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铜板的心意〉
文◎陈小小
那天在机场,一行人等候转机,地上有个黄澄澄的美金一分钱。看没人想捡,便弯下腰去将它拾起。捡过的铜板,不知有多少枚,但这可是我生平第一枚美金铜板呢!
仔细一看,上头刻著 IN GOD WE TRUST 「我们信仰上帝」,登时充满敬畏庄严的心情!这枚铜板,价值虽然不过台币3毛钱,但它有如实体福音单张,宣告著这世界有上帝。
翻到另一面,有三个小到不行的英文字E PLURIBUS UNUM ,几乎得拿放大镜来看。不解其意,回头查才知道是拉丁文,意为「万众一心」。据说是当年美国南北内战,死伤无数。人们认为战后必须团结、相互信任,便於铜板两面刻了这两条特殊的箴言。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因著信上帝,我们得以彼此互信,化伤痛为团结。
我超爱捡拾路上不起眼的小钱(大钱若捡了要交去警察局喔!),因它们总让我怀想年轻时候穷哈哈的日子。13枚台币一圆,就可以在学生餐厅点两样青菜、半碗白饭,然后配上免费喝到饱的热汤,打发一顿。25枚台币一圆,可买一条白土司,吃它一星期。圣经里,有段记载也跟铜板有关,更是令我读它千遍也不厌倦。
这是耶稣在世最后一段记载,时间正近犹太人的逾越节,相当於华人的农历年,圣殿里水泄不通,挤满以色列各地前来敬拜的人们。耶稣坐在圣殿库房的对面,看大家怎样投钱在奉献箱里。
很多有钱人投进许多钱;后来一个穷寡妇上来,投进两个小铜板。那是两枚犹太铜币,合起来约等於一枚价值最低的罗马铜币。这件事竟然重要到耶稣把他的门徒都给叫过来,好好地教导一番。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个穷寡妇所投进奉献箱的比其他的人都多。别人是从他们的财富中捐出有余的;可是她已经很穷,却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费用都献上了。」(马可福音十二章41-44节)
耶稣公开称赞的人不多,这位不知名的寡妇,就是因为两个小铜板而被赞许,并荣登圣经记载,留给千千万万历世历代的后人,缅怀学习的典范。可能有人会暗恨地想:「早知道,就投入更多的钱,便可以列在圣经,永垂不朽了呢!」
耶稣是如此看重两个小铜板背后的心意。但我的生活经验中,却发现一些人并没有同样的看见。曾亲眼目睹几位机构财务人员,收到百元捐款,嫌金额太少,嚷嚷抱怨著浪费人力开抵税收据。但,他们不明白,我个人很喜欢翻阅手上拿到的各个公益团体机构刊物、教会周报、非营利报章杂志上面所刊载的捐款或奉献明细。
每一笔小额捐款,总是让我去揣想主人是谁?是不是跟我们当年一样是个穷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3000元,仍尽力奉献300元?是不是一位家庭主妇,省下菜钱,大热天跑去邮局站著排队划拨?是不是类似圣经中那位穷寡妇,每月从救济金或是亡夫的抚恤金中拿出一部分来献给事工?
不过也有人是反过来看这些捐款明细表。有间神学院院长,因为学校财务困难,他把所得扣除税金之后,全额捐出。没想到有人看了捐款明细,反过来质询校方,为何给院长这么多的薪水?这人天真的以为每个人都只会奉献十分之一,自以为是地把这笔捐款乘以十回去,误以为这是院长的薪水。真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阿!
人生阅历越丰富,越是让我看重小额捐款。如果机构年收入100万元,我不希望是来自五笔20万元,而是希望有一千笔1000元。因为前者代表只有五个人认同这份事工,后者却代表有一千个人认同这份事工。捐款出手之前,奉献者的心早已与这个机构同在。他们绝对已先默默为机构附上祷告的代价有一段时日。如耶稣说:「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六章21节)
圣经中的寡妇看似穷酸的捐献,背后却是难得可贵、无人可比的心意。这段记载帮助我们矫正偏狭的眼光,学习用上帝的眼光,看重奉献者的心意更胜金额厚薄。也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在捐款的时候,究竟带著怎样的心情?是出自应付诸多人情世故,还是真心诚意地认同、肯定并支持这些事工?
(中信女人•女人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