只有提到人死后到他最后要去的地方,即坟墓。而阴间则形容为死人的住处。而在次经及伪经中就有许多有关死人复活的记载,甚至谈及灵魂永存不灭的事。

从死里复活继续推展下去,自然是探讨义人的安息居所。因此,次经及伪经中也就出现了许多绘声绘影关於乐园的描写。这些意念展现出犹太人令人惊讶的推想力,且反映出「宗教信仰」努力就其历史环境做出回应的活力。

参考资料

黄锡木。基督教典外文献概论。香港。国际圣经协会张久宣译。圣经后典。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回首页|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