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查询  A+放大  A-缩小
☆参考资料:
  1.冯荫坤着,希伯来书(卷上、卷下),天道书楼出版。
  2.马有藻着,犹太人的福音-希伯来书诠释,基道书楼出版。
  3.莫里昂着、洪雪良、胡雪仪合译,希伯来书研经导读,天道书楼出版。
  4.黄彼得着,希伯来书教义释经-认识无比的基督,东南亚圣道神学院出版。

零、背景
  一、作者:不详
    (一)亚历山大教父格利免认为这是保罗所写,由路加译成希腊文。
    (二)有人建议巴拿巴是作者,因为他是利未人,而本书许多题材都是利未人
          有兴趣的东西。
    (三)有人建议是百基拉,因为作者是女性,所以姓名没有被流传下来。不过
           11:23 的「细说」原文为单数阳性分词,表明作者是男性。
    (四)作者不是撒都该人或撒玛利亚人,因为作者接受诗篇和摩西五经一样都
          是圣经的一部份。
    (五)作者不是耶稣传道工作的目击者,而是由一些目击者那里领受福音的(
           2:3 )。

  二、写作日期:信中没有提及耶路撒冷被占领和圣殿被毁的事(西元七十年),
                所以时间应该在此之前。大约是写于西元六十六至七十年间。

  三、收信人:
    (一)一群在罗马的犹太基督徒。
    (二)收信人想放弃基督的途径。
    (三)最古老的手抄本都有「致希伯来人书」,此为收信人是犹太基督徒的力
          证。
    (四)收信人已经处于信心的危机之中,有「随流失去」的危险。读者可能有
          「返回犹太教」的试探,失去基督信仰的独特性。

  四、体裁:
    (一)本书基本上不采用一般的信件格式来书写(虽然以书信的方式结束),
          而比较像一篇讲章。
  五、特点:
    (一)强调基督是上帝最后以及完全的启示,并成就了旧约的献祭制度所无法
          完成的赎罪之工。
    (二)使用了许多「超越」(更美)来形容基督的优越性,此字在本书中出现十
          三次。
    (三)作者认为旧约许多礼仪和人物所预表的正是基督,他成全了上帝历代以来
          所预备的计画。
    (四)作者在本书加入五处警戒性的经文,以逐步加强的语气来警告读者不要离
          弃基督真道。
    (五)作者基本上以三个重点来论述:基督的超越性、基督是神子民的大祭司、
          基督完成了旧约献祭制度所无法完成的救赎工作。
    (六)本书引用旧约大致上都是取自七十士译本的经文。

六、解经的思考:我们解释圣经时,主要的目的是找出作者的原意。圣经的权威部份
                并非在作者的人格与习惯,而在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耶稣时代的
                拉比习惯用「夫子式解经法」来用旧约经文印证自己所要表达的思
                想。保罗在加拉太书为了反驳这些拉比的思想,也使用了这种解经
                法。希伯来书的作者要写信给犹太文化下的基督徒,显然也必须藉
                助于这种当时犹太人熟知的解经法。我们应该进入犹太的夫子式解
                经法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意,并了解这样的解经法引证圣经不过
                是为了当自己既有的观念的佐证。既然权威是作者写这本书所要表
                达的思想,而不是作者的表达方式,我们阅读时小心过滤什么是「
                表达方法」什么是「表达出来的思想」,以及什么是该听从与效法
                的权威,这是解经者应该尽心力的地方。
经文:

神既在古时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藉着他创造诸世界。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1:1-1:3

注释:

壹、引言:上帝藉子说话( 1:1-3 )
  一、上帝已经在以前藉众先知多次多方向列祖说话。 1:11:1-4 在原文中是「一句话」,文法称这种由多子句构成的的句型为「
        完全句」,属于比较高雅的文体。本书中多次出现, 路 1:1-4 中
        也出现过这样的句型。
      ●「在古时」:此字表达的意义是「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而非现在。
      ●「藉着」:直译是「在....里面」,不过七十士译本中此字也有解释成「
                  藉着」的例子(参考冯荫坤先生希伯来书注释卷上 p37)。
      ●「多次」:可以有以下三种解释:
                  1.在许多不同的场合。
                  2.以许多的方法和方式。
                  3.以许多部份,意即「一部份、一部份」的。(冯荫坤先生采
                    取此解释)
      ●「多方」:「以多种方式」。
      ●「晓谕」:原文的意义是「说话」。原文中 1:1,2 两节的「晓谕」时态是「
                  过去不定时」时态清楚表示这「说话」的行动已经完成。
      ●「列祖」:此字有时指「以色列的族长」,有时指「在旷野漂流的以色列
                  人」( 约 6:58 ),在此应该可以解释成泛指「旧约
                  时代所有的以色列人」,以与后面的「末世中神儿子说话的对
                  象」―「我们」相对。

  二、上帝在末世藉着他的儿子向我们说话。 1:2 
      ●「在这末世」:直译是「在这些日子的末期」。意即「末后的日子」。此词
                      是七十士译本由希伯来文直译过来的,原来在旧约中,此词
                      常用来指「先知的预言要获得应验的那个时期」(例如:
                       耶 23:20  但 10:14 )。
      ●「儿子」:此字之前无冠词,单数名词。强调「儿子」的身份、地位和品质
                  上的特殊,以和第一节有冠词、复数的「先知」做对比。

  三、上帝早已经立基督为承受万有的,并藉着他创造诸世界。  1:2 
      ●「立」:关于基督何时被立为宇宙万物继承者有三种看法
                1.无时间性,基督作为神的儿子就从没有任何时间不是继承者,此
                  字的重点不是何时被立,而是「已经是继承者」。
                2.上帝是在创世以前,立基督为继承者的。
                3.当基督完成救赎、复活后升天得荣耀之时。

      ●「万有」:在本书中有时指「宇宙万物」,有时指「地上万物」,这里应该
                  是指「宇宙万物」。
      ●「承受....的」:原文的含意是「继承者」。在新约中比较强调此词的「
                        获得从而拥有」的意思而不含「从死者承受」的意思。
      ●「诸世界」:「世界」原文通常的意义是「世代」或「时代」,但一般学
                    者的看法大都认为这里应该解释成空间意义的「世界」。至
                    于复数型态的世界,有许多人有各样的解释,不过比较可能
                    比较好的解释是此字的的复数形式和单数形式意义相同,都
                    是指「世界」或「宇宙」的意思。

  四、神子的本质与工作:  1:3 
    (一)本质:神荣耀所发的光辉
          ●「荣耀」:指上帝已经显明、独特的性质,以及上帝的高超伟大与庄严
                      ,并他的绝对完全和配受称赞。
          ●「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另一种可能翻译是「他反照着上帝的光
                                      辉」。这种翻译方法比较多人接受。

    (二)本质:神本体的真像
          ●「本体」:指「基本性情」、「本质」。
          ●「真像」:原文指「模子」或「铸模」,后来意义转为「印记」。这里
                      用的意思也就是「印记」,亦即「正确无误的描画」。

    (三)工作:用命令托住万有
          ●「用他权能的命令」:原文直译是「用他大能的话」。
          ●「托住」:原文的时态表示「继续不断的托住」,原文的意义不只是「
                      支撑」,还包含「掌管」和「支配」的意义在内。而首要的
                      意义可能是指「基督领导着整个宇宙照着神为它所定的计画
                      和目标推进」。

    (四)工作:洗净了人的罪
          ●「他洗净了人的罪」:直译是「他作成了洁净罪恶的事」。
          ●「作成了」:原文的时态表示这是已经完成了的工作。并且显示基督是
                        「亲自独力完成」洁净罪恶的事,并没有别人的帮助。

    (五)尊荣:坐在上帝的右边
          ●「坐」:重点不是在「坐下」的动作,而是指取得权威地位的庄严举动
                    。
          ●「高天」:指上帝的所在地。
          ●「至大者」:也可以翻译成「至尊者」,是拉比常用来对上帝的尊称。
          ●「右边」:右边的座位是一个尊荣的位置,这是用来形容基督被高举到
                      极尊荣的地位。
          ◎在旧约中,「坐在耶和华面前」似乎是大卫及大卫家的君王独有的特权
            ,而天使都是侍立在耶和华面前,祭司也是站着事奉。而「坐在上帝右
            边」是很独特的用法,在旧约中只有 诗 110:1 中才有提到人被高举
            到上帝右边。

  ◎ 1:1-4 句中共描述神子七方面的事实:
    1.神立神子为承受万有的。
    2.上帝藉他创造诸世界。
    3.他是神荣耀的光辉及本体的真相。
    4.他以自己权能的命令掌管万物。
    5.他洗净了人的罪。
    6.他坐在上帝的右边。
    7.他远超过天使。

  ◎平常我们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似乎都认为天父是威严的,基督是慈爱而可以亲近的
    ,很少会想到圣子和圣父同样享有至高无上的尊荣与威严。也许这几节圣经所描
    绘的圣子形象,是我们可以多加思考的。

经文:

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又指着哪一个说: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或译:神再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的使者都要拜他。论到使者,又说: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论到子却说:神啊,你的宝座是永永远远的;你的国权是正直的。你喜爱公义,恨恶罪恶;所以神,就是你的神,用喜乐油膏你,胜过膏你的同伴;又说:主啊,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天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天地就都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所有的天使,神从来对哪一个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天使岂不都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那将要承受救恩的人效力吗? 1:4-1:14

注释:

贰、更美的使者( 1:4-4:13 )
  一、基督超越天使( 1:4-2:18 )
    (一)基督在名分上超越天使   1:4-14 
          1.开宗明义:基督的名分比天使尊贵,而且远超过天使。 1:4 
            ●「天使」:原文有冠词,指「整班的天使」。
            ●「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贵,就远超过天使」:「正如
              他所承受的名超越众天使,他也成为比天使崇高」。意即「他所承
              受的名超越众天使到什么程度,他成为比天使崇高也到什么程度」
              。
            ●「承受」:原文的时态是「完成式」,表示耶稣在过去的某一段时间
                        承受了这「名分」,而自此一直拥有这名号。

          2.基督有儿子的名分,天使没有,并且天使将要拜基督。 1:5-61:5 一开始有一个「因为」,表明作者现在要解释基督为何比天使
              崇高。
            ●「神的....都要拜他」:引自旧约希腊文译本的 申 32:43 
                                    。
            ●「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此处引的圣经是 诗 2:7 。
              原来是耶和华对加冕的君王说的,但新约的作者一致地把这一节用在
              耶稣身上。
            ●「今日」生你:有许多种可能的看法
              1.这一字是旧约这一节的一部份,作者引用这词并没有特别含意。
              2.指耶稣在地上工作的日子。天父在亘古已生了,并如今继续生他
                的儿子。
              3.所指的时间无法确定,对此问题保持开放的态度。
              4.指耶稣在复活、被高举时获得一个新的地位。
            ●「我要作他的父,他要作我的子」:出自 撒下 7:14 。这整
              个应许部份应验在所罗门身上,某些部份要到弥赛亚身上才能应验。
            ●神「使....到....来」:原文不是「差遣」,而是「引领....进入」
                                    。
            ●「再者,神使长子到世上来的时候」:另可以译为「神再使长子到世
              上来的时候」,但是这样的解释牵涉到耶稣第二次再来,似乎比较不
              可能,因为支持的理由并不充分。此节与 申 6:10  11:29 
              十分近似,可能是由这两段经文引过来的。
            ●「到世上来」的时候:有以下几种解释
              1.基督道成肉身的时候(没有天使拜他)。
              2.基督第二次再来的时候(上面解释过这是比较不可能的说法)。
              3.把「世界」当「非人间世界」来解释,指末日的新天新地。
              4.这里只是强调基督无比的权威,而非要强调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
            ●「神的使者都要拜他」:本句可能引自七十士译本的 申 32:43 
              ,或是出自该节与七十士译本的诗九十六篇(马所拉经文九十
              七篇、亦即一般版本圣经 诗 97 )7节的合并。
            ◎原文中「那一个」和「天使」两字在这一段中同时被强调,因为旧约
              中整体的天使可以被称呼为「神的众子」( 伯 1:6 ),但是
              没有任何天使个别的被称为「神的儿子」。
            ◎天使尊崇弥赛亚是犹太文献中的一个熟悉的观念(以赛亚升天记十一
              章23-25节, 启 5:8-10 ),因此 1:6 的基本含意应该是重
              申耶稣弥赛亚的地位比天使高超。

          3.天使可能因为上帝的命令而有变化万化的型态,而基督有永恒的王权、
            造天地万物之功及永恒不变的属性。  1:7-12 
            ●「使者」:指「天使」。
            ●「神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此句引自七十士译本的 诗 104:4 
              。希伯来文的原句意义可能是
              (1)你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
              (2)神使用天使在地上进行他的活动时,他叫他们以火焰或风的形式
                 彰显出来。

              而当时通用的七十士译本中此句的翻译是「使自己的天使为风,使自
              己的仆役为火焰」,亦即是采取第二种解释。因此希伯来书的作者应
              该也是采取这种意义。
            ●「风」:虽然原文也可以解释成「灵」,但是为了跟后文的火焰对应
                      ,解释成「风」还是比较可能。
            ●「火焰」:应该是指「闪电」。
            ●「 1:8-9 」:引自 诗 45:6-7 。本篇本是「王家婚礼诗歌
                             」。
            ●「神啊,你的宝座」:另有人认为此句应该翻译为「神是你的宝座」
                                  ,但由上下文和大多数学者的意见,还是采取
                                  原译法,译成「神啊,你的宝座」比较正确。
                                  (冯荫坤之希伯来书卷上83-84页)
            ●国「权」:原文作「杖」,古人以杖代表君王的权柄。
            ●「你的国权是正直的」:应译为「你治国的权杖,是公正的权杖」。
            ●「用喜乐油膏你」:在时间上有几种解释,比较可能的是指耶稣升天
                                得荣耀时。(冯荫坤之希伯来书卷上88-89页)

            ●「同伴」:原文是「同有分者」,比较可能是指「基督徒」。
            ●「 1:10-12 」:引自七十士译本诗篇101篇26-28节,中文圣经
                                诗 102:25-27 )。
            ●「天」:原文是复数,可以翻成「众天」,直接反映出希伯来人「多
                      重天」的观念。基本上意义等于是单数的「天」。
            ●「灭没」:「消逝」、「渐渐朽坏」。

            ◎第七节对天使的形容,应该是要表明天使的本质是仆役,虽然能力浩
              大,却与基督的身份有极大的差异。
            ◎作者在第八节直接指明了耶稣的神性。

          4.基督坐在神的右边,而天使是服役的灵、奉差遣为基督徒效力。 1:13-14 
            ●「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引自 诗 110:1 
              ,七十士译本诗篇109篇1节。
            ●「使仇敌作脚凳」:古代东方得胜的君王或将领,会把脚放在所击败
                                的对手颈项上,表示完全的胜过他。
            ●「服役的灵」:侍奉上帝的灵。
            ●「效力」:「帮助」、「服务」。
            ●「将要承受救恩的人」:基督徒。


经文:

所以,我们当越发郑重所听见的道理,恐怕我们随流失去。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凡干犯悖逆的都受了该受的报应。我们若忽略这么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后来是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同他们作见证。 2:1-2:4

注释:

    (二)警告:不可忽略这更大的启示 ( 2:1-4 )
          1.因为基督远比天使高超,所以我们要对基督所传的道理更加郑重。 2:1 
            ●「所以」:比较好的翻译是「因此」。
            ●「郑重」:「留心」,包含「相信」与「与此信心相符的行动」。
            ●「恐怕」:可以译为「免得」。
            ●「随流失去」:此字在其他典籍中基本上有两个意思,一是「滑、溜
                            」,一是「走错路」。而这里所形容的是某些基督徒
                            有如一条船因为锚没有抓紧海底而被潮流冲走。

          2.藉天使传的话(旧约)是确定的,而且干犯悖逆的都受了报应。 2:2 
            ●原文中这一节是以「既然」、「如果」一字开始。
            ●「确定的」:「有效的」。
            ●「凡干犯悖逆的」:原文是「每一次的过犯及悖逆」或「每一件干犯
                                及悖逆的事」。
            ●「报应」:「惩罚」。
            ◎「藉天使所传」:即是「律法」。旧约并无「上帝藉天使传律法」的
              记载,但这一观念到了新约已经成为人所熟悉的观念,司提反(
               徒 7:53 )和保罗( 加 3:19 )都有提及。

          3.因此忽略上帝来的救恩,更无法逃罪。 2:3-4 
           (1)这救恩一开始是比天使大的基督亲自传达的。
           (2)我们所听见的救恩是由亲耳听见的第一手证人所传达的(因此十分
              可信准确)。
           (3)上帝用神迹、奇事和各样的异能以及圣灵的恩赐一起作见证。
            ●「忽略」:「置若罔闻」、「漫不经心」。
            ●「证实」:是法律用语,与「保证」意义接近。
            ●「神迹」:原文是「记号」的意思。
            ●「百般」:「各样的」。
            ●「恩赐」:原文是「分配」。
            ●「圣灵的恩赐」:可能是「圣灵所分配的恩赐」或「所分配的圣灵」
                              。而「所分配的圣灵」也可能是指着圣灵以及伴随
                              着圣灵而赏赐的「属灵恩赐」。
            ●「按自己的旨意」:原文可以有两种解释
              新译本:「上帝又照着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
              现代中文译本:「上帝自己用异能、奇事....。他又按照自己的旨意
              ,把圣灵的恩赐分给我们。」
            ◎此处是本书第一段的警告,希伯来书的作者既然珍重藉天使所传的旧
              约律法,甚至意图要回到犹太教中,那怎么会无视于藉基督所传达的
              「更完全的真理」?如果较卑微的天使所传的律法是有效的,上帝也
              一一惩罚悖逆者,那神子所传、上帝多方见证的救恩,岂不更值得看
              重并紧紧把握?
经文:

我们所说将来的世界,神原没有交给天使管辖。但有人在经上某处证明说:人算甚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甚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或译:你叫他暂时比天使小),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叫万物都服他,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他的。只是如今我们还不见万物都服他。惟独见那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或译:惟独见耶稣暂时比天使小);因为受死的苦,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叫他因着神的恩,为人人尝了死味。 2:5-2:9

注释:

    (三)基督在权柄上超越天使   2:5-9 
          1.上帝并没要把将来的世界交给天使掌管,却在圣经中说到要让「人」管
            理世界。  2:5-7 
            ●「将来的世界」:指的应该是「新天新地」,与「来世」( 6:5 
                              )相等。
            ●「人算甚么....」:引自 诗 8:4-6 (七十士译本八篇5-7节)
                                。
            ●「世人」:原文直译是「人子」,亦即是表达「人」的意思。但是在
                        此应该是指着 2:9 的基督(耶稣「人子」的自称应该对
                        作者有相当的影响力),因为这里作者关心的应该是基督
                        与天使的比较,而非人未来的命运,详细讨论请参阅(冯
                        荫坤希伯来书注释卷上 p129-133)。
            ●「顾念」:「关心」。
            ●「眷顾」:「关心」。
            ●比「天使」微小一点:希伯来文圣经的原文直译是「仅仅低于神」,
              意即「仅仅低于上帝自己」,但是这「神」(天使)字另外有一个罕
              见的意思是「神明」或「天使」。而七十士译本就采取这种翻译法,
              翻译为「比天使微小一点」。因此希伯来书作者也就是采取这样的意
              义。
            ●「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此句原文中可能没有,许多重要的
              抄本中并无此句。因为作者接下去所引用的「万物都服在他脚下」,
              可能超越原先诗篇「你手所造」和「万物」所说的「动物世界」,而
              指着前文的「宇宙万物」。因此这一句就被省略了。
            ◎当时犹太人的观念中,隐约认为天使是现今世界的管理者。(冯荫坤
              希伯来书注释卷上 p123)

          2.目前我们还看不到万物都服从基督,但是我们可以看见基督成为比天使
            小的人,因为受死而得了荣耀尊贵为冠冕。  2:8-9 
            ●「惟独」:可以译为「不过」。
            ●「比天使小一点」:原文也可以翻译成「暂时比天使小」,在 2:7 
                                以及诗篇中翻译成「地位略低」可能比较合适,
                                但是这里翻译成「暂时」可能也非常适合。也许
                                作者正是要用这模拟两可的字来表达基督的道成
                                肉身。
            ●「受死的苦」:直译是「死亡之苦」。
            ●「因着神的恩」:有古卷做「除了神之外」,不过比较不可信。
            ◎「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耶稣」:到底耶稣成为人的时候怎样比天使小
              ?是地位呢?还是....?根据希伯来书作者引用圣经的方式来看,作
              者应该不是要详细表明基督成为肉身时怎样比天使小,而是要表明耶
              稣「道成肉身」的事实。前面说过希伯来书作者引用圣经的目标既然
              不是「解经」,而比较是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就应该避开太过于一一
              对应的牛角尖问题,而抓住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此处作者要表
              达的,绝对不是耶稣怎样比天使小,而是耶稣实质的降卑自己成为人
              。
            ◎作者认为上帝的计画是要使耶稣成为新天新地的统管者,而今天我们
              还看不到新天新地的实现,只看到耶稣的替死,并他复活得了荣耀。
              作者在这里特别指出耶稣的替死是为了所有的人,作为后面详论基督
              受苦内涵的引言。
            ◎我们虽然还看不见基督掌王权,让万物都服他。但是我们可以看见预
              言中已经实现了「基督成为比天使小」、「基督得到荣耀尊贵为冠冕
              」,那我们就应该可以相信预言的最后一部份:「万物都服基督」终
              究会实现,也因此如果我们以为天使是现在的掌权者而想要回到天使
              所传的律法中,却忘记耶稣是远超过天使的将来掌权者,那就大大的
              因小失大了。
            ◎是的,基督高超,但如果基督只是一个无限高超的神子,又与我何干
              ?然而基督却不是单单高超而已,他还愿意放下他远超过天使的地位
              ,而道成肉身经历死亡,目标是为了与我们认同,替代我们的死,这
              才是福音真正引人侧目的地方。基督不但是个高贵的君王,而且是一
              个降卑替死的救主。
经文: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因那使人成圣的和那些得以成圣的,都是出于一。所以,他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说: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又说:我要倚赖他;又说:看哪,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2:10-2:18

注释:

    (四)基督受苦完成救赎的工作  2:10-18 
          1.上帝要领许多儿子们进荣耀里,而让基督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是合宜的。
             2:10 
            ●「原来」:原文是「因为」。
            ●「为万物所属」:意即「万物因他而有」。这指出上帝是万物被造与
              存在的原因,也是万物的目标和归向。
            ●「为万物所本」:是指万物是「藉他而造」,意即上帝是「万物的根
              源」。
            ●「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指「上帝」或「圣父」而非「耶稣」
                                          。
            ●「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
              」:可以翻为「为要带领许多的儿子进入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
              藉着受苦而得到完全」,或者是「使耶稣经历苦难,成为完全,为要
              使许多儿子一起享受他的荣耀」。
            ●「合宜的」:「合适的」、「适当的」的意思,不是「必须」或「应
                          该」。
            ●救他们的「元帅」:「领导者」、「创始者」。
            ●「救他们的元帅」:「他们救恩的领导者」或「他们救恩的创始者」
                                。当然也可以解释成「基督是基督徒救恩的来源
                                和创始者」。
            ●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有以下几种解释
              (1)被迁到天上。
              (2)基督的意志与上帝的旨意契合。
              (3)上帝使基督的人性藉着受苦达到道德的绝对完全。
              (4)七十士译本对此字的用法是「分别为圣、授与圣职」。亦即基督
                 透过承受苦难而分别为圣,承受天上大祭司的职分。
              (5)上帝使耶稣透过受苦完全合适于从事上帝指派他的工作。这个说
                 法似乎比较可信。
            ●受「苦难」:涵盖「受死的苦」和基督降世为人的整个经历。
            ◎本节的解释如下:「上帝为要使许多基督徒进入荣耀,就让基督徒救
              恩的来源和创始者耶稣透过受苦的过程而成为完全适合从事救恩的来
              源和创始者的工作,这样的安排是非常适当的。」

          2.因为基督和基督徒都是来自上帝,所以基督称他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
            。圣经说明基督在三方面认同基督徒:  2:11-13 
            (1)他称基督徒为弟兄。
            (2)与基督徒一同称颂上帝,对上帝采取信靠的态度。
            (3)基督和基督徒都是上帝的儿女。
            ●「使人成圣」:指「耶稣」。
            ●「得以成圣」:指「基督徒」。
            ●「我要将你的名传与我的弟兄,在会中我要颂扬你」:引自 诗22:22 
              (七十士译本二十一章23节)。
            ●「倚赖」:「信靠」。原文的时态表示耶稣将会不断的「信靠」、「
                        依靠」天父。
            ●「我要倚赖他」:可能引自七十士译本 赛 8:17  12:2  撒下 22:3 。
                              这一句话意义应该是要表明耶稣也要信靠上帝。
            ●「儿女」:直译是「孩子们」。这里的「孩子们」应该不是指「基督
                        徒是基督的儿女」,因为 2:11,12 提到基督称基督徒为弟
                        兄。所以解释为「基督徒是上帝的孩子们,而上帝把他的
                        孩子们赐给基督」。
            ●「我与神所给我的儿女」:引自七十士译本 赛 8:18 。

          3.基督徒有肉体,基督就取了肉体,要藉着死败坏掌握死权的魔鬼,并释
            放基督徒。  2:14-15 
            ●「同有血肉之体」:直译是「有同样的血肉」,意思是「都有血肉的
                                人」。
            ●「照样」:「十足一样,以完全相同的方式」。此字形容的不是「血
                        肉之体」,而是「取了」。
            ●「亲自」:此词强调成为血肉之体的是「基督自己」。
            ●「成了」:「分享了」的意思。原文的时态是显示「过去所发生的一
                        次独特事件」。亦即基督成了肉身是历史上某时间点所发
                        生的一件事。
            ●「释放」:「解放」。
            ◎「掌死权的」:基本上圣经认为绝对掌握生死之权的是上帝(
                             雅 4:12  路 12:5 )。而这里的意思应
                            该是在某些次要的意义上,魔鬼支配死亡,并以死亡
                            为其工具。或说魔鬼有引诱人犯罪以至于死的力量。
            ◎「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指人害怕肉身死亡,因而受魔鬼引诱
              、控告、恐吓而犯罪,被魔鬼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为魔鬼的奴隶。结
              果还是无法避免肉身的死亡,或者说人成为撒但的奴隶而犯罪,更是
              加强肉身死亡的合理性。

          4.基督不救拔天使,而是救人,所以基督要成为人,好成为祭司献上挽回
            祭。而他自己经历过被试探受苦的滋味而得胜,就能帮助那些被试探的
            人。  2:16-18 
            ●「亚伯拉罕的后裔」:指「所有的基督徒」。把基督徒当成是亚伯拉
                                  罕的真后裔,一同承受上帝应许的。
            ●「在神的事上」:「与上帝有关的事」,指人与上帝的关系中所涉及
                              的一切事情。
            ●「慈悲」:「仁慈」、「有恩典」。
            ●「忠信」:指「对神忠心」。
            ●「献上挽回祭」:虽然原文的时态表达的意义有些争议,但根据圣经
                              以及希伯来书其他经节,这样献上挽回祭,是一次
                              完成的。
            ●「献上挽回祭」:应该译为「赎罪」而非「挽回祭」。
            ●「试探」:也可以翻译成「试炼」或「考验」。不过这里翻译成「试
                        探」比较好。因为逃避上帝命定的受苦和下文为了逃避受
                        苦而放弃信仰,都应该不是来自上帝的「试炼」。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可以译为「因为他自己既然在所受了
              苦的事上经过试探」。亦即基督所面对的试探是由于他的受苦所引起
              的。
            ●「搭救」:「帮助」、「扶助」的意思。
            ◎耶稣为什么要成为「比天使小一点」的人呢?不是因为耶稣本来的身
              份不够高超,而是因为他要与人类认同,以及救赎职务上的必须。而
              且因为基督也经历过真实的人性与人世间的试探,所以更能帮助那些
              在试探之中的人。
经文:

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啊,你们应当思想我们所认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他为那设立他的尽忠,如同摩西在神的全家尽忠一样。他比摩西算是更配多得荣耀,好像建造房屋的比房屋更尊荣;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但建造万物的就是神。摩西为仆人,在神的全家诚然尽忠,为要证明将来必传说的事。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 3:1-3:6

注释:

  二、基督超越摩西( 3:1-6 )
    (一)耶稣如同摩西一般向上帝尽忠。 3:1-2 
          ●「同蒙」:「分享者」。
          ●「圣洁」:基本意义是「分别」,引伸为「分别出来归与神」的意思。
          ●「思想」:「细心的想想」、「留心观察、为要明白一件事情的意义」
                      。
          ●所「认」:「宣认」,「我们所持守及公开承认的信仰」。
          ●「为使者、为大祭司」:原文在两名词前以一个冠词连接,表示同一人
                                  物的双重身份。
          ●「使者」:原文就是「使徒」,原泛指被差派出外传信息的人,这里应
                      该就是表达耶稣是传达上帝信息的使者。
          ●他「为」那设立他的:应该译为「对」。
          ●「那设立他的」:是指「上帝」。
          ●「设立」:此字也可以解释成「创造」( 1:2 ),因此曾引起许多
                      争论。但同一个动词在 可 3:14 中用来指耶稣「
                      设立」十二使徒,以及上帝「立」耶稣为主,为基督(
                       徒 2:36 ),因此由上下文思路看来,这里的意义
                      显然是「设立」或「委派」。(详细的资料可以参考冯荫
                      坤先生的希伯来书卷上p204)
          ●「他为那设立他的尽忠」:可以翻译为「对那委派他的神,基督是忠
                                    信的」(思高译本)。

    (二)然而耶稣比摩西更配多得荣耀,因为耶稣的身份是神。  3:3-4 
          ●「好像」:「到....的程度」。亦即盖房子的人的荣耀超过房子到怎
                      样的程度,耶稣基督的荣耀超过摩西也到那样的程度。
          ●「房屋」:「房屋」、「家庭」、「家」。在此译为「家」似乎比较
                      合适。

    (三)基督和摩西都是服事神的家,但是一个身份是仆人,一个身份是儿子。
           3:5-6 
          ●「仆人」:「侍者」、「伺候的人」,这种侍者有尊贵的身份,不同
                      于一般的奴隶。而是甘心放下其他工作来专心、甘心乐意
                      伺候主人的人。虽然如此,到底还只是「仆人」的身份。

          ◎ 3:5 所提到的意思,是表示摩西以及旧约的整个献祭制度,都是指
            向未来弥赛亚国度。
          ◎在此作者把基督和摩西比较,显出基督比摩西优越,而摩西所传达的
            旧约都应该被忠实的持守了,那基督所带来的新约,岂不更值得坚持
            ?
经文:

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在旷野惹他发怒、试探他的时候一样。在那里,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有四十年之久。所以,我厌烦那世代的人,说:他们心里常常迷糊,竟不晓得我的作为!我就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3:7-3:11

注释:

  三、第二次警告:不信者不能进入安息( 3:7-4:13 )
    (一)圣经对于硬心试探上帝者的警告 ( 3:7-11 )
          1.圣灵警告听上帝话语的人应该不要继续硬着心。 3:7-8 
            ●「圣灵」:原文前有冠词,反应作者认为圣灵是有位格的。
            ●「听」他的话:是「听见」的意思,而不是「听从」的意思。
            ●「他」的话:指「上帝」。
            ●「话」:原文是「声音」。
            ●「硬着」心:「使....成为坚硬」,含有「顽固」的意思。
            ●硬着「心」:指人的「整个内在生命」。
            ●「不可硬着心」:原文的结构显示「硬着心的行动还没开始」。
            ◎在此很明显,作者认为圣灵是圣经的作者。而作者在 1:2,5,7 
              三节认为圣经是上帝的发言,而在 2:12 以耶稣为圣经的
              发言者。因此在作者眼中,「三一神」是圣经背后发言者。

          2.应当以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经历为鉴戒,他们惹上帝发怒、试探上帝有四
            十年之久,以致上帝厌烦那世代的人,不让他们进入上帝的安息。
             3:8-11 
            ●「像在旷野惹他发怒、试探他的时候一样」:直译是「像在于旷野试
              探之日所发生的叛乱中一样」。亦即指「 出 17:1-7 」所
              记载的事件。
            ●「试我探我」:直译是「以考验试探了我」。指以色列人试探上帝。
            ●「并且」:可以解释成「虽然」以符合上下文的思路。
            ●「厌烦」:希伯来文圣经的原文是「厌烦」、「厌恶」,而希腊文译
                        本的意思是「被激怒」。亦即上帝向那世代的人发怒。
            ●「迷糊」:原文是「走在歧途上」、「没有跟从神的引导和命令」的
                        意思。因此原文的意思不仅表达出「思想糊涂」的意思,
                        还有「不忠心」的意义。
            ●「作为」:原文是「道路」的意思,指上帝命令人走在其中的道路、
                        亦即与上帝旨意相符合的生活方式。
            ●「晓得我的作为」:也可以翻译成「认识我的道路」。
            ●十一节前有一个「所以」,中文翻译省略掉了。
            ●「安息」:应该是指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的事。
            ◎此段引自 诗 95:7-11 (七十士译本诗篇九十四篇7-11节)。
            ◎ 诗 95:7,8 是犹太人每个安息日黄昏(周五黄昏)在会堂崇
              拜开始时所用的经文。作者也引用这一段读者熟悉的经文来警告他们
              不可像以色列人在旷野一样硬心不信上帝,以致无法进入安息。
经文:

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经上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那时,听见他话惹他发怒的是谁呢?岂不是跟着摩西从埃及出来的众人吗?神四十年之久,又厌烦谁呢?岂不是那些犯罪、尸首倒在旷野的人吗?又向谁起誓,不容他们进入他的安息呢?岂不是向那些不信从的人吗?这样看来,他们不能进入安息是因为不信的缘故了。 3:12-3:19

注释:

    (二)有人不能进入安息( 3:12-19 )
          1.要谨慎、彼此相劝,以免有人不信被罪迷惑,就内心刚硬把永生上帝
            离弃了。 3:12-13 
            ●「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直译是「免得在你们任
              何人的里面,有一颗不信的恶心」。
            ●「不信的恶心」:「因为不信、所以是邪恶的心」。
            ●「永生神」:直译是「活的神」。
            ●「趁着还有今天」:意思是「趁着『今天』那个字仍在你们耳中响
              起来的时候」。也就是说「 诗 95 那个『今天』仍然适用的
              时候」。
            ●「迷惑」:「欺骗」。

          2.若将起初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  3:14 
            ●「在基督里有分」:原文应该是「基督的同伴」,指与基督一同分享
                                神国的福份。
            ●「若」:「如果实在....」、「只要」。
            ●「确实的信心」:「信心」、「坚决的信念」。
            ●「坚持」:「保存着....使之坚定不移」。

          3.圣经提到要人不可硬心、惹上帝发怒。惹上帝厌烦发怒的,就是被上帝
            处罚死在旷野,不能进入安息的人。不能进入安息的理由是因为「不信
            」。  3:15-19 
            ●「惹他发怒」:应该翻译为「起了叛乱」、「背叛了他」。
            ●「众人」:是「所有人」而不是「部份人」或「有些人」。
            ●「这样看来」:原文是「于是我们看出」。
            ◎其实跟随着摩西出埃及的以色列人,一开始是有信心的,所以愿意跟
              着摩西出埃及。但他们后来就失去了起初的信心,以至于背叛上帝,
              结果死在旷野。这是基督徒应该要警惕的。
            ◎当日上帝透过摩西和天使传达他自己的命令,而今日传达命令的是上
              帝的儿子、和第一手见证人,所传达的更是准确的「上帝的话」,而
              读者听见上帝的话,难道还要硬着心不信基督的替赎?难道还要惹上
              帝发怒以至于无法进入安息?
经文: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原文是你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神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神就歇了他一切的工。」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神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神歇了他的工一样。 4:1-4:10

注释:

    (三)基督徒可以进入安息( 4:1-10 )
          1.我们现在还享有进入上帝安息的应许,就应当畏惧,免得有人因为没有
            信心就失落了。 4:1-2 
            ●原文在 4:1 前有一个「所以」。
            ●「畏惧」:「戒心」、「战战兢兢的态度」。
            ●「赶不上」:「被淘汰」、「没有达到目的地」、「被排拒在....的
                          门外」。此字的原文时态显示这「被排拒在外」的情况
                          是已经成定局的状况。
            ●「留下」:「存在」、「存留」。原文时态是现在式,表示进入安息
                        的应许是仍然有效的。
            ●「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那进入安息的应许,既然还给
              我们留着」。(新译本)
            ●「因为」:原文是「因为确实....」的意思。
            ●「他们」:直译是「那些人」,应该是指和摩西一同出埃及的以色列
                        人。
            ●「与他们无益」:「没有使他们得益」,亦即他们没有得到所听的福
                              音喜讯之好处。
            ●「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另外也可能可以解释成「没有用信
              心与听从这道的人打成一片」。

          2.相信的人可以进入安息,正如不信的人笃定不能进入安息一样。 4:3 
            ●「已经相信」:原文时态是「过去不定时时态」,而不是「现在式」
                            ,表示作者在此想到的是「过去一次相信的事实」而
                            非「目前持续不断相信的现况」。
            ●得以「进入」那安息:原文时态是现在式,表示已经相信的人目前正
                                  在进入安息中。在此十足显示出「already
                                  but not yet 」的观念。

          3.其实上帝早已经进入安息了。 4:3-4 
            ●「其实」:原文是「虽然」的意思。
            ●原文在 4:4 一开始有一个「因为」被和合本省略了。
            ●「论到第七日....」:引自七十士译本 创 2:2 。
            ●「歇了」:此字在七十士译本和「安息」是同字根的字(在希伯来文
                        中并非如此)。
            ◎这里引的圣经说明了有「上帝的安息」存在,并且上帝的安息已经早
              在创造之后就已经预备好了,所以上帝不让人进入安息并不是因为「
              安息」没有预备好,而是因为人自己的问题。

          4.虽然上帝的安息应许是已经预备好了,而且是有效的。但出埃及的以色
            列人因为不信无法进入上帝的安息。  4:5-6 
            ●第五节引自七十士译本的诗篇九十四篇11节( 诗 95:11 )。
            ●「先前」:原文的意思本来是「两次中的第一次」,后来引伸为「
                        较早时、起初、先前」的意思。
            ●「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
              :应该翻译为「既然这安息还留着要让一些人进去,但那些以前听过
              福音的人,因为不顺从不得进去」(新译本)。
            ◎ 4:5 中作者显然把上帝呼召以色列人进入的安息和上帝在第七日所
              享受的安息当成是同一种安息。亦即作者心目中认为摩西那一代以色
              列人所失去的,不只是应许的迦南地之安息,也是这应许地之安息
              所预表的、上帝自己所享受的「永恒安息」。
            ◎ 4:6 中,作者的基本态度是上帝既然应许要让人进入安息,就一定
              会有人进入安息,因为上帝的应许是有效的,不因以色列人的不信就
              失效。

          5.诗篇又鼓励大家要进入安息,显然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进迦南并没有
            让神的子民进入真正的安息。而有另一个上帝自己享有的「安息日的
            安息」为信上帝的子民存留。  4:7-9 
            ●「限定」:「规定」、「指定」。
            ●原文第八节前有「因为」一字。
            ●「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原文无「另」字,只是「安息日的安息」
              ,亦即表达出这一个安息不是「进迦南的安息」,而是上帝自己在第
              一个安息日就享有的「安息日的安息」。此字是作者自创的字汇,为
              了清楚表达这个「安息」的意义。
            ◎ 诗 95 这里既然提到另一个进入安息的呼吁,显然表达约书亚
              虽然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却还是没有让以色列人真正的得到上
              帝至终要人获得的安息(或者暗示迦南地的安息不是上帝的终极心意
              ),虽然上帝在诗篇中的警告基本上是把「进迦南」也当作一种「安
              息」。显然上帝心目中有个更终极的安息等待他的子民进入。
            ◎其实 诗 95 只是警告读者不要硬着心,并没有直接呼吁百姓进
              入另一个安息,但字里行间多少透露出上帝鼓励人听他的话,以至于
              可以进入上帝安息的意思。希伯来书作者就取这意思来发展他的安息
              论。

          6.进入了安息的人可以如同上帝歇了自己的工一样。  4:10 
            ●「进入」:原文的时态表达出「进入了」的意思。
            ●「安息」:原文是「他的安息」,亦即是「上帝的安息」。
            ●「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到底希伯来书作者心目中的「
              真安息」是什么?什么是「像上帝歇了他的工一样」?一般有以下几
              种解释:(摘录自冯荫坤先生的「希伯来书」)
              (1)指基督徒现今的、属灵的安息:停止自己的努力、藉着信获得安
                 息,心灵与神的旨意契合。或者指信靠神而来的平安。「歇了自
                 己的工」则解释为「停止尝试用自己的方法使自己得救」。
              (2)同时指基督徒现在和未来的安息:指基督徒不再靠自己的努力得
                 救,而是安静的信靠上帝已经成就的救赎工作。「歇了自己的工
                 」则解释为基督徒进入未来世界时,放下了今生的一切工作。
              (3)此处的重点在于「安息」而不在由什么地方歇下自己的工。
              (4)指基督徒在天家所要享受的安息,享受与上帝相同的「工作完成
                 、并由此而来的满足喜乐」。冯荫坤先生认为这一种解释比较合
                 适。由第11节的劝勉,也可以看得出这安息本质上是基督徒还没
                 有进入的,因此这个解释的确是比较可能的解释。
            ◎本段主要提到两种安息,一种是「进迦南」的安息,另一种是上帝已
              经享有,并呼召我们也一同来享受的「安息日的安息」。由某一个层
              面来说「进迦南的安息」是「安息日安息」的影子或预表。
            ◎这里所提「安息日的安息」跟犹太人守周六安息日的「不做工」并不
              相同,希伯来书的作者也不把这两个安息当成同一件事,以致他要发
              明一个新字来表达这种上帝呼召我们进入的终极安息。
            ◎耶稣说过「我父做事到如今,我也做事」( 约 5:17 ),不
              免让我们思想起到底上帝歇了什么工作?有人认为上帝是歇了创造之
              工,却还是努力从事于救赎之工,进而思考我们自己接受救恩以后,
              是不是也停止了创造之工,是不是也停止了在上帝已经完成的事工之
              外找新因素和新救赎?而单单享受上帝所完成的一切工作。


经文:

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4:11-4:13

注释:

    (三)进入安息的劝勉( 4:11-13 )
          1.要竭力进入上帝要分享给我们的安息,免得因为不信跌倒。 4:11 
            ●「务必竭力」:原文带有「迫切性」的含意,此字在 罗 12:11 
                            译为「殷勤」。
            ●「那安息」:指着前文所述上帝要分享给我们的「安息日的安息」。
            ◎显然这里警告我们必须把起初的信心坚持到底,终必获得上帝所要我
              们共享的安息。从另一方面说起来,这种信心的坚持也是上帝的恩典
              与保守( 罗 8 )。

          2.因为上帝的话是活的,而且有审判分辨的作用,并且我们在上帝面
            前是无可隐瞒的,这位上帝就是我们至终要向他负责的,所以我们更
            要持守信心,直到进入安息。  4:12-13 
            ●原文在 4:12 前有个「因为」。
            ●神的「道」:原文是「话」的意思,暗指着整个基督信仰。
            ●「活泼」:原文是「活」。
            ●「有功效」:「有效」。
            ●「快」:「锐利」、「锋利」。
            ●「灵与魂」:指着人精神层面的总和。
            ●「能辨明」:「能判断」,表达一种「区分」、「过滤」的过程。
            ●「思念」:「思想」。
            ●「主意」:也是「思想」。
            ●「思念和主意」:指「人的一切思想和动机」。
            ●「不显然」:即是「隐藏」。
            ●「那与我们有关系」:可能可以译为「我们必须向他交帐」。
            ●「赤露敞开」:直译有「赤裸裸」的意思。
            ◎第十二节并不是要表达到底灵与魂、骨节与骨髓是不是可以区分的,
              而是要说明上帝的话可以把这些难以区分的东西分离开来。是一种形
              容与比拟的语言,而不一定是事实的描述。
经文:

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 4:14-4:14

注释:

参、更美的祭司( 4:14-8:13 )
  一、基督胜任大祭司的职位( 4:14-5:10 )
    (一)我们有一位在天上尊荣的大祭司,就应当更坚持福音真理。 4:14 
          ●「尊荣的」大祭司:「伟大的」。
          ●「升入高天」:「经过众天」、「经过诸天」,亦即耶稣已经到了
                          上帝那里。
          ●「持定」:「坚持」、「坚定的持守着」。
          ●「所承认的道」:指「公开宣认的信仰」。
经文:

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4:15-4:16

注释:

    (二)耶稣能体恤我们的软弱,因为他也曾经历试探,所以我们遇到试探也尽可
          以坦然来到上帝面前恳求怜恤。  4:15-16 
          ●「体恤」:不只是表达「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而是一种「感同
                      身受的经历」,亦即是「进到别人的经历里去经历他所经历
                      的」。在此实际的意思就是表达耶稣能感受我们所经历的软
                      弱。
          ●「软弱」:在此比较可能是指人类作为受造物所经历的自然软弱,例如
                      身体疲乏、在痛苦和死亡前畏缩等。
          ●「凡事」:意即「在各方面」。耶稣本身不可能受过所有的试探,此字
                      的意思是表达耶稣受过各种性质的试探。
          ●「与我们一样」:此片语有两种解释,一是「耶稣所受的试探与我们一
                            样,我们怎样受试探,耶稣也『像我们一样』受过试
                            探」。另一种可能解释是「耶稣在各方面受过试探,
                            『由于他像我们一样』」。冯荫坤先生认为后者的解
                            释比较可能。
          ●「只是他没有犯罪」:原文直译是「除了罪以外」,比较可能的解释是
                                「耶稣和我们受一样的试探,除了结果有没有犯
                                罪这一点不同之外,其他都一样」。
          ●「我们只管....来到」:此字是「亲近」的意思,常用来描写「祭司献
                                  祭时就近神」、「以色列会众就近耶和华」、
                                  「以色列会众到摩西之处」。原文时态是现在
                                  式亦即作者鼓励读者「不断的亲近恩典的宝座
                                  ,享受上帝救恩带来的一切好处。」
          ●「坦然无惧的」:「把每个思想、感受和愿望都说出来」、「大胆的」
                            、「自由的」。
          ●「施恩的宝座」:「恩典的宝座」,应该是指上帝的宝座。在拉比们的
                            传统中,上帝有两个宝座,一个是公平的宝座,一个
                            是恩典的宝座。上帝通常都坐在「公平的宝座」,而
                            透过「特别的祷告」可以让上帝转移到「恩典的宝座
                            」。作者在此可能隐含了与这个拉比的传统观念对比
                            的意思。基督徒不须要透过「特别的祷告」可以随时
                            来到「施恩宝座」前祈求。
          ●「怜恤」:「怜悯」,此字着重于受惠者是处于「有需要的状况」。
          ●「恩惠」:此字着重于「上帝对人的恩典不是人所应得的,而是上帝白
                      白的赐予」。
          ●作「随时」的帮助:原文应该是「及时」,亦即是「在需要之时」。
          ●「得怜恤,蒙恩惠」:「获得」怜悯,「寻到」恩惠。
          ◎「因」我们的大祭司....:是说我们坚持所认信的信仰的理由不单是因
            为我们有一个超越的大祭司,而且这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
          ◎耶稣不但超越地上的大祭司,而且又亲自胜过各样试探而能认同我们的
            软弱与限制,又因为他已经洗净了我们的罪,所以我们可以坦然的透过
            耶稣到上帝面前来恳求。我们所要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公义的上帝,也
            是一个亲身经历而了解我们所有苦情的大祭司。
          ◎这里应该是暗示基督徒可以常常透过祷告取得上帝要给我们的白白恩典
            与一切的好处,做需要时的帮助。
经文: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是奉派替人办理属神的事,为要献上礼物和赎罪祭(或译: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他能体谅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因为他自己也是被软弱所困。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5:1-5:3

注释:

    (三)人间大祭司的职责是「替人办理属神的事」,人间的大祭司可以体谅人的
          软弱,因为他自己也被软弱所困,因此大祭司要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
           5:1-3 
          ●「凡从人间挑选的大祭司」:「每一个大祭司都是从人间选出来」。
                                      (新译本)
          ●「挑选」:原文语态是「被动式」,暗指大祭司是「上帝挑选的」。
          ●「替人办理属神的事」:基本上意义就是「替人民事奉上帝」。
          ●「献上礼物和赎罪祭」:也可以译为「要为罪献上礼物和祭物」。而以
            这种翻译较为可取。
          ●「体谅」:「缓和一己的情绪」、「一种有节制、受约束的情感」。
          ●「那愚蒙的和失迷的人」:原文只有一个冠词,表达这是同一班人,是
            一群愚蒙又失迷的人。亦即是「因无知而犯错」的人。
          ●被软弱「所困」:「如敌人四面包围」。
          ●「赎罪」:原文是「为罪」的意思。
          ●「故此,他理当为百姓和自己献祭赎罪」:「因此,他怎样为人民的罪
            献祭,也应该怎样为自己的罪献祭」。(新译本)
经文:

这大祭司的尊荣,没有人自取。惟要蒙神所召,像亚伦一样。如此,基督也不是自取荣耀作大祭司,乃是在乎向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 5:4-5:6

注释:

    (四)大祭司的职位必须蒙召而得,因此耶稣也是蒙上帝的呼召而照麦基洗德
          的等次为祭司。  5:4-6 
          ●「惟要蒙神所召,像亚伦一样」:意思不是「要像亚伦一样蒙神选召」
            ,而是「要蒙神选召,即使是亚伦也不例外」。
          ●「如此」:「照样」、「同样」的意思,亦即基督和亚伦一样,也是同
            样的蒙上帝选召做大祭司。
          ●「自取荣耀」:原文是「荣耀他自己」。
          ●「向他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的那一位」:亦即指「上帝」,是
            上帝高举耶稣到大祭司的职分。
          ●「就如经上又有一处说」:应该译为「就像他在另一处说」,表达出两
            处发言的都是上帝。
          ● 5:6 引自 诗 110:4 (七十士译本诗篇一百零九篇4节)。
          ●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应该译为「性质」、「素质」、「样子」。
          ●「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可以译为「你永远是像麦基
            洗德一样的祭司」。
          ◎ 5:1-4 中,作者提出大祭司的三样特点,一是能体谅罪人,二是蒙上帝
            选召,三是真正的人。即使当时地上的大祭司并非完全符合前两个特质
            ,但是作者还是以完美的地上大祭司为标准来谈「大祭司的特质」。
经文: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既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就因他的虔诚蒙了应允。他虽然为儿子,还是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他既得以完全,就为凡顺从他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并蒙神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称他为大祭司。 5:7-5:10

注释:

    (五)耶稣基督在地上顺服得以适合承受大祭司的职分,就成了得救的根源,并
          领受大祭司的名分。  5:7-10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指「基督道成肉身在世上的日子」。
          ●基督在肉体的「时候」:原文是复数,指「日子」。
          ●「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原文是「以大声哀
            哭和眼泪,向那能救他脱离死亡的上帝,献上了祈祷和恳求」。这应该
            是指耶稣客西马尼园的经历。
          ●「祷告」:原文指「明确的请求」。
          ●「恳求」:原指「请求保护」,后引伸为「迫切的恳求」的意思。
          ●「救他免死」:原文是「脱离死亡」、「从死亡中出来」。也可以指「
                          免于死亡」。而鉴于这是基督在地上的祷告,所以解释
                          为「免于死亡」应该比「死里复活」合理。
          ●「虔诚」:「虔敬」、「敬虔」、「敬畏」。
          ●虽然为「儿子」:原文前没有冠词,不能翻译为「神的一个儿子」,而
                            应该翻译为「神的儿子」。
          ●「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意思不是「学习如何顺服上帝」,而是「
            透过在苦难中顺服上帝的经历,了解到顺服上帝实际上是怎样的一回事
            」。
          ●「因所受的苦难学了顺从」:「学了」的原文结构显示这应该是在「献
            上」和「蒙了应允之后」,所以「苦难」应该是指「十字架的受死」而
            言。
          ●「得以完全」:「到达完美的地步」,指耶稣完全合适于从事所指派给
                          他的工作。
          ●「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原文的时态显示这是「已成的事实」。
          ●「永远得救的根源」:「永远救恩的根源」。
          ●「永远」:「没有尽头」、「终极无上」。
          ●「顺从」他的人:原文是现在式,表达一种「持续的顺服」行动。
          ●「称」他为:原意是「在市场前」,后来演变为「被称」、「被宣告
                        」、「被宣布」的意义。
          ◎对比于第一节地上大祭司献上的礼物和祭物,天上的大祭司―基督在此
            献上祈祷和恳求。
          ◎「蒙了应允」:指基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中,祷告的后半部是求天父
                          照他的旨意行,而不要照耶稣自己的意思行,这部份的
                          祷告(其实也是祷告的核心)蒙了应允。而耶稣的祷告
                          为何能蒙应允?又为何耶稣的祷告最后会加上但书?理
                          由是因为基督的敬虔,知道自己不能逾越上帝的心意。
                          因此他加上了求上帝按照他旨意行的祷告并获得了上帝
                          的应允。
          ◎麦基洗德的身份在 诗 110:4 中应该是「祭司」,而非大祭司
            ,此处称耶稣为「和麦基洗德一样的大祭司」,意义应该是:耶稣是大
            祭司、基督的大祭司职分和麦基洗德的祭司职分相似。

经文:

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5:11-5:14

注释:

  二、应当持守盼望以免被废弃( 5:11-6:20 )
    (一)责备读者未能在信仰上长进 ( 5:11-14 )
          1.谈到以上所谈的事,作者有很多要说的,但是读者无法吸收。 5:11 
            ●「论到麦基洗德」:也可以翻译为「论到这事」,亦即上面所谈的
              耶稣是麦基洗德等次大祭司的事,「这事」是单数代名词。不过原
              文这个代名词比较可能是阳性的,亦即解释成「论到麦基洗德」。
            ●「我们有好些话」:原文直译是「我们的话很多」,意思是「有很
                               多话要说」。
            ●「难以解明」:「很难解释」。(新译本)
            ●「听不进去」:直译是「在耳朵方面懒惰、迟钝」。而原文是「已
                            经成为迟钝了」,亦即并非生来如此、天资的限制。
                            这里应该是指读者的属灵理解力已经迟钝了。
            ◎作者在这里告诉读者,有很重要的真理想要告诉读者,但是却很难
              对读者解释,因为读者的属灵理解力已经迟钝了。这提醒我们「教
              导无法成功」并非完全是教导者的责任,有时也是疏懒的被教导者
              限制了教导者的工作。

          2.以时间而论,读者应该可以当教导者了,没想到却还是须要接受他人
            教导信仰的基本道理,无法分辨好坏。  5:12-14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看你们学习的时间」,直译是「由于时
              间」。意思是「由于你们接受这信仰已经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应该
              已经当教导者了」。
            ●「还得」:「你们再次有需要」。
            ●「神圣言」:「上帝的话」。在此比较可能是指「基督道理」或「
                          基督的福音」。
            ●「小学」:「初步」、「第一课」。
            ●「小学的开端」:原文是「开端的初步」或「开端的第一课」的意思
                              ,亦即强调「最基本的东西」之意。
            ●「成了....必须吃」:「你们成为有需要」。暗示这种现况是读者灵
                                  命倒退的结果。
            ●「干粮」:「硬的食物」。
            ●「凡只能吃奶的」:直译是「凡是吃奶的」,不过意义显然也是「以
                                奶为其唯一食物的」。
            ●「不熟练」:可以译为「没有经历」或「不能了解」。
            ●「仁义的道理」:直译是「义的话」。在此比较可能的解释是「道德
                              真理」(因为这里的吃奶的婴孩,应该是指广义的
                              婴孩,而不一定是狭义的软弱基督徒)。
            ●「心窍」:「官能」、「感官」。应该是指「道德抉择能力」。
            ●「习练」:「受过训练的」,字面意义是「赤露着身体运动或练习」
                        。
            ●「通达」:因为以往的训练所引致的「状况」。
            ●「分辨好歹」:「分辨是非」、「分辨善恶」。
            ◎以读者接受福音的时间看来,应该是可以成为真理的教导者了,想不
              到还需要有人把信仰初阶的课程教导他们,灵命倒退成为无法明辨是
              非的灵命婴孩。他们无法分辨道德真理,唯有成人可以吸收真正
              的食物。他们的吸收能力经过训练到达一种成熟的状况,可以分辨是
              非,因此可以吸收真正的教导了。
            ◎这里应该是作者用讽刺的口气来鼓励读者好好在信仰上努力。

经文:

所以,我们应当离开基督道理的开端,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以及永远审判各等教训。神若许我们,我们必如此行。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重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6:1-6:8

注释:

    (二)警告读者应该进到完全的地步,切勿倒退背弃真理 ( 6:1-8 )
          1.我们应该竭力离开信仰的初步阶段,进入成熟的地步。 6:1 
            ●「离开」:不是「放弃」,而是「不滞留于某一个阶段」。
            ●「基督道理的开端」:应该是「基督福音的基本道理」。
            ●「竭力进到」:原文是「被动语态」,不过此字的被动语态在古典希
                            腊文中,普遍不含「被动」的意思(冯荫坤)。亦即
                            这里可能是指读者「被推动到成熟的地步」或「努力
                            进入成熟的地步」。
            ●「完全的地步」:「成熟的地步」。(新译本)
            ◎由 6:1 看来,作者在前一段说读者们是只能吃奶的婴孩,应该是一
              种讽刺的用法,而实际上读者应该可以不需要再立根基了。

          2.不需要再立一次根基,倘若上帝愿意,我们就要往成熟的方向走。 6:1-3 
            ●「根基」:指「懊悔死行」、「信靠神」。
            ●「教训」:包括「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永
                        远审判」。
            ◎比较可靠的古卷显示这里的「根基」是由这四类的「教训」所构成。
            ●「死行」:「死的工作」,而且是「复数」。指的应该是信主前常行
                        的那些「导致灭亡的行为」。
            ●「懊悔」:「悔改」,指的是「对罪与义有不同的看法而改变一己的
                        行为和生活方式」,而不单单只有情感上的「懊悔」而已
                        。
            ●「懊悔死行」:「从导致灭亡的行为中悔改过来」。
            ●「信靠神」:指「实在的信靠上帝」,对原本信神的犹太人传讲「信
                          靠神」,实在是呼吁他们完全的接受上帝的恩典救赎,
                          而不依赖自己的努力。
            ●「各样洗礼」:原文是「洗礼」的复数,此字不是常用的「洗礼」,
                            而是更广义的洗礼,包含犹太人的洁净礼仪和施洗约
                            翰的洗礼以及教会的洗礼。用在这里可能是要强调这
                            几种洗礼间的差异。
            ●「按手之礼」:原文是「按手」,「手」字是复数,「按手」原来有
                            许多的含意(可以参考冯荫坤先生「希伯来书卷上」
                            ),不过在此比较可能是指着入教、按立有关的仪
                            式。
            ●「永远审判」:意即「永远有效的审判」。
            ●「神若许我们」:可能是当时基督徒的惯用语。
            ●必「如此」行:原文是「这事」,意思是指「向着成熟的目标前进」
                            这件事。

          3.至于那些已经了解上帝恩典的人,如果离弃真理就无法再悔改了,结局
            就是灭亡。  6:4-86:4-6 的意义应该是「论到那些....而竟想离弃道理的人」,而非是「
              论到那些....若是离弃道理」。
            ●4-6节原文是一句话,意义是「论到那些在两方面蒙了光照而离弃道
              理的人」,而这两方面是「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尝
              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
            ●「蒙了光照」:原文是「曾一次被光照」。由于「一次」这字的意义
                            也有可能是指「一次过的蒙福音光照而成了基督徒」
                            (详细的资料请参考冯荫坤先生的希伯来书)。
            ●「尝过」:「享受」、「感受」、「经历」,有时也有「试一试」而
                        并未「真实领受」的意义。
            ●「尝过天恩的滋味」:直译是「尝过天上的恩赐」。此处可能反应出
                                  了七十士译本的诗篇三十三篇9节( 诗 34:8 
                                  )的思想,该处有「体验过主是美善

                                  的」的意思。
            ●「又于圣灵有分」:「成了有分于圣灵」。基本上等于是「得到了圣
                                灵」。
            ●「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比较好的翻译是「并且尝
              过上帝美善的道和来世的权能」(新译本)。此处更明显是七十士译
              本的诗篇三十三篇9节( 诗 34:8 )的思想。
            ●「觉悟」:原文和「尝过」是同一字。
            ●「来世」:「未来的世代」或「将来的世界」。
            ●「来世的权能」:此字是复数而且在 2:4 是指「异能」,因此在
              此可能是指伴随着福音宣讲的神迹奇事和异能。这些神迹奇事和异能
              是未来的世代已经介入今世的标志。
            ●「若是离弃道理」:「竟然还想离弃正道」(现代中文译本)。
            ●「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就不可能再使他们重新悔改了」。
                                          (新译本)这里也暗示前面所指的那
                                          些人是曾经悔改过的基督徒。
            ●「重钉十字架」:意义应该是「钉上十字架」,而没有「再次」的意
                              思。
            ●「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原文特别强调「他们亲自把神的儿
              子钉十字架」。亦即作者认为这些背道者附和钉耶稣十字架之人的判
              决,等同于是亲自把耶稣钉十字架。也就是说他们这样的行为等于公
              然拒绝耶稣基督,和钉耶稣基督十字架的人的所作所为没有两样。
            ●「明明的羞辱」:「公开羞辱」、「公开示众」、「公然羞辱」。
            ●「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原文时态都是现在式,表达一种持
                                            续进行的状态。
            ●「吃」:「喝」、「吸收」,原文时态显示这是已经完成的动作。
            ●「菜蔬」:原文是「植物」。
            ●「合乎耕种的人用」:原文意义是「对于田地为他们被耕种的那些人
              有用」,亦即是对田地主人(不一定是耕种的人)或是主人供应的客
              户有用。
            ●「被废弃」:「被取消资格」。
            ●「近于咒诅」:差不多等于「必定要受咒诅」的意思。
            ●结局就是「焚烧」:指的应该是「上帝的审判」。
            ◎这一段经文真正的困难在于这样明显的真基督徒身份( 6:4-5 ),
              是不是真的还有「背道」的危险?这样的警告又怎样与本书其他记载
              ( 7:25 等)以及遍布新约的得救把握经节( 罗 8:29-30弗 4:30 等)相调和?比较好的方式可能是把这类的经文
              当成是警告,是上帝提醒真基督徒不犯背道之罪的一种方式。上帝透
              过这类经文的提醒和圣灵的帮助,让真基督徒避免背道的危机。
            ◎许多解经者对这一段有许多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这是「基督徒还可
              能背离上帝」,另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假设读者背道的警告」,也有
              说这是「警戒未信的收信人」。真是众说纷纭。我们必须承认这里真
              是一个难题,大概很难只确认一个可能的答案。我个人认为 6:9 显
              示作者心目中的读者并非处于 6:4-8 的景况,因此这里可以当成是作
              者警告读者继续堕落下去,到达背道的情况,就会有严重的后果。加
              上作者无法分辨收信者是否全都真正得救,因此在此提出这样的警
              告并不为过,也是牧者应有的心态。对于真基督徒而言,有上帝的恩
              典保守,加上自己立志把上帝当上帝而避免堕落的决心,应该是如其
              他经文所说的,拥有不堕落的保证。对于还不成为真基督徒的人,这
              也是一个切身的警告。

经文: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因为神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6:9-6:12

注释:

    (三)鼓励读者继续热心 ( 6:9-12 )
          1.作者相信收信人的行为强过「离弃真理」的情况,而有得救的表现。
             6:9 
            ●「亲爱的弟兄们」:原文没有「弟兄们」,而应该翻译为「亲爱的诸
                                位」。
            ●「深信」:原文的时态显示作者是「经过检视和衡量证据之后而达到
                        『确信』的状态」。原文是「由经验而来的断定」的意思
                        。
            ●「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你们有那些较好的事」或「你们是在较
                                      好的状况」。
            ●「近乎」得救:「有」、「黏着」、「邻近」。
            ●「近乎得救」:原文可能有以下的意思,「有得救的表现」、「结局
                            就是得救」、「属乎救恩」、「伴随着救恩」。

          2.因为上帝是公义的,不会忘记读者所做的工和伺候圣徒的爱心。 6:10 
            ●「竟忘记」:比较好的翻译是「以致于忘记」(新译本)。
            ●「工」:原文是单数的「工作」,应该是指他们信主后忠于福音的
                      整个生活见证。(参考 10:32-34 )
            ●为他「名」:在希伯来文中,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特徵和人格,
                        而且按照我们对他的认识或他向我们启示的程度而定。
            ●「为他名」:就是「为了神自己」。

          3.作者希望读者热诚的活出爱的生活,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
            许的人。  6:11-12 
            ●「愿」:表达「一种强烈的欲望」,可以译为「渴望」、「切望」。
            ●「显出这样的殷勤」:可以译为「表现同样的热诚」。
            ●「一直到底」:「始终」的意思。
            ●「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可以解释成「使你们有确实的盼望」、「
              以达到你们的希望」、「使你们的盼望可以完全实现」。而以最后这
              一个解释较好。而这「盼望」,应该是指「最终的得救」或「进入安
              息」。
            ●「懈怠」:与 5:11 的「听觉『迟钝』」同字。
            ●「并且不懈怠」:应该译为「免得你们成为懒散的」。
            ●「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应该是指「旧约时代那些信而有恒
              的人」。理由是下文提到亚伯拉罕, 来 11 提到整个旧约的信心人物
              。
            ●「承受」:原文是现在式,表达作者认为这些有信心的人现在已经获
                        得上帝应许要给他们的。
            ●「信心和忍耐」:可能是重言法,指的是「坚持下去的信心」。
            ◎作者认为读者的情况不是要面对灭亡的,而是有得救表现的。因为上
              帝是公义的,而读者的整个生活见证和爱心表现是显示出他们仍然忠
              于福音的。作者热切的希望读者始终表现出同样的热诚,活出同样美
              好的生活见证,使他们所盼望的「最终得救」可以完全实现。而且这
              种活出爱心及良好生活见证的热诚,可以避免读者陷入懒散退步的陷
              阱。应该效法旧约时代那些有「恒久信心」之人的榜样,他们现在已
              获得上帝所应许给他们的。
经文:

当初神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因为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就指着自己起誓,说:「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起誓,并且以起誓为实据,了结各样的争论。照样,神愿意为那承受应许的人格外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为证。藉这两件不更改的事,神决不能说谎,好叫我们这逃往避难所、持定摆在我们前头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励。我们有这指望,如同灵魂的锚,又坚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内。作先锋的耶稣,既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远的大祭司,就为我们进入幔内。 6:13-6:20

注释:

    (四)神的应许确实可靠 ( 6:13-20 )
          1.上帝应许亚伯拉罕的时候,指着自己起誓(因为没有比上帝还大的)
            ,而亚伯拉罕坚持到底就得到上帝的应许。 6:13-156:13 开头有个「因为」,表达以下是作者要读者效法有信心的
              先贤的原因。
            ●「没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着起誓的」:直译是「不能指着比自己大
              的起誓」。当然,理由是因为没有比上帝大的人物存在。
            ●「指着自己起誓」:意即「他的誓言和自己的存在一样确定」,「
                                以自己存在的确实性来支持他的誓言」。
            ●「既恒久忍耐」:「经过耐心等待之后」。
            ●「得了所应许的」:原文是「得了那应许」,可以解释成得到「应许
                                的应验」或得到了「用起誓立的应许」。
            ◎这里所记载的事可以参考 创 12:2,3,7  13:14-17  15:5-7 
               创 17:4-8,19 以及 创 22:16-18 。

          2.人都是指着比自己大的发誓,当成一种证据来解决争论。上帝为要对
            人显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也用了人熟悉的方式,以发誓当证据。
              6:16-17 
            ●「实据」:「担保」、「保证」。
            ●「争论」:「争执」、「反驳」或「否认」。在此有可能是用「否
                        认」的意思。亦即「发誓」成为保证,了结各样的「否
                        认」。
            ●「愿意」:「定意」、「决定」。
            ●「旨意是不更改的」:直译是「旨意之不可更改」。

          3.上帝的应许和上帝的誓言是不能更改的,所以上帝在应许的事上不能
            说谎,叫我们这抓住指望的人可以大得鼓励。 6:18 
            ●「两件不更改的事」:指的是「上帝的应许」和「上帝的誓言」。
            ●「神决不能说谎」:比较好的翻译是「在这些事上,上帝绝不能说
                                谎」。
            ●「持定」:「抓住」。
            ●「勉励」:「鼓励」或「安慰」。
            ●「大得勉励」:「得到强有力的鼓励」。
            ●大「得」勉励:原文的时态显示这是「我们可以继续获得和享有」
                            的强而有力的鼓励。

          4.我们的盼望像灵魂的锚,坚固而牢靠,并且透过像麦基洗德一样的大祭
            司耶稣直接越过至圣所的幔子,到达上帝面前。  6:19-20 
            ●「灵魂的锚」:也可以译为「生命的锚」。
            ●「通入」:原文时态表达基督徒的盼望可以「继续不断的进到至圣
                        所」。
            ●「通入幔内」:原文是「进到幔子后面」。指的应该就是进入「至圣
                            所」,用来表明「上帝面前」的意思。
            ●「先锋」:「先驱」,原文直译是「跑在前面」。其另有一专门的意
                        义是「探子」、「军队的先头部队」的意思。此「先锋」
                        不但是「跑在前面」而已,而且有替随后的人预备道路或
                        指示路径的功能。
            ●「进入幔内」:原文时态显示耶稣已经替我们进入天上至圣所了。
            ◎因为上帝不但应许,而且还用发誓的方式坚定他的应许,因此让抓住
              他应许的人大得鼓励。这应许的盼望是值得我们效法那些紧紧抓住这
              应许的先贤而坚持我们的信心到底。因为上帝煞费苦心的双重保证自
              己的应许,让我们的盼望有如生命的锚,稳固又可靠,而且我们的先
              头部队耶稣基督已经到了上帝面前,可以替我们预备道路并引领我们
              终究可以到达上帝面前。
经文:

这麦基洗德就是撒冷王,又是至高神的祭司,本是长远为祭司的。他当亚伯拉罕杀败诸王回来的时候,就迎接他,给他祝福。亚伯拉罕也将自己所得来的,取十分之一给他。他头一个名翻出来就是仁义王,他又名撒冷王,就是平安王的意思。他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乃是与神的儿子相似。你们想一想,先祖亚伯拉罕将自己所掳来上等之物取十分之一给他,这人是何等尊贵呢!那得祭司职任的利未子孙,领命照例向百姓取十分之一,这百姓是自己的弟兄,虽是从亚伯拉罕身(原文是腰)中生的,还是照例取十分之一。独有麦基洗德,不与他们同谱,倒收纳亚伯拉罕的十分之一,为那蒙应许的亚伯拉罕祝福。从来位分大的给位分小的祝福,这是驳不倒的理。在这里收十分之一的都是必死的人;但在那里收十分之一的,有为他作见证的说,他是活的;并且可说那受十分之一的利未,也是藉着亚伯拉罕纳了十分之一。因为麦基洗德迎接亚伯拉罕的时候,利未已经在他先祖的身(原文是腰)中。 7:1-7:10

注释:

  三、基督照麦基洗德的体系作祭司( 7:1-28 )
    (一)麦基洗德的伟大  7:1-10 
          1.麦基洗德的圣经记载:撒冷王、至高神的祭司、长远为祭司的、为亚伯
            拉罕祝福、接受亚伯拉罕的十分之一礼物、与神的儿子相似。 7:1-3 
            ◎由此段圣经记载引自 创 14:18-20 。
            ●「撒冷」:应该是「耶路撒冷」。
            ●「长远为祭司」:「永远作祭司」。自然,这里也是表示圣经没有记
                              载麦基洗德的祭司执任中断。
            ●「麦基洗德」:希伯来原文意义是「我的王是公义」。
            ●「翻出来」:这个「翻」字在此应该是比较广义的用法,亦即麦基洗
                          德这个名字让大家联想到「公义的王」。
            ●「撒冷」:「平安」、「和平」的意思。
            ●「无父,无母,无族谱,无生之始,无命之终」:应该是指旧约圣经
              中没有记载麦基洗德这方面的资料,亦即在旧约圣经眼中,麦基洗德
              并没有一般祭司体制的详细家谱与生死记载,正如同基督的特性一样
              。并非麦基洗德本身有这些特性,而是在旧约圣经记载角度中、麦基
              洗德是这样的人物。
            ●「相似」:为被动语态,可能有「被....使之与....相似」。亦即可
                        能可以解释成「在上帝的主宰下,圣经的记录将麦基洗德
                        描写成与神的儿子相似」。

            ◎由于死海古卷、裴罗等作品都对麦基洗德有记载和诠释,因此有许多
              人认为作者描述麦基洗德与这些思想有关。不过由于作者对麦基洗德
              的看法与其他作品有相当的差异,引用的圣经也不同,所以作者引用
              麦基洗德可能与外来的因素无关。
            ◎作者的思路是先由 诗 110:4 开始,认定基督是麦基洗德一
              样的祭司,然后回到 创 14 的记载来诠释作者由 诗 110 
              所获得的思想。因此「麦基洗德」这人物被特别提出来讨论,主要
              是为了表达基督的超越性,而不是单单为了麦基洗德这个体本身。这
              是我们解释时必须注意的。也可以说 诗 110:4来 7 思
              想的真正基础。
            ◎麦基洗德的双重称号「公义王」、「平安王」正显示了 赛 9:6-7亚 9:9-10 的的思想。
            ◎这一段所描写的,不是历史上的麦基洗德与基督的比较,而是圣经记
              载中的麦基洗德与基督作为永恒神子性质的比较。

          2.读者应该注意:亚伯拉罕把掳获的上等物品之十分之一给麦基洗德,
            那表示麦基洗德是何等的尊贵。因为祭司才有权向百姓取十分之一
            ,而麦基洗德不但向亚伯拉罕取十分之一,并且为亚伯拉罕祝福,
            这举动更显示他是比亚伯拉罕尊贵。  7:4-7 
            ●「先祖」:原文是「族长」。
            ●「所掳来上等之物」:「从上等的掳物中」,原文直译是「一堆顶
              部」。古希腊人在打胜仗后,把战利品集成一堆,并将其「顶部」
              (亦即是指最好的部份)献给他们的神明。
            ●「尊贵」:字义是「何等...大」,这里引伸为「多么伟大」。
            ●「那得祭司职任的利未子孙」:直译是「那些由利未子孙中领受祭
                                         司职责的」。
            ●「照例」:「按照律法」。
            ●「命」:指「个别的律例」。「例」或「律法」即是「命」或「命
                      令」的总和。
            ●「领命」:「奉命」。
            ●「还是照例取十分之一」:原文中并没有此句。
            ● 7:5 新译本翻译为:「那些领受祭司职分的利未子孙,奉命按照
              律法向人民,就是自己的弟兄,收取十分之一;虽然他们都是出于
              亚伯拉罕的。」
            ●「独有....倒」:「可是....却」。
            ●「不与他们同谱」:是指「不属于利未支派」而非「与犹太人没有
                                血统关系」。文意可能是「并非依赖利未血统
                                」。
            ●「蒙应许的」:「那些应许的拥有者」。
            ◎作者在 7:4 中虽没有明说,但由第七节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认为
              收纳十分之一的人较献上十分之一的人为大。
            ◎第五节的意义是利未祭司能够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一(这里作者省略
              了一些细节),不是因为天生的优越,而是因为律法的规定。而麦
              基洗德的情况却不然。
            ◎拥有上帝应许让万国透过他得福的亚伯拉罕,照理说是不须要被祝
              福的,然而麦基洗德还是祝福亚伯拉罕了。这说明了麦基洗德的地
              位高超。
            ◎这一段经文透过「收十一奉献」、「祝福」来表达麦基洗德是超越
              亚伯拉罕的。

          3.而一般的祭司都是一定会死的人,而麦基洗德在圣经的角度看来是永恒
            不死的。而且利未支派的祭司也透过亚伯拉罕纳了十分之一给麦基洗德
            ,更显明麦基洗德是超越现在的祭司。  7:8-10 
            ●「有为他作见证的」:指「圣经的记载」。这里的意思是说「根据圣
              经没有说到麦基洗德死亡,所以是默认他是活着的」。
            ●「已经在」:原文的意义是「还在」的意思。
            ◎律法下的祭司,顶多只能工作二十五年(由二十五岁到五十岁)。
            ◎这一段说明了麦基洗德在圣经记载中是「没有提到死亡」的,因此比
              利未祭司们超越。而且利未祭司们也可以说透过亚伯拉罕缴纳了十分
              之一的奉献给麦基洗德,在这方面麦基洗德也比利未祭司们超越。这
              样的解释法,也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方式,而不当把这种解释
              法当成是该段圣经的正确解释。
经文:

从前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职任以下受律法,倘若藉这职任能得完全,又何用另外兴起一位祭司,照麦基洗德的等次,不照亚伦的等次呢?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因为这话所指的人本属别的支派,那支派里从来没有一人伺候祭坛。我们的主分明是从犹大出来的;但这支派,摩西并没有提到祭司。倘若照麦基洗德的样式,另外兴起一位祭司来,我的话更是显而易见的了。他成为祭司,并不是照属肉体的条例,乃是照无穷(原文是不能毁坏)之生命的大能。因为有给他作见证的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先前的条例,因软弱无益,所以废掉了,(律法原来一无所成)就引进了更美的指望;靠这指望,我们便可以进到神面前。再者,耶稣为祭司,并不是不起誓立的。至于那些祭司,原不是起誓立的,只有耶稣是起誓立的;因为那立他的对他说:「主起了誓,决不后悔,你是永远为祭司。」既是起誓立的,耶稣就作了更美之约的中保。那些成为祭司的,数目本来多,是因为有死阻隔,不能长久。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像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原是与我们合宜的。他不像那些大祭司,每日必须先为自己的罪,后为百姓的罪献祭;因为他只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律法本是立软弱的人为大祭司;但在律法以后起誓的话,是立儿子为大祭司,乃是成全到永远的。 7:11-7:28

注释:

    (二)不同于传统的祭司  7:11-28 
          1.如果以往的祭司制度可以使百姓完全,那就不用另外兴起祭司了。而
            祭司制度的更改,也表明了祭司制度的根源―「律法」也必须更改。
            基督成为大祭司就与旧约的律法不相符合。 7:11-14 
            ●「完全」:应该是指百姓得到完全,而非祭司得到完全。
            ●「何用」:原文是「还有什么需要」。
            ●「另外....一位」:原文也可以解释成「另外一种」。
            ●「百姓在利未人祭司职任以下受律法」:比较好的翻译是「选民就是
              本着这祭司职任接受了律法」或「颁给以色列人民的律法是根据利未
              祭司制度的」。亦即以色列百姓领受律法是以利未祭司职任为基础。
            ●「祭司的职任既已更改,律法也必须更改」:直译是「因为当祭司的
              执任更改时,律法的更改也必然发生」。
            ●「更改」:原文时态显示「祭司执任的更改」和「律法的更改」是完
                        全同时进行的两件事。
            ●「这话」:原文是复数,应该翻译成「这些话」。
            ●「伺候」:「留心」、「专心」、「专务」。
            ●「伺候祭坛」:「在祭坛前服务」的意思。
            ●「出来」:原文有「出来」、「上升」等意思,此字在七十士译本多
                        次用于有关弥赛亚的预言当中,在此作者使用此字显然有
                        弥赛亚的意味。
            ◎「律法」:希伯来书的作者论律法,大多是指整套有关祭司、献祭、
                        崇拜礼仪等事宜的律例,而非指整个旧约。
            ◎这段透过祭司制度的更换,把读者由旧约律法礼仪的束缚和幻想中释
              放出来。既然由上帝主动发动要在既有的律法制度之外设立祭司,就
              知道前面的律法制度是不够好,即将被替换了。

          2.基督成为像麦基洗德一样的祭司,更显明了律法须要更改。而基督成
            为祭司,不是根据律法,而是根据生命的大能。 7:15-17 
            ●「倘若」:「既然」的意思。
            ●原文没有「我的话」。
            ●「属肉体的」条例:「属于肉体的范畴」。「属肉体的条例」可以意
                                译为「人的条例」。
            ●「无穷」:「不能毁坏」、「不可消灭」、「不朽坏」。
            ●「有给他作见证的」:指「圣经」。
            ◎这里提到的生命大能,不是「没有完结的」而是「不能毁坏的」。
              亦即基督生命的本质与这世界的人不同,他是「不能毁坏」而我们
              顶多是「没有完结」的。自然,「属肉体的」更是提醒我们那是「
              必毁坏的」。

          3.律法因为无法使人完全所以就被废弃了,引进更美的指望,让我们可以
            进到神面前。  7:18-19 
            ●「废掉」:此字是法律专有名词,指「法律的废除」。
            ●「律法原来一无所成」:「因为律法从来没有使甚么得到完全」(新
                                    译本)。
            ●「进到神面前」:「亲近上帝」。
            ◎正如罗马书说的,律法是叫人知罪,而献祭的律例,也不过是常常提
              醒我们是有罪的人,无法叫我们有胜过罪恶的能力,也无法真实的赎
              罪。

          4.基督成为祭司,是透过发誓设立的,而成为更美之约的中保。 7:20-22 
            ●「不是不起誓立的」:原文是「不是没有起誓的行动」。
            ●原不是起誓「立」的:「成为」、「成了」。
            ●「主起了誓,决不后悔,你是永远为祭司」:这段经文是引自 诗 110:4 
              ,并将之当成上帝对耶稣说的话。
            ●「后悔」:「改变主意」、「改变心意」。
            ●「约」:此字一般都是指「遗嘱」,而用在上帝跟人的约定上,是表
                      达这种约定跟遗嘱一样,都是单方面的安排,而非双方达成
                      协议的结果。
            ●「中保」:此字不是一般用来表达「中保」或「居间者」的字,而是
                        用来表达「保证人」或「担保人」的字。旧约并没有「保
                        证人」,只有摩西是「中间人」,而新约有耶稣当双方的
                        保证人。
            ◎比起「律法之约」,耶稣所带来的「恩典之约」是上帝更美的安排。
              我们不须要透过自己软弱的肉体去抵挡自己的罪性,而能依赖基督的
              恩典进到上帝面前。

          5.基督是永远长存的祭司,长远活着替信他的人祈求。  7:23-25 
            ●「长久」:在蒲草文献中常用来当「留任」或「继续工作」的委婉
                        用法。在此是「长久留任」的意思。
            ●「长久不更换」:原意是「不可侵犯」,从而引申出「绝对的」、
              「不能更改的」、「永久的」、「不能取代的」之意思。
            ●「拯救到底」:可能指「彻底的拯救」或「永远的拯救」。而由上下
                            文看来似乎后者比较可能。

          6.这样的祭司更适合我们这些软弱而须要被赎罪的人。  7:26-28 
            ●「合宜」:「适合」。
            ●「原」是与我们:「实在」、「正好」。
            ●「圣洁」:意思是「耶稣在心智及行为上完全符合上帝的要求」。
            ●「无邪恶」:指耶稣「没有罪过」。这是指道德上的完美。
            ●「无玷污」:指耶稣「没有被罪玷污」,指在礼仪上,耶稣是没有不
                          洁的。
            ●「远离罪人」:原文是「由罪人中被分别出来」或「跟罪人分开」。
              在当时有关赎罪日的礼仪中,大祭司必须七天前就由自己的住所搬到
              圣殿内的一间房间,以和罪人分开,避免沾染不洁。然而耶稣是在道
              德方面上和罪人分开的(亦即耶稣没有犯罪)。
            ●「高过诸天」:原文是「成为高过诸天」,亦即这里应该是论到耶稣
                            被提升到诸天之上(上帝那里)得荣耀。
            ●「每日....献祭」:大祭司一年只需要在赎罪日这样献祭,因此作者
                               这样说应该是要透过把赎罪日的祭和每天所献有
                               赎罪性质的素祭结合,来强化基督与一般大祭司
                               的差异。
            ●「这事」:指「为百姓的罪献祭」。
            ●「一次将自己献上,就把这事成全了」:应翻译为「他献上了自己,
              就把这事一次而永远的成全了。」
            ●「软弱的人」:原文直译是「有软弱的人」。
            ●「成全」:「已经成为完全」。这词是用来形容「儿子」。而应该是
                        指「完全适合担任大祭司职位」。
经文:

我们所讲的事,其中第一要紧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大祭司,已经坐在天上至大者宝座的右边,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这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凡大祭司都是为献礼物和祭物设立的,所以这位大祭司也必须有所献的。他若在地上,必不得为祭司,因为已经有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他们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正如摩西将要造帐幕的时候,蒙神警戒他,说:「你要谨慎,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 8:1-8:5

注释:

  四、基督在天上作大祭司( 8:1-5 )
    (一)我们有大祭司基督已经坐在上帝右边,他在真正的圣所服事。 8:1-2 
          ●「其中第一要紧的」:原文可以解释成「总结」、「要点」、「顶点」
                                或「最重要的一点」。比较可能的解释是后两者
                                。
          ●「坐」:重点不是在「坐下」的动作,而是指取得权威地位的庄严举动
                    。
          ●「执事」:「仆役」,在此是指「大祭司服务上帝」的身份。
          ●「在圣所」:原文有许多可能的解释,不过最可能还是指「圣所」而非
                        「圣徒的团契」。
          ●「主」所支:原文此字之前有冠词,指「上帝」而非「基督」。
          ◎这段圣经影射 诗 110:1 所描述的状况。
          ◎作者所要表达的,正是基督已经成了更美之约的大祭司。

    (二)这位天上的大祭司如果在地上就不能当祭司,因为地上已经有依照律法
          献祭的祭司。地上的祭司制度是天上圣所的影像。 8:3-5 
          ●「礼物」:泛指律法所要求的一切「供物」。
          ●「供奉」:此字在七十士译本用来指「宗教上的礼仪敬拜」。
          ●「形状」:「副本」,意即地上的会幕乃是天上圣所的一种「模拟品」
                      ,而透过此「模拟品」将原本的实体反映出来。不过也有人
                      认为此字的意思应该是「轮廓」、「草图」,而非逼真的「
                      模拟品」。
          ●「影像」:「影子」。这里是采取「影子是由实物所投射而来,其本
                      身并无实质,也不能脱离实物存在,只是表明出有实体存
                      在」这种观念来描述地上的圣所是指向天上的圣所。
          ●「将要」:原文是「计画」、「意欲」的意思。
          ●「蒙神警戒」:原文是指「神给予命令或指示」。
          ●「说」:原文是「因为他说」。
          ●「你要谨慎」:「你要留心」的意思。
          ●「你要谨慎,作各样的物件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样式」:此段是引
            自七十士译本的 出 25:40 (希伯来原文也是此一章节),
            但作者加上了「各样的物件」(原文是「一切」),目标是要涵盖该段
            经文前后的经节。
          ●「样式」:此字原意是「印章在封蜡上所留下的图像」,引伸为「样式
                      」或「模型」。关于此字的详细讨论,可以参考冯荫坤先生
                      的「希伯来书(卷下)」第22-24页。
          ◎地上的祭司制度是天上祭司制度的轮廓,而非本体。所根据的约和律法
            也不是完美没有缺点的。
经文:

如今耶稣所得的职任是更美的,正如他作更美之约的中保;这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立的。那前约若没有瑕疵,就无处寻求后约了。所以主指责他的百姓说(或译:所以主指前约的缺欠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因为他们不恒心守我的约,我也不理他们。这是主说的。主又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我要作他们的神;他们要作我的子民。他们不用各人教导自己的乡邻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主;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既说新约,就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 8:6-8:13

注释:

  五、基督做新约的中保( 8:6-13 )
    (一)耶稣所得到的职任比利未的大祭司更美,正如新约比旧约更美。 8:6 
          ●「如今」:意思是「但其实」、「事实乃是」。
          ●职任是「更美」的:此字在 1:4 译为「更尊贵」,在此应该也是这
                              意思。
          ●此处有三个「更美」:第一个是指「更优越」的,第二、三个是指「
                                性质更好」的。
          ●「中保」:「中间人」的意思,而非 7:22 的「保证人」那个字。
          ●「凭」更美之应许:「根据」。

    (二)因为前约有瑕疵(因为百姓不守约),所以才会另立新约。 8:7-9 
          ●「瑕疵」:「缺点」。
          ●「寻求」:「处心积虑的搜索」。
          ●「所以」:「因为」的意思。
          ●「主指责他的百姓」:另一种翻译是「主指前约的缺欠」或「主指责
                                前约对以色列百姓说」。
          ●8-12节是引自 耶 31:31-34 (七十士译本三十八章31-34节)。
          ●「不像我拉着他们祖宗的手,领他们出埃及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
            :原文翻译接近是「不像从前我跟他们祖宗所立的约;在那日子我拉着
            他们的手,带领他们离开埃及」(现代中文译本)。
          ●「拉着他们的手」:表达出父亲领着年幼子女的图像。
          ●「不恒心守」:也可以译为「没有遵守」。
          ●「不理」他们:「不理会」、「忽略」,也就是「任凭他们」的意思。

          ◎旧约的瑕疵,是在于百姓不守约,或者是没有赋予百姓守约的能力,
            于是因为人的软弱,自然就没有办法恒心守约。而人既然先毁约,上帝
            就没有单方面继续守约的必要。因此上帝就任凭那些不守约的人随便败
            坏。

    (三)新约的内容是:上帝要把律法直接写在百姓内心,上帝要宽恕百姓的罪。
           8:10-12 
          ●「主又说」:原文没有「又」字,只有「主说」。
          ●「在他们里面」:原文是「在他们头脑里」。
          ●「不用....教导」:「必定不会教导」。
          ●「乡邻」:指「公民」或「居民」。
          ●「自己的乡邻」:指的是「自己的同胞」。
          ●「认识」:希伯来人对「认识」的了解,不是单单知识上的「认识」,
                      还包含与这知识一致的「行动」。旧约的「认识」甚至有「
                      同房」的意思,意即是深刻的了解与交往的意思。
          ●原文在 8:12 前有「因为」一字,表达这样的新约之所以可能成立的基
            础是因为上帝要宽恕人的罪恶。
          ●「我要宽恕他们的不义」:原文直译是「对于他们的不义,我将会是慈
            悲的」。
          ●「不再记念」:原文是「必定不记念」。
          ●「记念」:不单只是「静态的记忆」,还包括动态的「对所注意到的事
                      物的反应」。
          ◎作者引用耶利米书来说明新约的内容是:「上帝把律法写在百姓心里」
            以及「上帝要赦免百姓的罪」。
          ◎虽然旧约是用以色列家、犹大家来形容领受新约的群体,但对希伯来书
            的作者来说,却是将后来的基督徒包含在这合一的以色列选民之中。
          ◎ 8:10 表达出这个新约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条文。
          ◎ 8:11 表达出这个约是关乎每个个人的,每个新约中的人都必然会领受
            关于上帝的知识,而不须要透过特殊等级的人的教导。

    (四)既有新约,就表示前约已旧,将要渐渐衰微了。  8:13 
          ●「快归无有」:「快要消逝」、「邻近灭亡」。
          ◎这样的说法警告读者不应该回头打算继续跟随那即将过去的旧约,而应
            该准备随着上帝的计画,进入新约的应许之中。

经文:

原来前约有礼拜的条例和属世界的圣幕。因为有预备的帐幕,头一层叫作圣所,里面有灯台、桌子,和陈设饼。第二幔子后又有一层帐幕,叫作至圣所,有金香炉(炉:或译坛),有包金的约柜,柜里有盛吗哪的金罐和亚伦发过芽的杖,并两块约版;柜上面有荣耀基路伯的影罩着施恩(施恩:原文是蔽罪)座。这几件我现在不能一一细说。这些物件既如此预备齐了,众祭司就常进头一层帐幕,行拜神的礼。至于第二层帐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独自进去,没有不带着血为自己和百姓的过错献上。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那头一层帐幕作现今的一个表样,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这些事,连那饮食和诸般洗濯的规矩,都不过是属肉体的条例,命定到振兴的时候为止。 9:1-9:10

注释:

肆、更美的献祭制度( 9:1-10:18 )
  一、更美的圣所( 9:1-10 )
    (一)地上的圣所  9:1-5 
          1.前约有地上礼拜的条例,和礼拜用的圣幕,其中有圣所和至圣所以及礼
            拜用的器物。  9:1-5 
            ●「前约」:原文是「头一个」,指的是「第一个约」亦即「旧约」的
                        意思。
            ●「礼拜」:「供奉」,七十士译本总是用来指对上帝或神明的事奉。
            ●「因为有豫备的帐幕」:「因为有一个会幕被预备好」。
            ●「金香炉」:比较可能指的是「金香坛」而非「香炉」。
            ●「有包金的约柜」:「有周围包金的约柜」。
            ●「荣耀基路伯」:基路伯之所以称为「荣耀的」,是因为他们象徵「
                              上帝的临在」。
            ●「施恩座」:原文是「赎罪盖」或「蔽罪座」。
            ●「这几件」:原文是「关于这些事」。

    (二)地上的献祭制度  9:6-7 
          ●「常」:「经常地」、「定期性地」。
          ●「过错」:「愚蒙」,意即「因无知而犯的罪」。
          ●「献上」:「指大祭司将赎罪祭牲的血洒上施恩座上」,此字在后面用
                      来指「基督献己为祭」。

    (三)地上献祭制度的时限  9:8-10 
          1.圣灵透过地上的献祭制度指明,头一层帐幕存在的时候,进入至圣所
            的路还没有显明。  9:8 
            ●「指明」:「表明」、「告诉」、「揭露」之意。原文是现在式,表
                        明圣灵启示的行动在作者写信时仍然在进行中。
            ●「头一层帐幕」:原文是「第一个会幕」,应该是指圣所。
            ◎这一层一层的限制,正指明了人是不能随意亲近上帝的,至圣所更是
              难以进入。而作者把这种制度所显明的敬畏精神,和这旧约献祭制度
              的限制结合在一起,表明旧约的献祭制度其实没有办法让人真正亲近
              上帝。

          2.头一层帐幕有如今天地上的献祭制度,所献的祭无法让献祭的人得以
            完全。这整个献祭制度,都是地上的条例,有一定的结束时间。 9:9-10 
            ●「表样」:「比喻」、「说明」。
            ●「现今」:「现今时期」、「现今的时代」,指「对读者来讲已经来
                        到的时期」。
            ●「所献的礼物和祭物,就着良心说,都不能叫礼拜的人得以完全」:
              「其实所献的礼物和祭品,都不能使敬拜的人在良心上得到完全」。
              (新译本)
            ●「良心」:此字在希伯来书出现大多数是与「敬拜神」有关,意义主
                        要不是「分辨是非」的「良心」,而是「人在神面前自知
                        是有罪」的「良心」。而这种「罪疚感」有效的阻拦人亲
                        近和敬拜神。
            ●「饮食」:原文做「食物和饮品」,指的应该是利未记中关于食物的
                        规定。
            ●「诸般洗濯的规矩」:直译是「各样的洗礼」,指的自然是旧约中「
                                  各样洁净的礼仪」。
            ●「命定」:「立定」、「有效」。
            ●「振兴」:原意是「使....成为直或正」,后来引伸为「改革」、「
                        革新」或「更新」。意思就是指「上帝另立新约」。
经文:

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原文是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吗? 9:11-9:14

注释:

  二、更美的祭( 9:11-10:18 )
    (一)基督的血成了更美的祭物  9:11-14 
          1.如今基督已经成了更美之约的大祭司,进入了更美的帐幕,献上更美的
            祭,完成永远赎罪的工作。  9:11-12 
            ●但「现在」基督:原文无「现在」一词。
            ●「将来美事」:应该翻译为「已经实现的美事」。
            ●「这世界」:原文是「被造的世界」。
            ●「经过」那更大更全备:「藉着」。
            ●「更全备」:指「更能发挥真圣所的功能」。
            ●「山羊」:应该是「公山羊」,指大祭司在赎罪日为百姓献的赎罪祭
                        ( 利 16:15 )。
            ●「牛犊」:大祭司在赎罪日为自己和本家献上的赎罪祭( 利 16:3,11 
                        )。
            ●「自己的血」:应该是指「自己的死」,而套上献祭词汇的写法。
            ●「成了」:直译是「找到」,在此是「获得」或「取得」、「成就」
                        的意思。
            ●「赎罪的事」:原文是「救赎」,在此指「罪得赦免、良心得洁净
                            」。
            ◎基督的工作比地上大祭司优越的地方:
              (1)他在天上的圣所事奉。
              (2)他工作的媒介是自己的血。
              (3)他只须进入圣所一次。
              (4)工作果效是「永远的救赎」。

          2.旧约中的赎罪祭不比基督的祭有价值,都能叫人成圣,那基督自己更是
            能够洁净基督徒的良心,让基督徒可以坦然事奉永生神。  9:13-14 
            ●「洒在」:是指「母牛犊的灰」洒在人身上。可参考旧约 民 19 
                        的规定。
            ●「永远的灵」:指「圣灵」。详细的讨论可以参考冯荫坤先生的「
                            希伯来书卷下」93-94页。
            ●「洗净你们的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比较好的翻译是「洁净我们
              的良心脱离死行」(新译本)。
            ●「死行」:「引致死亡的行为」。
            ◎这段要表明旧约的献祭制度是洗净外在的身体,而基督透过圣灵要来
              洁净我们内在的良心,让我们可以完全适合亲近神。
经文:

为此,他作了新约的中保,既然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凡有遗命必须等到留遗命(遗命:原文与约字同)的人死了;因为人死了,遗命才有效力,若留遗命的尚在,那遗命还有用处吗?所以,前约也不是不用血立的;因为摩西当日照着律法将各样诫命传给众百姓,就拿朱红色绒和牛膝草,把牛犊山羊的血和水洒在书上,又洒在众百姓身上,说:「这血就是神与你们立约的凭据。」他又照样把血洒在帐幕和各样器皿上。按着律法,凡物差不多都是用血洁净的;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 9:15-9:22

注释:

    (二)基督成为新约的中保。  9:15-22 
          1.基督成了新约的中保,透过受死赎罪,让蒙召之人得着上帝所应许的
            永远产业。  9:15 
            ●「为此」:「因此」。
            ●「中保」:「保证人」、「担保人」的意思。
            ●「受死」:原文作「有死亡发生」。
            ●「罪过」:指「一切与神在律法中所显明的旨意相违背的事」。
            ◎作者在这一节中,表达了旧约的罪恶累积起来,直到耶稣以死替赎才
              一次洗清。
            ◎这一节表明蒙召之人不单是得到了「将会得到永远产业的应许」,而
              且是已经得到了上帝应许过的「永远的产业」。
            ◎「蒙召之人」:应该是广义的指新旧约所有信徒的总集合。这里表明
              耶稣的死是真正洗净这些蒙召之人罪恶,让他们得到产业的关键。

          2.遗嘱必须等到立遗嘱的人死了才能生效,因此即使是前约,也是用血立
            的。  9:16-18 
            ●原文在 9:16 前有「因为」一字。
            ● 9:16 应该翻译为「凡有遗嘱,必须证实立遗嘱的人死了」(新译本
              )。
            ●「因为人死了,遗命才有效力」:直译是「因为遗嘱是在死人的基础
              上才有效的」。
            ●「前约也不是」:原文直译是「甚至前约也不是」。意思是旧约即使
              是「预表」性质,也还是用血设立。
            ◎因为原文的「约」与「遗嘱」是同一个字,而且我们也可以把新约当
              成是基督的「遗嘱」,当基督死了,遗嘱就生效。因此,作为新约预
              表的旧约,也是用「血」来设立。就是指向作为实体的新约基本上是
              具有「遗嘱」性质的。

          3.旧约的立约程序,也都是透过血来洁净的。血和赦罪有关。 9:19-22 
            ●「各样诫命」:「每一个诫命」。
            ●「各样器皿」:指「崇拜及礼仪上所用的各样器皿」。
            ●「牛犊山羊」:比较可信的抄本只有「牛犊」。
            ●「差不多」:「几乎可以这样说」。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直译是「没有流血,就没有赦免
                                            」。
            ◎这一段引自 出 24:3-8 。
            ◎作者在这一段中也不是关注旧约的准确历史,在本段中作者把摩西
              立约和奉献会幕的两件事情当成一件立约的仪式,以说明旧约也是
              以血来洁净。
经文:

照着天上样式做的物件必须用这些祭物去洁净;但那天上的本物自然当用更美的祭物去洁净。因为基督并不是进了人手所造的圣所(这不过是真圣所的影像),乃是进了天堂,如今为我们显在神面前;也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带着牛羊的血(牛羊的血:原文作不是自己的血)进入圣所,如果这样,他从创世以来,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这末世显现一次,把自己献为祭,好除掉罪。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像这样,基督既然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将来要向那等候他的人第二次显现,并与罪无关,乃是为拯救他们。 9:23-9:28

注释:

    (三)基督自己成了更美的祭,完成除罪的工作,拯救了等候他的人。 9:23-28 
          1.地上的物品要用血来洁净,那天上的本体就应该要用更美的祭物去洁
            净。 9:239:23 之前有个「所以」。
            ◎天上本物的「洁净」:指的应该是接近「使之成圣」的意思。

          2.基督不是进入人手所造的圣所,也不像地上的献祭方式一样献祭,而是
            进入天上,献上自己。  9:24-26 
            ●「天堂」:原文是「天上本身」,指的应该就是「真圣所」。
            ●「显」在神面前:「出现」。
            ●「带着」牛羊的血:可能可以解释成「凭藉」、「靠着」。
            ● 带着「牛羊的血」:原文作「不是自己的血」。
            ●进入「圣所」:指「至圣所」。
            ●「受苦」:指「基督的十字架之死」。
            ●「末世」:「世代(复数)的结束」。
            ●「除掉」罪:「废掉」,比「赦免」还强烈的用法。意义应该是「全
                          面消灭罪的势力」。
            ◎「显在神面前」:表示基督无阻拦的见到神的面。
            ◎这里表达基督的献己为祭,不但达到了赎罪的功能,而且是「全面性
              的消灭罪的势力」,其功效绝对不是旧约的献祭制度可以比拟的。

          3.上帝命定人都要死,而且会面对审判,所以基督也没有违反这定律,
            只一次献上自己,就担当许多人的罪,并还会再来拯救等候他的人。
             9:27-28 
            ●「定命」:「规定」,指上帝定下的旨意。
            ●「像这样」:「照样」、「同样」。
            ●「显现」:直译是「被看见」。
            ●「等候」:「热切期待」之意。
            ●「拯救他们」:原文是「成全救恩」或「使他们得到完全的救恩」。
            ◎这里表达正如人只死一次,之后接续而来的就是审判。耶稣这大祭
              司也只死一次(把自己生命奉献一次),就担当了多人的罪,并且
              接续而来的就是第二次显现。这一次的显现就不是为了要赎罪,而
              是为了让基督徒得到完全的救恩。
经文:

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像,总不能藉着每年常献一样的祭物叫那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若不然,献祭的事岂不早已止住了吗?因为礼拜的人,良心既被洁净,就不再觉得有罪了。但这些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所以基督到世上来的时候,就说:神啊,祭物和礼物是你不愿意的;你曾给我预备了身体。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喜欢的。那时我说: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以上说:「祭物和礼物,燔祭和赎罪祭,是你不愿意的,也是你不喜欢的(这都是按着律法献的)」;后又说:「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可见他是除去在先的,为要立定在后的。我们凭这旨意,靠耶稣基督,只一次献上他的身体,就得以成圣。 10:1-10:10

注释:

    (四)旧约的献祭制度不完全,因此耶稣要来献上自己。  10:1-10 
          1.献祭制度既然是将来美事的影儿而非真相,所以无法使人得以完全,
            而献祭的持续更是显明献祭制度的无能。 10:1-210:1 之前有个「因为」。
            ●既「是」:「有」,表达律法只有将来美事的影儿(可能仅具备一
                        部分),而非「是」将来美事的影子(就是「美事影儿」
                        的全部本体)。
            ●「不是本物的真像」:「不是真事物的形状本身」,意义就是「不
                                  是真事物本身」。
            ●「常献」:「继续不断的献」。
            ●「总不能」:「从不能」、「永不能」的意思。
            ◎作者以献祭制度的持续(恐怕收信人就是羡慕这种持续的献祭制度)
              来说明献祭制度的无能。

          2.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自己的罪,而不能除罪。 10:3-4 
            ●想起「罪」:原文是复数的罪,亦即由上一个赎罪日到下一个赎罪日
                          之间所犯的罪。
            ●「想起」:「记念」,用在耶稣设立圣餐时所说:「为的是记念我」
                        。亦即赎罪日的礼仪是让百姓清晰的看见并重视他们所犯
                        的罪恶。
            ●「断不能」:绝不能。
            ◎保罗说「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罗 3:20 ),而希伯来书作者
              说献祭制度的祭物是叫人每年想起罪来。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显然
              大家都心知肚明,牛羊的血绝不能替代我们的生命而赎罪。

          3.耶稣基督到世上的时候所说的话,也表明献祭制度是上帝不喜悦的,并
            且他要除去这个献祭制度而立定新约。  10:5-9 
            ●此段引自 诗 40:6-8 (七十士译本诗篇三十九篇7-9节)。
            ●「祭物」:在旧约中特指「平安祭」。象徵与神交往。
            ●「礼物」:在利未记中特指「素祭」。象徵分别为圣奉献给神。
            ●「燔祭」:「烧化祭」。象徵献上敬拜。
            ●「赎罪祭」:可能包括「赎罪祭」以及「赎愆祭」。赎罪祭乃是为了
                          赎罪,赎愆祭则在于补偿对人的亏欠或损害。
            ●「你曾给我豫备了身体」:这是七十士译本的译法,希伯来文是「
              你已经开通我的耳朵」。可能是七十士译本的翻译者,认为这是希
              伯来文「以部份代替全部」的意思,所以作此翻译。而希伯来作者
              把这意思转变成「基督预备以自己的身体来替代各样的祭物」或者
              也有可能作者取七十士译本的意思,强调耶稣乃是「全人顺服上帝
              」。
            ●「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直译是「关于我,书卷上已有记
              载」。
            ●「除去」:「废除」、「取消」、「撤除」的意思。此字有司法上
                        的意思。
            ●「立定」:「成立」、「建立」。此字也有司法上的意思。
            ◎作者把诗篇的话当成耶稣到世上的写照,这一段诗篇一向被当成具
              有预言性的,因此作者也用了比较「夫子式」的解经法在这段经文
              上。表明基督来是要设立新约。

          4.我们藉着上帝的旨意,靠耶稣基督的献祭,就得以成圣。 10:10 
            ●「我们....得以成圣」:原文时态显示我们是在「已经成圣」的状
                                    态中。



经文:

凡祭司天天站着事奉神,屡次献上一样的祭物,这祭物永不能除罪。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 10:11-10:14

注释:

    (五)靠耶稣的献祭得以成圣  10:11-14 
          1.祭司是天天站着事奉神,献上相同而永不能除罪的祭物。 10:11 
            ●原文在 10:11 前有个「而且」。
            ◎作者描述旧约的献祭制度中,许多祭司天天站着,努力献上徒劳无
              功的同样祭物。

          2.而基督是「一次」献完功效到永远的赎罪祭,就坐下了,只等待「仇敌
            成为脚凳」的日子到来。 10:12-14 
            ●「坐下」:重点不是在「坐下」的动作,而是指取得权威地位的庄严
                        举动。
            ●「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献上了一次永远有效的赎罪祭」。
                                        (新译本)。
            ●「成了」他的脚凳:动词原文时态是被动时态,亦即上帝让基督的仇
                                敌成为基督的脚凳。
            ●「一次献祭」:「藉一次奉献」。
            ●「得以成圣的人」:「被圣化的人」,指「基督徒」。
            ●「叫....完全」:原文时态是「完成式」,加上「永远」更强调出基
                              督献祭的永久功效。
            ●「完全」:应该是相对于「献祭制度无法使人完全」,而指基督替死
                        让人可以与神建立亲密而正常的关系。
            ◎与旧约献祭工作相对的,耶稣只一次献上自己,就已经成全了救赎工
              作。不须要像旧约祭司一样不断劳苦的做重复而无效的工作。
经文:

圣灵也对我们作见证;因为他既已说过:主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又要放在他们的里面。以后就说: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这些罪过既已赦免,就不用再为罪献祭了。 10:15-10:18

注释:

    (六)圣灵和圣经也一起为这个新的献祭制度作见证  10:15-18 
          ●「作见证」:原文是现在式,表达圣灵在现在(作者写信时)仍然作见
                        证。
          ●「对我们」:也可以翻译为「为我们」。亦即圣灵见证的内容是有利于
                        我们的。
          ●「过犯」:「不法的行为」。
          ●「我不再记念」:原文是「绝不再被记念」。
          ◎圣灵透过耶利米书告诉我们,新约是属乎内心的,上帝要赦免我们的罪
            ,也因此那些为了赎罪的献祭制度都可以免了。也就是读者不需要追求
            那些本可以免除的仪式了。
经文:

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就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 10:19-10:22

注释:

伍、实际应用( 10:19-13:25 )
  一、当以诚以信来到神面前( 10:19-25 )
    (一)我们因为耶稣的救赎而有了一个新的地位。 10:19-22 
          1.我们因耶稣的死得以进到上帝面前。 10:19-20 
            ●「至圣所」:指的应该是「天上的圣所」。
            ●「因」耶稣的血:「靠着」、「凭藉」。
            ●「坦然」:可以指「客观性的亲近上帝的『自由和权力』」或者是
                        「怀着大胆的信心」。
            ●「进入」:指的不是「进入的方法」而是「进入的行动」。
            ●「开」:「开辟」、「重新订立」。
            ●又「新」又活:指「前所未有的」。
            ●又新又「活」:指「有效的」、「能有所行动的」。
            ●「从幔子经过」:「通过幔子」,指的应该是「进入至圣所,到上帝
                              面前」。
            ●「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比较好的翻译是「就是通过(或藉着)他
                                      的身体」。
            ◎耶稣的死打开了一个新纪元,让我们可以进到上帝面前。

          2.在新约中我们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子民。而且阻挡我们亲近神的罪疚
            感已经除去,因此应当存着诚心和充足的信心来到神面前。 10:21-22 
            ●「大祭司」:原文是「伟大的祭司」。
            ●「神的家」:指「神的子民」。
            ●「治理神的家」:原文直译是「在神的家上」。
            ●「当....来到神面前」:原文是「让我们亲近」,意义自然是「让我
                                    们亲近神」。
            ●「诚心」:「真心」、「真诚的心」、「诚实」,也可能包括「真诚
                        不二」的心。
            ●「心中的天良」:指「良心」。
            ●「并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已经洒去,身体用清水洗净了」:「我们良
              心的邪恶既然被洒净,身体也用清水洗净了」。(新译本)
            ●「洒」:在本书用来指摩西和耶稣的洒血,在此应该是指耶稣洒血除
                      去我们内心的罪疚。
            ●「洒去」、「洗净」:都是「完成式」。亦即这里不是表明一条律法
                                  ,而是发出邀请。
            ●「用清水洗净」:可能是暗指「洗礼」,或者是指 结 36:25 
                              中,上帝预言要用清水洁净以色列人的事。
            ◎心中和外在身体的洁净,应该是重言法,用来强调基督徒完完全全的
              被洗净,可以来到上帝面前。
经文:

也要坚守我们所承认的指望,不至摇动,因为那应许我们的是信实的。又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像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原文是看见)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10:23-10:25

注释:

    (二)要坚守指望不动摇,并彼此劝勉,持守聚会。  10:23-25 
          1.要坚守信仰,不摇动,因为上帝是信实的。 10:23 
            ●「所承认的指望」:「所宣认的盼望」(新译本)。
            ●「承认」:指「公开宣认」的行动。
            ●「不至摇动」:「毫不动摇」、「坚定不移的持守」。
            ●「那应许我们的」:原文是「那应许者」,指「上帝」。
            ◎这里所提到的「指望」,应该是对即将给予基督徒的产业与新天新地
              的盼望。

          2.应该要彼此关怀,以激发爱心和善行,并且不可停止聚会。 10:24-25 
            ●「彼此相顾」:「彼此关怀」、「彼此关心」。
            ●原文显示「彼此关怀」的目的是「为要激发爱心与善行」。
            ●「激发」:「促进」、「鼓动」。
            ●「爱心与善行」:意思是「由爱心生出的善行」。
            ●「停止」、「劝勉」:原文的时态都是现在式,表达「持续不断的
                                  动作」。
            ●「不可停止聚会」:「不可持续放弃聚会」、「不可习惯性的停止
                                聚会」。
            ●「知道」:「看见」、「基于明确的迹象而观察得到」。
            ◎这里提到的「不要停止聚会」,并非一次也不能不去主日崇拜,而是
              要基督徒不要习惯性的停止聚会。并且也阐明了基督徒聚会的内容不
              是用来宣告律法捆绑信徒或者是随意聊天,而是要「彼此关怀」、「
              激发爱心与善行」、「彼此劝勉」(劝勉彼此持守信仰)。这是当我
              们要用这段经文劝人来主日礼拜时得要先思考的,会不会我们不是关
              心弟兄的属灵状况,而不过是为了维持一个「形式」与「律法」。
            ◎在 10:19-25 的劝勉中,作者把「信望爱」三个美德都提到了。
经文:

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因为我们知道谁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又说:「主要审判他的百姓。」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 10:26-10:31

注释:

  二、警告:不可故意干犯基督( 10:26-31 )
    (一)得知真道以后,如果故意犯罪,就没有赎罪祭,只能等待灭亡了。 10:26-27 
          ●「得知真道」:「领受真理的知识」(新译本)。亦即成了基督徒。
          ●「真理的知识」:在教牧书信中指的是「归信基督的行动所包含的对上
                            帝决定性的知识」,亦即拥有了这知识,就成了基督
                            徒。
          ●「故意」:「甘心乐意的」。
          ●「犯罪」:原文的时态指的是「持续性的犯罪」。
          ●「烈火」:原文直译是「火的烈怒」,亦即「用火表达出来的烈怒」。

    (二)如果干犯摩西律法都必须被治死,那践踏更尊贵的神儿子与圣灵,岂不应
          该承受更重的刑罚。  10:28-29 
          ●「干犯」:原文是「废弃」,意思是否认律法的权威,将此律法当成是
                     「无效」。
          ●「要受」:原文是「配受」。
          ●「践踏」、「将....当作」、「亵慢」:原文时态表示这些都是已经做
                                                了的事情。
          ●「践踏」神的儿子:可能表达「把珍贵的东西视为毫无价值,并以鄙夷
                              的态度视之」。
          ●「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指的应该是「把基督十字架的舍命当
            成平凡」。对应于「分别为圣」,「当成平常」的意思就是「视为俗物
            」或者「不适合归于上帝」。
          ●「亵慢」施恩的圣灵:「侮辱」。
          ●「施恩的圣灵」:原文是「恩典之灵」。
          ◎「践踏神的儿子」、「将基督的血当作平常」、「亵慢施恩的圣灵」,
            都是来形容 10:26 的「故意犯罪」行为。
          ◎这里的警告由字面上看起来应该也是指「真基督徒」的背道。不过和
             来 6 的警告一样,这是对收信人的预先警告,不管收信人是真基督
            徒还是假基督徒,谨慎自己不把上帝的恩典当作无效,是很重要的。
            真基督徒能够透过圣灵的保守避免这罪行,有这趋向的「类基督徒」
            (很像真基督徒的非基督徒),也能够因为这警告坚定自己的信仰,
            走向真基督徒的道路。

    (三)审判者是上帝,他是公义的,必然会报应。而落在上帝的报应里,是可怕
          的。  10:30-31 
          ●「知道谁说」:原文是「知道曾如此说的那一位」,指的是「上帝」。
          ◎许多基督徒强调爱胜过公义,以至于忘记上帝也是公义的。这里很清楚
            的提醒我们,那位慈爱替我们预备救赎计画的的上帝也是「公义的」,
            他一定会处理「故意犯罪」的事情。而不会随便任凭背道的事情发生。

经文:

你们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后所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一面被毁谤,遭患难,成了戏景,叫众人观看;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因为你们体恤了那些被捆锁的人,并且你们的家业被人抢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因为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只是义人(有古卷:我的义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后,我心里就不喜欢他。我们却不是退后入沉沦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灵魂得救的人。 10:32-10:39

注释:

  三、当追念往日、持守所信( 10:32-39 )
    (一)往日收信者忍受各样苦难  10:32-34 
          1.要回想往日忍耐苦难的日子,自己受苦,也陪伴受苦的人。 10:32-34 
            ●「追念」:「积极的回想」。原文的时态是现在式,表示这是作者
                        希望读者不断做的事情。
            ●「争战」:原文是「竞赛」,亦即是「在竞技场内斗争」。这里表
                        达读者忍耐和苦难的斗争。
            ●「毁谤」:「辱骂」,此字和「患难」都是复数型态。
            ●「患难」:「外来的逼迫」。
            ●「成了戏景」:原文意义是「公开的使人成为被耻笑、受羞辱的目
                            标」。并且原文时态显示这是一种「时常发生」的
                            情况。
            ●「受」:「遭遇」、「生活」。亦即表达「生活在同样苦难中」。
            ●「陪伴」:「同有」、「与....一同有分」。因此这里表达的并不
                        只有「陪伴」的意思,而包含有「一同有分于苦难」的
                        意思。

          2.收信人为了更美的产业宁愿放弃世上的产业,并忍受苦难。 10:34 
            ●「体恤」:「同情」,是一种「感同身受」的经历,同时有给予实
                        际帮助的含意。
            ●「抢去」:「抢夺」。
            ●「甘心」:「带着喜乐的」。

            ◎这些收信人曾经忍受公开的侮辱,并与苦难中的众弟兄姊妹一同有分
              ,这是何等伟大的勇气。然而这些人终究还是失落了原有的勇气与积
              极,这是我们也应该要警醒的。

    (二)应该持守勇敢的心,忍耐到底,以致得救。  10:35-39 
          1.应该持守勇敢的心。  10:35 
            ●「丢弃」:扔掉一件东西,好像那东西是毫无价值似的。

          2.要忍耐行完神的旨意,就会得到所应许的。 10:36-37 

          3.义人要因信得生,而退后就进入沈沦,基督徒应该不是会退后以致沈
            沦的人。 10:38-39 
            ●「退后」:「退缩」、「胆怯」。
            ●「退后入沉沦」:「退缩以致灭亡」。
            ●「得救」:原文是「获得」的意思。
            ●「灵魂得救」:比较好的翻译是「获得生命」。
            ◎ 10:37-38 引用七十士译本的 哈 2:3-4  赛 26:20 
              ,组合成一段劝勉读者依赖信心而活以得应许,而不胆怯退缩
              而沈沦。
经文: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古人在这信上得了美好的证据。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藉神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 11:1-11:3

注释:

  四、历代信徒信心的榜样( 11:1-40 )
    (一)论信心  11:1-3 
          1.信心带给人真实感与把握。 11:1 
            ●「所望之事」:「所盼望的事」。
            ●「实底」:指一样事物背后的「实体」。
            ●「未见之事」:原文是「所不见的事」。
            ●「确据」:「确证」、「明证」。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信心赋予所盼望的事一个实体。
            ●「信心是未见之事的确据」:信心是看不见的事情的确证。
            ◎此段不是要说明信心的严格定义,而是要表达信心所带来的功效。并
              非没有信心就不会有客观的「所盼望的事」和「看不见的事」存在,
              而是信心带给人对这些「人们捉摸不到的事物」有主观的确据与真实
              感。

          2.我们的信仰前辈因着信得到上帝的赞赏,而我们也因为信,明白上帝是
            造物者。  11:2-3 
            ●「古人」:原文是「长者」,应该是「前辈」的意思。
            ●「得了美好的证据」:「得了褒扬」、「得到了称许」。
            ●「诸世界」:指的应该是「宇宙」。
            ●「神话」:「神的话」。
            ●「知道」:原文是「明白」,意思是「经理性思考而认识一件事」。
            ◎「这样....」:意思是透过信心的眼光,我们得到一个真理,就是宇
                            宙不是由可见的物质元素来的。
经文:

亚伯因着信,献祭与神,比该隐所献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称义的见证,就是神指他礼物作的见证。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以诺因着信,被接去,不至于见死,人也找不着他,因为神已经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经得了神喜悦他的明证。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挪亚因着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见的事,动了敬畏的心,预备了一只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从信而来的义。 11:4-11:7

注释:

    (二)信心的实例―洪水前  11:4-7 
          1.亚伯的献祭。 11:4 
            ●「得了称义的见证」:原文是「他被见证为义」,意思是「他被上帝
                                  称许为义人」(新译本)。
            ●「指他礼物作的见证」:「藉着为他的供物作证」。意思是「上帝藉
              着悦纳亚伯的祭物来称许亚伯是义人」。
            ◎这一段引自 创 4:3-7 ,神悦纳亚伯的祭物可能有两种解释:
              (1)亚伯是特地预备羊群中最好的来献祭,而该隐只是随便拿土产来
                 敷衍。
              (2)上帝是先悦纳「亚伯」这个人然后才是他的供物,亚伯和亚伯的
                 供物是不能区分的。悦纳的关键并非是供物的种类,而是奉献供
                 物的人。
              第二点涵盖第一点,并且合乎希伯来书的上下文,因此较为可取。
            ◎「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指的应该是「亚伯的事迹
              被记录在圣经上,直到今日仍然透过圣经向世人说话」。

          2.以诺被上帝接去。  11:5-6 
            ●「见死」:「经历死亡」的意思。
            ●「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原文是「因为」。
            ●「信有神」:「信上帝存在」。
            ●「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信上帝对寻求他的人是支付工资者
                                        」。亦即上帝对于那些努力寻求认识
                                        和亲近他的人会给予对应的赏赐。
            ◎这一段引自 创 5:21-24 。七十士译本翻译旧约圣经时把「以
              诺与神同行」译成「以诺得到神的喜悦」,把「上帝把他取去,他就
              不在了」译成「人也找不着他,因为上帝把他迁去了」。
            ◎这一段的思路是:以诺被上帝接去,没有经历死亡,因为圣经说「
              以诺得到神的喜悦」,而人除非信上帝,不可能得到上帝的喜悦,
              所以我们可以说「以诺因信被上帝接去」。

          3.挪亚建方舟。  11:7 
            ●「未见的事」:「尚未看见之事」,与第一节的「未见之事」不同。
                            指的是目前没有看见,未来就会看见的事。
            ●「预备」:「制造」、「建造」。
            ◎这一段引自 创 5:28-9:29 。
            ◎挪亚对上帝的敬畏与顺从表现,更突显出当代的人的不信是如何罪大
              恶极。
            ◎而这一段的「义」以及亚伯的「义」,指的可能不是保罗因信称义的
              义,而是比较笼统的「正义」或「在神眼中看为正」的「义」。
经文: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像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经营所建造的。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所以从一个彷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亚伯拉罕因着信,被试验的时候,就把以撒献上;这便是那欢喜领受应许的,将自己独生的儿子献上。论到这儿子,曾有话说:「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他以为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彷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以撒因着信,就指着将来的事给雅各、以扫祝福。雅各因着信,临死的时候,给约瑟的两个儿子各自祝福,扶着杖头敬拜神。约瑟因着信,临终的时候,提到以色列族将来要出埃及,并为自己的骸骨留下遗命。 11:8-11:22

注释:

    (三)信心的实例―以色列的族长  11:8-22 
          1.亚伯拉罕因着信离开家乡,往应许之地作客。他等候上帝所应许的产
            业。 11:8-10 
            ●「蒙召」:原文的时态显示亚伯拉罕一蒙召就立刻遵命出去。
            ●「将来要得」:「将来命定要得」。
            ●「作客」:「暂居」。
            ●「等候」:原文的时态显示亚伯拉罕是「继续不断的等候着」。
            ●所「经营」:「设计」。
            ◎「亚伯拉罕」:原名「亚伯兰」,原来住在迦勒底的吾珥,此城位居
                            现今伊拉克南部,接近幼发拉底河河口。后来和其父
                            亲迁居到位于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哈兰」,此两城的
                            主要神只都是「月神」。
            ◎在当时依赖团体生活的背景中,亚伯拉罕蒙上帝呼召就毅然离开自己
              所居住的地方和亲族,而且到了上帝应许要给他的地方,他还是过着
              居住帐棚的游牧生活。他这样的顺服显示出他耐心的等待上帝所应许
              的产业,即使自己一生漂泊,也不在乎。

          2.亚伯拉罕因着信能够在众多不利的条件下生子,并拥有大量的子孙。
             11:11-12 
            ●这一段有许多争论,不过比较可能的解释是「亚伯拉罕因着信,即使
              撒拉不孕、自己也过了生育的岁数,还是得了生育能力....」。
            ●「生出」:「出现」、「兴起」、「传下来」。

          3.这些有信心的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到所应许的。却仍然坚持
            要等待迎接更美的家乡,而不选择退回原来的地方。因此上帝乐意被称
            为这些人的神,也为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11:13-16 
            ●「从远处望见」:原文是「从远处望见它们」,亦即从远处望见应许
                              的实现。
            ●「欢喜迎接」:「从远处表示欢迎」。
            ●「在世上」:「在地上」。
            ●「客旅」:「异乡人」。
            ●「寄居的」:「客旅」、「暂时居留的访客」。
            ●「说这样话的人」:原文是「因为说这样话的人」。
            ●「他们若想念」:「而且他们若想念」。
            ●「羡慕」:「渴慕」。
            ●「家乡」:「父家」、「本地」,指「落地生根」、「传宗接代」之
                        地。
            ●「不以为耻」:有「公开承认」、「公开作证」的意思。
            ●「被称为他们的神」:意思不是这些人称为神,而是上帝被称为「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
            ◎上帝透过被称为「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来公开承认这群有
              信心的人,因为上帝也已经为他们预备好天上更美的家乡,这些人
              将进入永生,因此上帝也将永远是他们的上帝。

          4.亚伯拉罕因着信献上以撒,虽然他知道上帝应许由以撒生的才是亚伯
            拉罕的后裔。而他信上帝能叫人由死里复活,而他自己也有如得到一
            个死里复活的儿子一样。  11:17-19 
            ●「自己独生的儿子」:原文是「那独一的」,并不一定指「独生的」
                                  (可以指「独一无二的」、「特殊的」)。
            ●「以为」:「认定」、「认为」。
            ●「得回」:原意是「领了回来」。表达出以撒已经是献给上帝了,而
                        不再属于亚伯拉罕,而后来是亚伯拉罕由上帝那里领回以
                        撒。

          5.以撒、雅各、约瑟都因着信祝福后代或者为自己的遗骨预作安排。
             11:20-22 
            ●「杖」:和「床」字的子音相同,而当时希伯来文原文是没有母音的
                      ,因此有些圣经翻译成「床」,而七十士译本翻译成「杖」
                      ,而希伯来书的作者就是引用七十士译本的翻译。

经文:

摩西生下来,他的父母见他是个俊美的孩子,就因着信,把他藏了三个月,并不怕王命。摩西因着信,长大了就不肯称为法老女儿之子。他宁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他因着信,就守(或译:立)逾越节,行洒血的礼,免得那灭长子的临近以色列人。他们因着信,过红海如行干地;埃及人试着要过去,就被吞灭了。以色列人因着信,围绕耶利哥城七日,城墙就倒塌了。妓女喇合因着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 11:23-11:31

注释:

    (四)信心的实例―摩西和以色列百姓  11:23-31 
          1.摩西的父母因信藏匿摩西三个月。 11:23 
            ●「俊美」:可能是「非常俊美」或「被上帝所喜爱」的意思。在这里
                        作者应该是取后者的意义,而表达出摩西的父母看出上帝
                        在摩西的身上有特别的心意,才保护这小孩。

          2.摩西因着信与上帝的百姓认同,放弃王宫的荣华。 11:24-26 
            ●「不愿暂时享受罪中之乐」:「不愿暂时享受罪」。
            ●「为基督受的凌辱」:原文是「基督受的凌辱」。亦即摩西当时与上
                                  帝百姓同受凌辱,有如基督为上帝百姓受的凌
                                  辱一样。
            ●「想望」:「全神注视」、「全神注目」。并且原文的时态显示这是
                        一种「不断的全神注视」的举动。

          3.摩西因信离开埃及,不怕国王的愤怒。 11:27 
            ●「他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他好像继续不断的看见....
                                               」。
            ◎此处应该是指 出 2:14-15 的事情而不是指摩西带领以色列
              人出埃及的事。不过 出 2:14 提到摩西便惧怕,大概是作
              者把 出 2:15出 2:14 切断,认为摩西到米甸与 出 2:14 
              的惧怕杀人的事情败露并没有直接关系。

          4.因信有逾越节、过红海等事件。  11:28-29 
            ●「临近」:「触摸」、「侵犯」、「杀」的意思。

          5.以色列人因信攻下耶利哥城,而喇合因信得救。  11:30-31 
            ●「围绕」:「绕行」、「绕着而行」。
            ●「妓女」:原文是指一般妓女,而非指「神妓」。
经文:

我又何必再说呢?若要一一细说,基甸、巴拉、参孙、耶弗他、大卫、撒母耳,和众先知的事,时候就不够了。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有妇人得自己的死人复活。又有人忍受严刑,不肯苟且得释放(原文是赎),为要得着更美的复活。又有人忍受戏弄、鞭打、捆锁、监禁、各等的磨炼,被石头打死,被锯锯死,受试探,被刀杀,披着绵羊、山羊的皮各处奔跑,受穷乏、患难、苦害,在旷野、山岭、山洞、地穴,飘流无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 11:32-11:38

注释:

    (五)其他的信心实例  11:32-38 
          1.因为信心获得胜利。  11:32-34 
            ●「我又何必再说呢」:「我还要说什么呢?」。
            ●「制服」:「征服」。

          2.因为信心忍受苦难。  11:35-38 
            ●「苦害」:「虐待」。
            ◎这一些记载有些可能与当日马加比时代有信心的犹太人的遭遇有关。
              因为七十士译本中也包含马加比时代的记载。
            ◎这世界的人想要除去这些有信心的人,用各样的苦难来对待他们,
              然而在作者的眼中,这些人反而是这世界不配有的人。
经文:

这些人都是因信得了美好的证据,却仍未得着所应许的;因为神给我们预备了更美的事,叫他们若不与我们同得,就不能完全。 11:39-11:40

注释:

    (六)结论:上文的信心见证人,都得到上帝的称许,但仍然没有获得所应许的
                ,因为上帝的计画是要他们与我们一同得那更美的事。 11:39-40 
          ●「这些人」:原文是「所有这些人」。
          ●「得了美好的证据」:「获得了称许」,亦即「获得了上帝的称许」。
经文: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或译:仰望那将真道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你们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12:1-12:3

注释:

  五、当仰望基督,忍受管教( 12:1-13 )
    (一)忍耐奔跑天路  12:1-3 
          1.既有这么多的见证人,就应该忍耐奔跑前面的道路。 12:1 
            ●「围着」:「环绕」,作者是用竞技场观众的图像来形容这些见证
                        人以过来人身份注视读者奔跑。
            ●「重担」:指「赛跑的运动员所须要卸下的重量」。
            ●「存心忍耐」:「以坚忍的心」。
            ●「路程」:「赛程」,此字原意是指「运动会」,后指「运动会中的
                        一个项目」,由上文中的「跑」字可以推测出作者的意思
                        应该是指「赛跑」。
            ◎此处的重担应该就是指「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当时的赛跑者都是裸
              跑,所以「放下重担」和「脱去罪」应该是一种重言法。

          2.应该注视耶稣,他也是为了将来的喜乐,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变得到
            尊荣的地位。  12:2 
            ●「仰望」:「注视」。
            ●「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原文是「耶稣为信心的创始者和完
                                            成者」。
            ●「创始」:「元帅」、「领导者」。
            ●「成终」:「完成者」,此字可能是作者自己创造的字,指的可能是
                        「耶稣把信心完全的表达出来」、「耶稣把信心带到完全
                        的地步」。
            ●「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原文是「忍受了十字架」。

          3.基督徒要思想耶稣的忍耐,免得疲倦灰心。 12:3 
            ●「思想」:「计算」、「小心考虑」。
            ●「那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是指「耶稣」。
            ●「顶撞」:原文是指「敌对」、「反对」,而不只是语言上的「顶
                        撞」。
            ◎耶稣是我们的榜样和标竿,让我们在天国的跑道上可以注视并学习。
              好让我们可以获得鼓励,避免失去动力而疲倦灰心。
经文:

你们与罪恶相争,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再者,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更当顺服他得生吗?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分。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所以,你们要把下垂的手、发酸的腿挺起来;也要为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致歪脚(或译:差路),反得痊愈。 12:4-12:13

注释:

    (二)接受上帝的管教。  12:4-13 
          1.读者还没有面对死亡的压力,并且忘记上帝可能会管教自己的儿女。
             12:4-6 
            ●「相争」:「斗争」。
            ●「抵挡」:「抵抗」。
            ●「罪恶」:依上下文来看,应该是指「罪人」,或敌对基督的势力,
                        而不是指「内心的犯罪趋势」。
            ●「你们又忘了」:也可以翻译成「难道你们忘记了」。
            ●「忘记」:原文是「完全忘了」。
            ●「我儿....不可灰心」:引自七十士译本 箴 3:11-12 。
            ●「管教」:含有「教养、教育、训练」,「责备、改正」、「责罚
                        」、「惩戒」的意思。
            ●「轻看」:「轻视」、「不以为意、若无其事」。面对管教,还是
                        决定走自己的路。
            ●「责备」:「更正」。
            ●「灰心」:「心灰意冷、失去斗志」。面对管教,立刻觉得上帝不
                        公平或要求太过苛刻,于是就丧失斗志。
            ●「收纳」:也有「喜爱」的意思。
            ◎这里是采用古代拳击赛的比喻来说明读者与敌对势力的抗争。暗喻读
              者还没有面对基督所面对的十字架苦难,就已经准备灰心疲乏了。
            ◎作者又表明读者目前所受的苦难,不过是上帝的管教,是上帝爱读者
              ,当读者是儿女的明证。因此不要轻视上帝爱的表现或对上帝的管教
              压力觉得灰心。

          2.所有的儿子都会被管教,管教是上帝把读者当真正的儿子看待的结果。
             12:7-8 
            ●「你们若不受管教」:意思是「如果你们没有管教」,而不是「如果
                                  你们拒受管教」。
            ●「私子」:指「私生子」。当时背景中,家长没有管教训练私生子的
                        必要。这里并非用来指上帝有私生子,而是用来与「儿子
                        」对照用。

          3.我们敬重管教我们的肉身父亲,对于上帝的管教就应该更加顺服,因为
            上帝管教我们是希望我们得到好处,在上帝的圣洁上有分。 12:9-10 
            ●「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原文是「我们曾有肉身的父亲作管
                                            教者」。
            ●「万灵之父」:是用来与「肉身的父亲」当对比,可能并没有太多的
                            特殊涵意。
            ●「得生」:「获得永生」。
            ●「在他的圣洁上有分」:比较可能是指着基督徒最后可以在新天新地
                                    中分享上帝的生命和圣洁的品行。
            ◎肉身的父亲只是「暂时的」而且是「按着他们认为好的」来管教我们
              ,而上帝却是「长久的」而且是「为我们的好处」来管教我们,因此
              我们更应该欢喜忍受,并在其中学习。

          4.管教当时人会觉得痛苦,但会带来义与平安的结果,所以要振作起来,
            不要因为管教灰心了。 12:11-13 
            ●「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一切的管教,在当时似乎不是
              乐事,而是苦事」。
            ●「发酸的腿」:直译是「瘫痪的膝盖」,意思是「软弱的膝盖」。
            ●「也要为自己的脚,把道路修直了」:直译是「你的们脚应履行正直
              的路」。而这里的意义是「你们的脚应该走在笔直的路上」,亦即应
              该要往目标直奔。
            ●「瘸子」:应该是指读者中软弱的弟兄姊妹,已经疲累灰心可能会偏
                        离真道的人。
            ◎虽然在管教中,人总是会觉得痛苦,但是我们知道管教的意义与上帝
              透过管教所表达出来的爱,就应该笔直的往目标前进。这样不但为了
              自己好,也能够帮助软弱的人可以受鼓励而起来一同奔跑天路。
经文:

你们要追求与众人和睦,并要追求圣洁;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又要谨慎,恐怕有人失了神的恩;恐怕有毒根生出来扰乱你们,因此叫众人沾染污秽;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他因一点食物把自己长子的名分卖了。后来想要承受父所祝的福,竟被弃绝,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这是你们知道的。 12:14-12:17

注释:

  六、警告:不可拒绝神( 12:14-29 )
    (一)不要拒绝神的恩典  12:14-17 
          1.要竭力追求平安和圣洁。 12:14 
            ●「追求」:「努力、竭力寻求」,而原文的时态显示这是一种持续
                        「竭力追寻」的态度和行动。
            ●「要追求与众人....」:翻译为「与众人一起追求....」比较合适。
            ●「和睦」:应该译为「平安」。意义比较接近是「救恩上的平安」,
                        亦即要追求紧握住救恩与这救恩终将引致的平安。
            ●「圣洁」:指的应该是「实际生活行为上的圣洁」。
            ●「见主」:可能同时指着「今生与神的交往」与「来生见主面」,不
                        过后者比较可能。
            ◎作者应该是认为一个得救者应该同时会有圣洁的生活,因此「圣洁生
              活」正是基督徒的标记,如果没有这种标记,信仰的真实性便有问题
              ,所以「若非圣洁没有人能见主」。

          2.要小心避免有人失掉上帝的恩典,成为背道者累及大家。 12:15 
            ●「要谨慎」:「要小心」。
            ●「失了神的恩」:即是「失去了上帝的恩典」、亦即「没有得救」。
            ●「毒根」:「苦根」、「结出苦果的根」,这里是引用七十士译本
                        的 申 29:17 ,该处的「苦根」是指「随心所
                        欲去拜异国神明的人」,在这里应该是指「心中已经偏
                        离上帝,犯了背道之罪」的人。
            ●「扰乱」:不是「造成混乱」,而是「累及」、「引起麻烦」。
            ●「沾染污秽」:比较可能的是指「礼仪上的污秽」,一个背道的人
                            会让教会作为「圣洁群体」的性质受到亏损。

          3.要避免有人像以扫一样的淫乱和贪恋世俗,以致后来悔改无门。 12:16-17 
            ●「恐怕有淫乱的,有贪恋世俗如以扫的」:原文直译是「免得有淫乱
              者和不虔者如以扫」。
            ●「贪恋世俗」:「不虔」。
            ●「一点食物」:可以翻译成「一次的吃用」、「一餐饭」。
            ●「后来」:原文是「甚至后来」。
            ●「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门路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原文是「他
              没有找到悔改的机会,尽管他带着眼泪寻求它」。
            ●「悔改的机会」:可能指「让以撒改变心意」或者指「上帝没有把悔
                              改的机会给以扫,让他可以就藐视上帝恩典的罪来
                              悔改」或者指「以扫没有悔改的余地」。
            ◎一方面要积极的紧握住救恩并过圣洁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消极的小心
              有背道的人会累及整个群体,并小心避免因为自己的欲望导致悔改无
              门。
经文:

你们原不是来到那能摸的山;此山有火焰、密云、黑暗、暴风、角声与说话的声音。那些听见这声音的,都求不要再向他们说话;因为他们当不起所命他们的话,说:「靠近这山的,即便是走兽,也要用石头打死。」所见的极其可怕,甚至摩西说:「我甚是恐惧战兢。」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有审判众人的神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并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 12:18-12:24

注释:

    (二)西乃山与锡安山的比较  12:18-24 
          1.旧约西乃山的经验是令人战兢恐惧的。 12:18-21 
            ●「火焰」:「有火烧着的东西」。
            ◎这一段是取材自 出 19:16-19  20:18-21  申 4:11-22  5:22-27 
              。
            ◎西乃山的经验是令人恐惧战兢的,上帝似乎是令人无法亲近的,连
              摩西都觉得恐惧。这就是旧约。

          2.新约的天上锡安山是更好更美的、更荣耀的。 12:22-24 
            ●「锡安」:耶路撒冷被大卫攻陷前的名字。后来大卫把这里变成以色
                        列的宗教中心,这地方被看成是「上帝的所在」、「上帝
                        的子民的所在」、「神与其子民相会的地方」。
            ●「千万」:字义是「一万」,引伸为「无数」之意。
            ●「那里有千万的天使,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应
              该译为「在那里有千万的天使聚集,有名字登记在天上众长子的集会
              」。
            ●「共聚」:「节庆集会、欢乐的聚会」。
            ●「总会」:「集会」、原文常用来指「教会」不过这里的意思应该是
                        「集会」。
            ●「诸长子」:指的比较可能是「所有得救者的总集合」。
            ●「被成全之」:「使之完全」的完成式被动语态,亦即这些人不是自
                            己达到完全,而是被耶稣的献祭所成全的。
            ●「义人的灵魂」:指的应该是「所有死去的信徒」。
            ●这血所「说」的:原文的时态显示耶稣的血「不断的说」。
            ◎而新约的锡安山却是一个欢庆的聚会,是天使和得救者与上帝同在的
              美好景象。显然新约的信徒所领受的是远超越旧约的西乃山经验的。

经文:

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因为,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当时他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如今他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这再一次的话,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12:25-12:29

注释:

    (三)不可拒绝听神的声音  12:25-29 
          1.因此读者要谨慎,不可弃绝向读者发言的上帝。因为在地上发言警戒
            人的话都有功效,更何况是上帝由天上发言警戒。 12:25 
            ●「向你们说话的」:「说话」原文的时态显示这是「不断的说话」,
                                这里指的应该是「上帝」。
            ●「在地上警戒他们的」:指的是「摩西」或者是「上帝在旧约中启示
                                    的方式」。
            ●「警戒」:「宣布启示」。

          2.在旧约时,上帝的话震动了地,到了新约。上帝的话不只要震动地,也
            要震动天,也就是震动一切受造之物。  12:26-27 
            ●「再一次我不单....」:这一段引自七十士译本的 该 2:6 。
            ●「这再一次的话」:原文是「『再一次』这话」。
            ●「挪去」:「被移开」、「被除去」。
            ●「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比较好的翻译是「
              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被除去」。亦即那些「被震动
              的」,本质上就是「受造之物」。
            ●「不被震动的」:原意是「不能震动的」。

          3.读者既然享有不能被震动的国度,应当感恩、虔诚敬畏的来事奉神,
            因为我们的上帝是烈火。 12:28-29 
            ●「得了」:原文的时态显示读者正处于「得到永恒国度」的过程中。
            ●「烈火」:原文是「吞灭的火」。
            ◎读者既然有了特别的身份,享有永恒国度,就不应该不听上帝的发言
              ,硬是要回到以往的西乃山律法中。而应该用感恩的心,虔诚而敬畏
              的事奉上帝,因为这位施恩发言的神,也是审判的主。
经文: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你们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好像与他们同受捆绑;也要记念遭苦害的人,想到自己也在肉身之内。婚姻,人人都当尊重,床也不可污秽;因为苟合行淫的人,神必要审判。你们存心不可贪爱钱财,要以自己所有的为足;因为主曾说:「我总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所以我们可以放胆说:主是帮助我的,我必不惧怕;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13:1-13:6

注释:

  七、信徒该做的事( 13:1-19 )
    (一)生活性的教导  13:1-6 
          1.要存相爱的心,接待客旅。  13:1-2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直译是「让弟兄的爱长存下去」、
                                            「让弟兄的爱继续下去」。
            ●「接待了天使」:指的是亚伯拉罕( 创 18 )和罗得( 创 19 
                              )的事迹。这里的意义应该是读者可能会发
                              现所接待的客旅对自己来说有如是上帝的使者,带
                              来上帝的信息和福气。
            ◎当时的客店昂贵又不安全,而且声名狼藉。当时开客店和开妓院被看
              做是差不多的事情,因此早期的宣教士都依赖信徒接待。

          2.要记念被捆绑的人,和遭受苦害的人。  13:3 
            ●「记念」:原文的时态显示这是「继续不断的记念」,而且此字不单
                        指思想上的「记起」或「怀念」,而且也指行动上的表达
                        。
            ●「被捆绑的人」:「被囚禁的人」。
            ●「遭苦害的人」:「受虐待的人」。
            ◎在当时坐牢的人须要亲友供应他们物质上的需要。
            ◎我们是否也关心软弱者的需要呢?

          3.要尊重婚姻,不可行淫。  13:4 
            ●「床也不可污秽」:就是「不可奸淫」的意思。
            ●「苟合」:「婚前的淫行」。
            ●「行淫」:「婚后的淫行」。

          4.不可贪心,以主为满足。因为上帝曾应许看顾我们,以致于我们可以
            坦然信靠他。 13:5-6 
            ●「主曾说....」:原文是「他自己曾说....」。该段可能引自七十士
              译本的 申 31:6,8  书 1:5  代上 28:20 。
            ●「所以」:原文是「以致」。
            ●「放胆」:「有充分的勇气」。
            ●「主是帮助我的」:原文是「主是我的帮助者」。
            ◎贪心有时候是来自「没有安全感」,而基督徒既然深知上帝必保守,
              就应该坦然以现状知足,而不必贪恋不属于自己的财物。
经文:

从前引导你们、传神之道给你们的人,你们要想念他们,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耶稣基督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因为人心靠恩得坚固才是好的,并不是靠饮食。那在饮食上专心的从来没有得着益处。我们有一祭坛,上面的祭物是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不可同吃的。原来牲畜的血被大祭司带入圣所作赎罪祭;牲畜的身子被烧在营外。所以,耶稣要用自己的血叫百姓成圣,也就在城门外受苦。这样,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我们在这里本没有常存的城,乃是寻求那将来的城。我们应当靠着耶稣,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只是不可忘记行善和捐输的事,因为这样的祭是神所喜悦的。你们要依从那些引导你们的,且要顺服;因他们为你们的灵魂时刻警醒,好像那将来交帐的人。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不致忧愁;若忧愁就与你们无益了。请你们为我们祷告,因我们自觉良心无亏,愿意凡事按正道而行。我更求你们为我祷告,使我快些回到你们那里去。 13:7-13:19

注释:

    (二)宗教性的教导  13:7-17 
          1.要以以前引领读者的属灵领袖之信心为榜样。 13:7 
            ●「从前」:表示这些属灵领袖已经死亡了。
            ●「引导你们....的人」:在七十士译本中指的是「政治和军事领袖」
              ,而在新约中曾用来指「属灵的领袖」
            ●「留心看」:原文的时态显示这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回想」。
            ●「为人的结局」:比较好的解释是「一生的成果」。
            ●「效法他们的信心,留心看他们为人的结局」:原文是「你们要观察
              他们一生的成果,要效法他们的信心」(新译本)。

          2.耶稣基督不改变,所以不要被其他外来的教训所勾引,特别应该注意
            那些在饮食上作文章的教训。  13:8-9 
            ●「你们不要被那诸般怪异的教训勾引了去」:原文的格式显示作者
              认为读者的确有「被勾引去」的危险。
            ●「诸般」:「各种」、「各样」。
            ●「怪异的」教训:原文是「外来的」。
            ●「恩」:指「上帝的恩典」。
            ●「心....得坚固」:「有一个健全的心灵」。
            ●「靠饮食」:原文意义是「靠着领受某些食物」。当时散居于巴勒
              斯坦以外的犹太人遵守一些特别而有祭祀意义的聚餐,称之为「相
              交的饭」,是仿效圣殿献祭后献祭者分享祭品的做法。此处可能就
              是指这种表达与圣殿的敬拜者团结一致的聚餐活动。
            ●「那在饮食上专心的」:直译是「那些行在这些中的人」。
            ●「从来没有得着益处」:表达出这种聚餐活动并不能对参与者在救
                                    恩方面提供任何贡献。

          3.我们拥有超越的基督替死之祭,应当效法基督忍受苦难。 13:10-13 
            ●「祭坛」:指的比较可能是「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献祭」。
            ●「那些在帐幕中供职的人」:指的是「犹太的祭司」。
            ●「原来」:原文是「因为」。
            ●「出到营外」:「营」字暗指犹太教,出到营外,指的就是离开犹
                            太教信仰。
            ◎作者在此提到我们并非少了一个祭坛,而是拥有一个祭坛是犹太祭
              司们不能分享的,那就是耶稣基督十字架的献祭。即使是预表耶稣
              基督赎罪祭的「赎罪日之赎罪祭」,祭司也无法分享祭牲,更不用
              说实体的耶稣基督替死之祭了。
            ◎当时的犹太教受罗马政府的保护,因此离开犹太教就是脱离罗马政
              府的保护,也很可能会受到更激烈的逼迫。而基督徒承受这种逼迫
              的理由跟耶稣被逼迫的理由一样,都是掌权者不信耶稣是弥赛亚。

          4.我们所要寻求的不是地上现存的城,乃是将来的城。 13:14 
            ●「寻求」:「以热切期待的心不断等候」。
            ◎在地上找不到列祖与先贤所盼望的「常存之城」、「永恒的城」,
              而我们是与信心先贤一样热切的期待那「将要来的城」,所以我们
              可以坦然离开地上暂时的犹太教信仰,认同于耶稣所受的凌辱。

          5.要靠主以颂赞、行善和捐输来献祭给神。 13:15-16 
            ●「靠着耶稣」:「藉着耶稣」。
            ●「颂赞为祭」:七十士译本就是指「感谢祭」,这祭是用来回应上帝
                            特别的恩典。
            ●「承认」:可以解释成「宣认」、「赞美」、「称谢」。
            ●「承认主名」:可以解释成「宣认上帝的名」或「赞美上帝的名」。
            ●「只是」:可以翻译成「但是」或「也」。
            ●「行善」:「对人有益的仁慈之举」。
            ●「捐输」:「分享」,指「在财物上帮助别人的慷慨行动」。
            ●「这样的祭」:「这一种的祭物」。
            ◎基督徒虽然没有繁复的献祭仪式,但我们也有应该要献给上帝的祭,
              就是颂赞、行善和捐输。不同于以往的献祭,我们不再期待用献祭来
              洗净自己的罪愆与良心,而是感恩且同时施恩给他人。

          6.要顺从引导信徒的教导者。 13:17 
            ●「那些引导你们的」:就是指读者中间的「属灵领袖」。
            ●「依从」:「服从」、「服从命令」、「同意别人的意见」。
            ●「顺服」:「顺服权柄」。
            ●「时刻」:「不断的」。
            ●「好像」:「有如」。
            ●「你们要使他们交的时候有快乐」:「好叫他们可以带着喜乐做这事
              」,意即「好叫领袖们可以带着喜乐交帐」。
            ●「忧愁」:原文是「叹息」。
            ●「无益」:是一种辞令式的用法,意义是「严重的损失」。

    (三)请求代祷,好让作者快回到读者那里  13:18-19 
          ●「我们」:可能是指「作者」和「作者的同工」。
          ●「愿意」:「渴望」的意思。
          ●「按正道而行」:「举止完善」、「道德操守没有瑕疵」。
          ◎为何作者在此提到「良心」和「行为」,并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答案,
            有人猜测可能是作者曾经被读者误解,不过臆测成分比较大。
经文:

但愿赐平安的神,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神,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他的旨意;又藉着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弟兄们,我略略写信给你们,望你们听我劝勉的话。你们该知道,我们的兄弟提摩太已经释放了;他若快来,我必同他去见你们。请你们问引导你们的诸位和众圣徒安。从意大利来的人也问你们安。愿恩惠常与你们众人同在。阿们! 13:20-13:25

注释:

  八、祝福与问安( 13:20-25 )
    (一)祝祷:愿上帝装备读者,使读者可以遵行上帝的旨意,使荣耀归给
          上帝。  13:20-21 
          ●「从死里复活」:「从死人中领出来」。
          ●「我主耶稣」:「我们的主耶稣」。
          ●「成全」:「使之完全」,有「补足」、「装备」等意思。
          ●「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比较好的翻译是「以一切的美物装备你
            们」。
          ●「他」:指「耶稣」或「上帝」。
          ●「荣耀归给他」:可能应该翻译成「荣耀是属于他的」。
          ●「阿们」:「确实地」。

    (二)结语与附带消息  13:22-23 
          ●「听」:「耐心接受」、「乐意的听」。
          ●「劝勉的话」:指整本希伯来书的内容。
          ●「你们该知道」:「你们要知道」,亦即「我要让你们知道」。

    (三)问安与祝福  13:24-25 
          ●「阿们」:原文很可能没有这个字。
重新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