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評論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眾傳媒,手牽手向前行!〉

文◎陳鳳翔

全球著名市調機構A. C. Nielsen的台灣分公司,聯亞行銷研究顧問公司發表該公司於1998年1月到5月所針對台灣本島15∼60歲民眾做的調查。估計台灣上網人口累積已達二百五十萬,而目前仍持續上網者約一百七十萬。此外,網路累積閱聽人口的速度,從1994年開放商用至今,五年的時間便擠身大眾媒體之列,比起廣播38年,無限電視13年,有線電視10年來說,遠勝於其他傳統媒體。又根據《我國Internet使用者調查》,網路的使用者的確擠掉了消費者使用傳統媒體的時間,根據調查,平均網路族每天少看一個小時左右的電視和報章雜誌。(李麗寬,1997)

電子網路傳媒的熱門,從這些市場調查數據,真可被震驚到說不出話來。然而其實該更人訝異的是,平日從種種傳統傳媒無論報章雜誌、或是電視廣播,不難得見她的倩影,電子網路傳媒已漸漸與其他傳媒深深結合。

光是看電視新聞、或是一些熱門排行榜的節目、教育性的節目,幾乎在其末尾,都會附上WWW網址。甚至連黃金八點檔想要搞些增加收視率的名堂,觀眾都還得抄下WWW網址,上網參與那個即使沒看也會回答的、簡單至極的有獎徵答活動!其實就電視傳媒本身而言,電子網路傳媒的內容,目前雖然還是比不上它生動有趣。然而,電子網路傳媒卻可補足電視傳媒單向傳送的缺點。就像陳文茜的『少年當家』節目,就是很好的電視傳媒與電子網路傳媒結合的例子。該節目企畫製作先靠電子網路傳媒,全方位、二十四小時地蒐集年輕人的熱門話題,再回到幕後去製作出不失流行、又具深度、年輕人同感有趣的電視節目。

而廣播傳媒更是與電子傳媒有很多頗具新意的合作、共創商機。廣播在電視來勢洶洶的衝擊下,找到了最擅長、屬於自己的定位,「新聞快報」、「流行音樂」與「背景節目」。在台灣升學主義壓力下,多少莘莘學子獨自一人、埋首燈下的苦讀,是在「音樂」與廣播主持人低柔的嗓音中,逐漸釋放自己、累積腦中知識、迎戰考試!而到了這些廣播收聽人稍有空閒的時候,聽流行音樂的,誰不會想要去瞧瞧歌手的照片、小檔案、作曲創作心境?聽古典音樂的,誰不會想要研究一下作曲風格、歷史背景、音樂家的種種小事跡、與音樂評論?而深為廣播主持人嗓音所著迷的,也會想要知道關於主持人的一些小故事。廣播與電子網路傳媒的結合,就是可以讓人們更深入瞭解所聽得的東西,而且甚至可以留下私人的回應,給所傾慕的「空中之星」(廣播頻道裡熱門人物之稱)。此外,有些廣播公司的WWW,甚至留有許多過去的精選節目,以利因有事無法照時間表收聽廣播的人,一補缺漏的遺憾。

許多報章雜誌,也都跟上這第四波(資訊革命)的腳步,靈巧地運用電子網路傳媒的好處,各自有其WWW陳列精華中的精華文章,推銷自己的專業水準。以及email信箱,方便人們投稿,並還可省下不少打字費。

眾傳媒手拉手、一起攜手並進的日子,不在未來,現在已經來臨!!

(刊載於基督教論壇報)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