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仰只剩下feel〉
文◎陳小小
電視廣播裡、周遭朋友,甚至走在馬路上,常冷不防會聽到一個酷句:「有沒有feel(中譯:『感覺』)?」每個人講到feel這個英文單字的時候,嘴角必定噱起來,尾音還得微微上揚,才有感覺。
藝人、政治人物未來會不會紅、會不會成功,就要看他或她的表現,是否可以帶給觀眾feel;老師是否很會教書,就看他或她的傳講的,是否可以讓學生feel起來;男女交往,「有沒有feel?」更是成為決定兩人是否繼續走下去的關鍵。儼然是feel決定一切的時代來臨。
Feel的威力也掃入教會。牧長傳道能否帶給台下的會眾feel,決定該教會人數多寡的指標。講員最好是在台上唱做俱佳,口才一流,風趣幽默全場,魅力令人無法擋。一場完美的敬拜讚美,則是得營造出各種特殊效果,讓會眾的情緒飛升到最高點、接近天堂。
這裡並非要講員與司會偷懶,不自我要求進深。但是,台下的會眾在享受精彩的講道與敬拜讚美時,則應該要反過來思考,是否無意中中了毒,被世俗文化洗腦,有著太過於重視feel(感覺)的危機?
Feel是很好,但是過於偏重,就會出問題。就像男女交往,feel的時候,就要有愛的行動(恩慈關懷、犧牲自己成全對方……之類)打基礎,這些付出有朝一日會反過來,帶出更深刻的feel。感覺與行動兩者相輔相成,愛情的路徑,即使走到不平坦的一段,也必能迎刃而解。
信仰之路更是如此。當信仰只剩下感覺,過於重視Feel,自然就會馬不停蹄地到處參加靈命振興、神蹟特會追求Feel。但一離開會場,就整個人情緒 down下來,覺得上帝離自己好遠好遠。常見一些被feel養大慣壞的信徒,軟趴趴,盡懂得享受上帝的恩典,卻不會去思想自己怎樣能成為上帝施恩典的器皿,擺上自己、服事他人。這等人遇到其他更有feel的信仰或宗教(如,星座算命、科技紫微),就隨風飄盪。
耶穌給我們新的誡命,「愛上帝、愛人」,那正是要我們重視基本面。Feel讓我們體會上帝浩大的恩典,Feel讓我們得以暢快地回應對上帝的激情;而看似平凡的讀經禱告,以及日常生活中默默的付出、服事眾人,則讓我們的信仰像植物的根牢牢地捉住大地,不搖動。感覺與行動,兩者都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