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带来的多译本时代与原文读经运动〉
文◎陈凤翔
不再唯独和合译本 1919 年「和合本」译本面世,是为中国第一个白话文译本。推出时正值白话文运动,用字浅白易懂,相对之前文言文译本,广受信徒欢迎。信徒不只阅读,也背诵,对华人教会有著强大并持久的影响力。 1970年代开始,几间圣经机构有鉴於和合本并非按原文(希伯来文、亚兰文、希腊文)翻译,以及语文不断变化,《死海古卷》与其他古抄本的发现,於是各自推出新的中文圣经:吕振中译本(1970)、当代圣经(1979)、现代中文译本(1979)、新译本(1993)等。或许早期因为消息不容易流通、实体书房不多,牧长不鼓励阅读其他译本,因此大多数使用华文的基督徒观念里,中文圣经俨然是「唯独和合译本」,一面倒的局面!然而,这样的情况到了近廿、卅年,网路时代的来临带来巨大的翻转。 网路科技促成多译本时代 网路带来资讯爆炸(information explosion)。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比卅年前要多五倍、十倍,相当於一天阅读百多份报纸!网路使人随手可增加知识、累积资讯、锻炼见识。使用华文的基督徒便有诸多消息管道得知在和合译本之外,有著其他的中文圣经。加上网路世界中的圣经网站资料库有著各样的译本。以信望爱圣经网站http://bible.fhl.net为例,中文圣经就有:和合本(1919)、和合本修订版(2010)、新译本(2010)、中文标准译本 Chinese Standard Bible(2008)、恢复本(1997)、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1997)、CNET(2015)、深文理和合本(1919)、委办译本(1908)、新遗诏圣经(1864)、神天圣书(1823)。使用「经文并列」的功能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多译本」的存在。这也促发喜好圣经的基督徒想要尝鲜,放下手中的和合本,购买其他译本,让阅读有新视野、新领受。 多译本时代催熟原文读经运动 多译本的阅读,对於个人而言是丰盛满溢的恩典,但对群体却产生一些困扰。教会查经班每个成员手上的中文圣经各有不同,在轮流或一起诵读经文,遇到译文差距甚大时,就会发生许多疑惑。激发热爱圣经的成员好奇,究竟哪一种翻译才对?以旧约的路得记二章14节为例: 到了吃饭的时候,波阿斯对路得说:「你到这里来吃饼,将饼蘸在醋里。」路得就在收割的人旁边坐下。究竟是和合本的「他们(收割的人)把烘了的穗子递给路得」?还是其他译本的「波阿斯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前者的画面是收割的工人们向路得示好,后者的画面是主人波阿斯藉此暗示收割的工人们不可以欺负路得。 再举新约的马可福音八章32节为例: 耶稣和门徒往凯撒利亚•腓立比村庄,在路上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耶稣就告诉跟随的门徒一件惊人的事实,基督不是他们脑袋中期待的那位率领犹太人推翻异族统治的一时政治领袖!基督是要受许多的苦,被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弃绝,并且被杀,过三天复活的万世君王!彼得认知失调,无法接受这种弥赛亚基督。他的反应究竟是和合本、中文标准译本、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的「彼得就拉著他,劝他。」?还是新译本、和合本修订版、NET圣经中译本、圣经公会四福音书共同译本的「彼得就把他拉到一边,责怪他。」? 前者的画面是彼得不想耶稣死,他苦口婆心地劝阻耶稣。后者的画面是彼得很没礼貌,胆敢犯上,斥喝耶稣、责骂耶稣。 接下来33节耶稣转过来,责备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因为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前者的画面是耶稣不尽人情,彼得为耶稣好,不想耶稣死,耶稣还骂他撒但。后者的画面则是学生骂老师,彼得阻挡上帝的救赎计画,耶稣用力责备回去是应该的。 多译本的圣经阅读,自然而然地会带出「原文读经运动」!因为唯有回到原文,才能知道究竟是谁把烘了的穗子递给路得?彼得究竟是劝耶稣、还是骂耶稣?真相是波阿斯把烘了的穗子递给路得、彼得是骂耶稣。 路得记二章14节 וַתֵּשֶׁב מִצַּד הַקּוֹצְרִים 她就坐在收割的人旁边; וַיִּצְבָּט-לָהּ קָלִי 【他】把烘了的穗子递给她。 马可福音八章32节 καὶ προσλαβόμενος ὁ ∏έτρος αὐτὸν 彼得就拉著他到一边, ἤρξατο ἐπιτιμᾶν αὐτῷ. 开始【骂】他。 原文读经运动五百年前就有! 「原文读经运动」绝非现代的产物!早在五百年前,发现上帝的恩典——「唯独恩典」核心教义的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表示自己是藉著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圣经经文的研究而得。马丁路德将宗教改革的突破,归功於原文穿透性的力量。他说,「如果语言没有让我对上帝话语的真意有正面的观感,我可能至今仍是受捆绑的修士,在阴暗的修道院安静地参与传讲错误的教导」。 「可以确定,除非语言被保存,否则福音终将灰飞烟灭。」 「虽然他们的教义很有见地,却经常弄错圣经经文真正的意思。他们没有武器抵挡错误,而我甚担心他们的信心将无法维持纯正。」 马丁路德认为神职人员应该要懂圣经原文。路德1524专文〈为设立与维持基督教学校致德意志各城参议员书〉 提及: 「让我们确信这一点。若没有语言,就无法长久地保存福音。语言好比剑鞘,里面藏著是圣灵的宝剑。…如果我们疏忽,让语言消灭(惟愿断不会如此!)我们将…丧失福音。…. 你们反驳说,『但有许多教父,不懂语言,也还是得救了啊,也当师傅啊。』没错!但我要说,他们不懂语言,反而误解了圣经,又怎么说呢?圣奥古斯丁也得承认…一个基督徒教师要解释圣经,除了要懂得拉丁文,还要懂得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否则就会常常出错。… 既然基督徒应当用圣经为自己惟一的书、既然不明白圣经便有罪过和羞耻,那么我们不研究语言,便是更大的罪过和羞耻。尤其上帝现在已经赐给我们更多的人才和书籍,以及各种鼓励我们研究原文圣经的辅助,并愿意使他的圣经成为一本公开的书。若亲爱的教父们有了我们所有学习语言和研究原文圣经的机会,他们便会何等快乐啊!我们用一半的功夫,甚至一点工夫也不要,就可以得到整个饼。教父们却要费尽力量,还只是得到一点碎屑。他们的勤劳当叫我们的懒惰多么羞愧啊!我们的懒惰和忘恩当怎样受上帝严厉的审判啊!」 另一位瑞士的宗教改革家慈运理有篇关於青年适当信仰教育的论文,亦是强调圣经语言的必要性:「…没有希伯来文要正确地了解旧约圣经是困难的,没有希腊文要正确地了解新约圣经也是同样困难的。…对於了解圣经,拉丁文的价值不如希伯来文和希腊文…」马丁路德则表示:「希伯来语是世上所有语言中最好的一种…如果不认识它就不能真正明白圣经。虽然新约是以希腊文写成,但它充满了希伯来语法和表达方式。可以很适当地用一个比喻这样说:希伯来人在活水的泉源喝水,希腊人却享用这个泉源流出的溪流,而拉丁人则要喝这个溪流下游池塘里的水。」 译本涉及译者的诠释 译本再怎么好,遇到原文意义不详时,就端赖译者的想法了。以约伯记为例,那位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的约伯,遭受人世间极大的苦难。第一章,短短的数节(14-19)记述一波波的噩耗传来,约伯的牲畜或被掳去或被天上降下的火烧烬,仆人们或死於刀下或天火里。第二章则记述约伯从头到脚长毒疮。目前所有的中文译本皆译为,约伯的七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在狂风造成的房屋倒塌事件中身亡。约伯遭遇了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的人生最痛苦的三件事:幼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但若从希伯来文阅读,Dr. Kyungrae Kim 金京来博士提出一个新论点,约伯的十个孩子可能并没有死,死的可能是仆人! 约伯遭遇的第一场灾厄,示巴人掳去牲畜,并用刀杀了「仆人」הַנְּעָרִים。第二场灾厄,上帝从天上降下火来,将群羊和「仆人」וּבַנְּעָרִים都烧灭。第三场灾厄,迦勒底人掳去骆驼,并用刀杀了「仆人」וְאֶת-הַנְּעָרִים。第四场灾厄,约伯的儿女正在他们长兄的家里吃饭喝酒,不料,有狂风从旷野刮来,击打房屋的四角,房屋倒塌在「少年人」身上עַל-הַנְּעָרִים,他们就都死了。 一章14-19节有四个הַנְּעָרִים ,前三个都译为「仆人(们)」,唯有第四个译为「少年人」。少年人指的是约伯的儿女。因此,一章19节意思是房屋倒塌在约伯的儿女身上,压死的是约伯的孩子们。但如果四处הַנְּעָרִים都译为仆人,那么房屋倒塌压死的是仆人们。因为约伯记第一章圣经翻译已经判定约伯的儿女死亡,到了19章17节那里就会遇到翻译上的难题: רוּחִי זָרָה לְאִשְׁתִּי 我的气味让我妻子厌恶; וְחַנֹּתִי לִבְנֵי בִטְנִי׃ 我也让我肚腹中的儿子们憎嫌。 此节译作,「我的气味令妻子厌恶,也令我的孩子憎嫌。」也就是约伯的孩子们没死,还在他身边。但因为第一章约伯的儿女已被判定死亡,所以这节和合本、和合本修订版、新译本、恢复本、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CNET将「我肚腹中的儿子们」译为「同胞」、「同胞兄弟」、「同母的弟兄」,然而希伯来文是「我肚腹中」,而非「我母亲的肚腹中」。这样的翻译有些勉强。 故事最后,耶和华赐福给约伯比先前更多。约伯的一切损失都加倍得到补偿,但他的儿女仍维持七子三女。约伯和友人们的对话中,完全没有提到丧子之痛,可这却是一般人的最大之痛。这两个旁证,可以用来支持房屋倒塌压死的不是约伯的孩子们,而是仆人们。约伯究竟是否丧子,传统的说法和现在这个新说法很难确定哪方一定对,但可以看见译本涉及诠释,背后带著圣经翻译者的想法。 人名、地名意义的失落 使用译本阅读圣经,另存在人名、地名意义失落的缺点。中文姓名排行前几的「淑芬」有著美善芬芳的意思,「志明」为志向光明的期许。但圣经中的人名多取音译,而非意译。可是有些故事要理解人名的意思才能读懂。好比,士师记中的基甸想不想当王? 基甸大获全胜后,以色列人簇拥著基甸出来做王。他们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士8:22-23)表面看起来,基甸尊耶和华是以色列人的领袖,但是非常矛盾的基甸的家越来越不像普通老百姓的家,而像规模宏大的王家。他多妻、有七十个儿子,外面还有一妾一子。基甸亲自为那妾生的儿子取名为亚比米勒אֲבִימֶלֶךְ,字义是「我父亲是王」。显示基甸把自己当王。 地名,有时也有同样的效果。路得记一开始,便记述「当士师秉政的时候,国中遭遇饥荒。在犹大的伯利恒,有一个人带著妻子和两个儿子往摩押地去寄居。」士师秉政暗示了这个时期的紊乱,而国中遭遇饥荒,究竟有多么严重呢?「伯利恒」בֵּית לֶחֶם有著粮食之家、粮仓的意思。连这种地方都住不下去了,可见饥荒情况惨烈。 但上述都还是小事一桩,最可怕的是基督徒所敬拜的耶和华、耶稣名字意义都失落。耶和华יהוה是音译。意义为אֶהְיֶה אֲשֶׁר אֶהְיֶה,「我就是(那位)我是」,上帝以前是(存在),现在是(存在),未来是(存在)。上帝超越时间的造物主宰。因此中文圣经翻译为「我是自有永有的」或「我是创始成终的主宰」。而耶稣是音译,意思为יהוה是拯救。也就是我们每一次祷告结尾宣告「奉主耶稣的圣名祈求,阿门」,意味著我们相信耶稣名字的意义,就是相信「耶和华是拯救」。 圣经工具让原文学习门槛放低 马丁路德五百年前就大声疾呼,「福音对我们是如此宝贝,让我们奋力对付它的语言吧!」但说实在,圣经希腊文、希伯来文并不容易学习。神学院代代相传希伯来文是「学不来文」。神学生在学校囫囵吞枣,勉强及格。毕业后进入工场,通通还给老师。然而多译本时代已经来临!用原文读圣经有其必要性,因和合本、和合修订版本、现代中文译本、新译本、恢复本…,还有台语、客语、英语圣经。遇到译文有出入、差异甚大时,究竟要选择哪种翻译? 现代的神学教育原文读经应当列为必修课。因为神学生是准牧者,毕业后必须有能力解答信徒关於圣经的各样提问。而电脑科技的进步,让希伯来文不再是「学不来文」,而是「学得来文」!使用圣经工具网站来阅读原文圣经,只需掌握住希伯来文字母、基本的文法。网站有圣经阅读、查询、语音圣经、原文编号词典、研经资料、新约希腊文、旧约希伯来文亚兰文的字汇分析、圣经地理各样工具。另外,手机下载圣经工具APP,亦帮助牧者可以随时解答信徒的困惑。 真理的传讲者—阅读第一手的圣经并善於教导 过去大多数的人认为,「学习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对少数人或许有用,但对牧养教会可有可无。」「已经有了那么多圣经译本,何必学希腊文和希伯来文?」平信徒有这种想法无所谓,但现职的教牧人员、神学院的神学生就应该拒绝这种观念。因为显示我们神职人员的专业度连外文系的学生都比不上。 所有的文学爱好者不会问「已经有了那么多莎士比亚的翻译作品,为何还要用英文去读原著?」他们一定会充满激情这样回答,「再好的翻译作品,仍是比不上用原文去阅读原著所获得的享受与满足,以及更能贴切地掌握住原旨。」而我们这些「他为我死,我为他活」的追随耶稣者,竟然在阅读圣经-上帝的话语,比文学爱好者对原著所抱持的热情还少,实在说不过去。信徒互为肢体,各司其职。各行各业的基督徒都用专业服事上帝、服事这一代的人。而身为传讲上帝话语的传道人,专业为何?岂不是有能力阅读第一手的圣经并善於教导? 传道人就好像面包师傅,肩负著上帝话语的供应。懂圣经原文,就能带出更接近真理的讯息给受众,就像做出无添加人工香精的面包,找回面包魂的真实原始味道,使吃的人饱足并健康。参杂众多人工香精、添加物(改良剂、膨松剂、稳定剂、防腐剂、漂白剂)做出昂贵高级面包,虽然上门顾客一堆,挤爆教会。吃的人可能还是感到空虚,长期吃并有损健康,伤脑伤肾。 不可否认,传道人努力提升圣经原文功力,就像提升做面包的技术实力一样,势必得牺牲一些娱乐和休闲,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看到吃的人脸上的笑容,面包师傅所获得的深刻满足,会感到一切辛苦都很值得。传讲的内容是否以原文圣经为基础,是可以感觉得到。 这里绝对不是要教牧人员故意在传讲真理的时候,撂下一些希伯来文、希腊文,卖弄学问。这种面包师傅太做作,毫不考虑吃的人会胃酸反刍、消化不良。这话另层含意是要提醒我们这些面包师傅,「顾客的嘴巴不全是笨的」、「别把顾客当傻瓜」。让我们这些真理的传讲者,期许自己渐次提升功力,文字内容以原文圣经为基础,烘焙出来的面包,是可以安心吃下肚的,不会消化不良,并且使人吃下去会有爱和幸福的感觉,扎实地吸收,令生命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