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福比妳想的重要〉
文◎陳小小
美國基督徒暢銷書作家桑蒂•菲德翰做過多次調查以及全國性抽樣的訪談,發現關於夫妻相處的一個重要事實:「男人認為他們得到的性不夠多,甚至他們相信那些愛他們的女人似乎不瞭解這是一個危機—不僅危害到男人,更是威脅到兩人的關係。」
年輕的我從來都不會覺得「性」會是什麼問題。對於桑蒂•菲德翰的說法,會覺得真是危言聳聽。畢竟放眼望去,每對夫妻(除了不孕的)不都生了小孩?性哪會是什麼問題?
但隨著自己也結了婚,周圍同儕也都婚嫁,發現危及婚姻的各項要素,「經濟」、「話語」、「工作」、「健康」、「家務分配」、「興趣」、「婆媳問題」、「小孩教養」、「家暴」……等,恐怕排行第一就是「性」。
對於多數的妻子,一個溫暖的擁抱、真誠的問候與關心、臉頰上一個親吻,遠比真槍實彈上床辦事來得重要。可是對於多數的丈夫,剛好完全相反。家裡環境乾淨整潔、小孩功課都做好、晚餐精緻有料、甚至幫他按摩擦背洗澡,通通比不上你晚上早早打發小孩入睡,全人獻上,跟他一起享受性愛,滿足他的需要來得重要。
即使是我看過不下二、三十本關於婚姻交友基督教書籍的人,我還是對書中所提出的這個兩性差異事實,半信半疑。即使我聽過很多先生的痛苦分享,甚至也收過一些email詢問,我仍是很容易遺忘「性」這件事情對男人的重要。而且我總是這樣想:
「多數的婚姻交友書籍多是外國做的研究,可能外國的男人比較需要性吧?」
「會不會碰巧我所認識的男性,性需求較高吧?」
直到有一天,我開車無意中收聽到一個廣播call-in節目,才徹底扭轉過去的想法。
原本只是一位女士談及再婚經驗,主持人也不過隨口問問之前離婚的原因。這女士就表明是房事不能協調。沒想到,之後一堆男士Call-in進來,各種職業都有,國台語族群均備。他們一個個現身說法,性對丈夫的重要,唯恐妻子都不知道。但,隨後call-in進來的女人,還真的都不太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導致更多的男性call-in進來高聲疾呼。
其中,有一個歐里桑讓人印象最深刻,他說:「我知你們查某人,婚後攏不甲意做這件事,但一定要參詳出底線。若無,就是對丈夫的精神與肉體的虐待。」接著他就說自己的老婆有慢性病在身,即使如此,也是與她講好兩週一次。歐里桑那句「精神虐待」讓我發現,原來性愛這件事不只是侷限於生理上,也包含心理上的滿足。
後來,我發現很多夫妻衝突,表面上看起來是工作太累導致口角、丈夫說妻子不尊重自己、妻子說丈夫常擺臭臉……,結果深入探詢會發現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性的問題,其他不過是煙幕彈。兩人的性不協調,就會導致關係疏遠、心情沮喪、怒氣難以控制等等。難怪,正式的婚姻諮商協談,一定會調查當事夫妻:「你們多久做愛一次?」
而自己結婚十多年,發現在尋找「要怎樣愛老公?」這條路上,也是繞了很多遠路。把自己打扮漂漂亮亮,將家裡布置的舒適整潔,廚藝煮大餐給老公吃,陪老公聊天,幫老公做事(分擔服事),盡可能滿足老公的爸媽(公婆)與那邊親戚的需要,安排老公喜歡的旅遊,卻都不及晚上全心全意、熱情洋溢地滿足他。
而我也發現,只要那晚我們有很好的性關係,隔日早晨他就會精神抖擻、自信飽滿的去上班。如果遇到我月經來,五天至一週都是「親愛的,今晚不行。」便能感覺他就有些微的落魄頹喪憂鬱。甚至,如果老公上班遇到什麼問題,心情不太好,老婆給他的各樣安慰與鼓勵,性也往往是排名前幾的有效方式。
雖然,最近這些年明白這道理,應該要把性愛放在優先考慮的事項當中,但是就是覺得很不想做,能拖就拖,但老是拖延也不是辦法。直到,在網路上看到吳稚輝先生寫了一首打油詩,就豁然開朗。因為有些文言,所以我夥同好友Grace,為之加上註解。
詩曰:
血氣方剛,切忌連連;(註:一天不可多次)
二十四五,不宜天天;(註:兩天1次)
三十以上,要像數錢;(註:天天數錢神經緊繃;隔太久數錢核對不易,三天兩頭時間恰好。)
四十出頭,教會見面;(註:七天1次)
五十以後,如進佛殿;(註:半個月1次,初一、十五)
花甲在望,像付房錢;(註:收房租一個月一次)
六十以後,好比耕田;(註:江北小麥一年兩收;江南水稻一年三收)
七十左右,如同拜年;(註:一年1次)
八十上下,解甲歸田。(註:不用做了)
此後,我就跟老公商量,按照這個表來訂定房事頻率。在此之前,已經跟他充分討論過分享男女受造的不同。我們女人不像他們男人那樣次數頻繁、熱衷於這件事,並非意味著不愛老公。當然,若是身體情況還不錯,事務沒那麼繁忙,我就主動給老公意外的驚喜。
桑蒂•菲德翰寫著:「和妳做愛使他確信妳想要他、安慰了他心中的孤單,以及給予他所需的力量和快樂,讓他可以自信地面對世界。當然,性也使得他覺得被愛—事實上,若沒有性,他不會真正地感到被愛。」
我們做妻子的,得不斷地提醒著自己:「性愛」對於丈夫是多麼的重要。在我們大談婚姻關係、夫妻相處之道,想要捉出各樣危及家庭殿堂根基的蛀蟲時,恐怕「性愛」這件難以啟齒的事,是我們保守的東方人,更該首先去正視面對處理的難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