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紧连、相依的新旧约信息〉
文◎陈凤翔
网路上有个笑话:世界上最互相信任的两个人就是高中老师和国中老师。国中老师说:「这个问题,等你们上了高中,高中老师就会教。」高中老师说:「这个问题,你们国中老师应该都教过。」
这个窘境同样出现在圣经的教学现场。世界上最互相信任的两个人就是旧约老师和新约老师。旧约老师觉得这些问题,等学生们到了新约那里,新约老师就会教。但新约老师则觉得这些问题,旧约老师应该都教过。结果有些重要课题漏接,于是,神学生从神学院毕业进入教会,讲台上的宣讲呈现了旧约与新约圣经信息无法连贯的窘境。
以耶稣教的主祷文为例,「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讲台上的信息,多是停留在新约圣经范畴。要理解其承载的丰盛内涵,必要回溯旧约。
《圣经活用手册:新旧约圣经文本解析、应用与教学》(Ryken's Bible Handbook)将新旧约信息扣得很紧实。新约书卷的专文〈耶稣的祈祷The Prayer of Jesus〉指出祈祷的基本走向是从「上帝的荣耀」(寻求天父的名为圣和天国的降临)到「我们的好处」(求每日的供应、每日的赦免和每日的保护),这带出了旧约书卷的涵意,阅读焦点就会放在「上帝的荣耀」,超过「我们的好处」。
接着注意到主祷文用的是「我们」,这是群体。再进一步说明,祷告是用复数形式表示(「我们的父」、「我们日用的饮食」、「免我们的债」、「救我们」等),这意味者主祷文为家庭式祈祷!这又带出另个重要的信息:犹太人的信仰传承并非现代个人主义式,而是群体式。这种群体是家庭或家族群体,而非会堂群体,有别于基督教的教堂群体。旧约的智慧文学箴言1:8-9:「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因为这要作你头上的华冠,你项上的金链。」父母才是主要的信仰传承者。但基督徒父母把信仰传承责任全数丢给教会的牧者,于是时下常见年轻人上不上教会的伪命题。
作者利兰・莱肯(Leland Ryken)是美国惠顿学院英文系的荣誉教授,他的儿子菲力・莱肯(Philip Ryken)是历史神学博士,大学读的是英文文学和哲学,两人皆擅长文学分析方法。因此,本书不同于其他圣经注释或参考工具书籍,而是透过以往较为读者忽略的圣经文学面向,帮助读者意识到圣经有着多样的文体——历史、法规、道德体系、故事、诗歌、预言、哲学、异象、谚语、书信主题和写作形式,不同的语言——希伯来文、亚兰文、希腊文,进而更整全通透理解阅读,帮助中文圣经读者一窥文字背后蕴涵的深意。
《圣经活用手册》并提出「双焦点」(bifocal)的阅读法:首先,进入圣经的世界,然后再通过(through)那个世界来看自己的世界,并紧记圣经故事的主角是三位一体的上帝。我在教学现场,也总是呼吁把上帝当主角的重要性。因为以人为主角,容易发生误读。好比,摩西看见一个埃及人打他的同胞。他见四下无人,就把埃及人打死。第二天却是自己的同胞在打架,故事情节暗指,难道摩西也要直接动手把其中一个打死?(出2:11-14)读者很容易用好莱坞电影的眼光来理解这段经文,觉得摩西是个英雄人物,忽略了摩西未审先判、夺人生命的罪恶,以及故事透过凶恶人的口,正确地指出摩西膨胀过头的骄傲:「谁立你作我们的领袖和审判官呢?」
阅读若不把上帝当主角,就容易把人物过分美化,并会错失最核心的信息。本书强调对上帝角色的刻划(characterization)要不断地探索,从这段经文中,我们对上帝的性格有何认识?(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character of God in this passage?)圣经的存在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使人看到我们需要救主,并相信耶稣基督为施行救恩而代赎、受死、复活。本书指出,保罗说提摩太是藉着「圣经」才得以「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后3:15),让读者留意到这里的「圣经」是旧约圣经!(当时还没有新约圣经)
καὶ ὅτι ἀπὸ βρέφους τὰ ἱερὰ γράμματα οἶδας, 且因为你从小认识圣经[神圣文本]
τὰ δυνάμενά σε σοφίσαι εἰς σωτηρίαν 就是能使你有智慧进入拯救
διὰ πίστεως τῆς ἐν Χριστῷ Ἰησοῦ. 通过在基督耶稣里的信。
旧约圣经就有着丰富的耶稣基督的信息、进入拯救的智慧,而非新约圣经才有!《圣经活用手册》即指出,不是只有新约每卷书有「本书对在基督里得救恩的圣经故事有何贡献」的段落,旧约每卷书也都有这个讨论。这正呈现了旧约与新约圣经信息连贯的整合性,旧约与新约圣经信息不漏接。
《圣经活用手册:新旧约圣经文本解析、应用与教学》Ryken's Bible Handbook 作者:利兰・莱肯(Leland Ryken)、菲力・莱肯(Philip Ryken)、詹姆斯・威霍特(James Wilhoit) 译者:杨长慧 出版社:校园书房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