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博物馆的路上〉
文◎tjm
喜欢博物馆或阅读过《我不在家,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爱上博物馆》等书的人,可知因著第四C产业―数位内容服务发展迅速,你可以告诉朋友们「我在家,在『网』博物馆的『路』上」呢?且有朝一日会有「爱上数位博物馆」的可能呢?
●共享数位资源
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数位典藏」观念,已被台湾、欧、美等科技先进国家重视,例如美国去年举行网路智慧会议(Web Wise Conference),以「共享数位资源」主题,制定全美图书馆与博物馆典藏数位化方针,而台湾国科会亦在2002年政府与民间合作,将「国家数位典藏专案计画」升级为国家型科技计画,目标是将国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数位化,且每年举办成果展,目前已经有不少成果,其中还真是包罗万象,除了一些我们常见的书画器物之外,也有动植物、地图、新闻、考古…等,非常值得大家去参考。
●跨越时空保存、查资料
数位典藏包含「数位化」与「易於查询取得」这两部分。藉由把重要的文物(包含影音、文字与图像)数位化,并且整理进入适当的资料库系统中,将会获得两大好处:一是使文物的存在可以因为数位化的缘故避免掉「损毁」、「褪色」、「老化」的问题,而且可以相当容易的被复制。二是透过网际网路与资料库的协助,使用者可以快速跨越时空限制,查询取得所需资讯。
此外,单单数位化还谈不上「数位典藏」,必须透过将这些数位化的资料整理进入适当的资料库系统中,才能让使用者「易於查询取得」。这部分的技术困难度较高,须具资讯专业人员的配合方能完成。
如此典藏的观念,逐渐更新民众对收藏的概念,传统上我们把自我收藏当作「财产」,不肯轻易释放出来,现今政府立起数位典藏的典范,美国好莱坞电影人工智慧(AI)亦勾勒出未来世界数位典藏的宏景―即所有人类文明资料都可被数位化呈现,且由只图书馆的查询系统机器人展示。
●展示与版权技术提升
为丰富数位展示内容,3D与多媒体技术普遍应用於生态与科学性质之数位典藏网站,并且利用影像压缩技术和图片浮水印植入技术,提升网页资料传输速度和资料所有权保护。举中央研究院网站下的「台湾老照片数位博物馆」和台湾大学执行的「淡水河溯源」计画为例:
(一) 台湾老照片数位博物馆
此典藏网站将所搜集约三万张的台湾老照片扫成高解析度的jpg档案,并压缩成网页所用的中解析度的jpg档案及thumbnail小图档,且开发网路图片浮水印技术,将资料库里每一张老照片图像植入浮水印。(网址:www.sinica.edu.tw/photo/)
(二)淡水河溯源
此计画以「虚拟实境展示区」,模拟三度3D立体展示空间,让观众在与资料互动的过程中认识与了解淡水河流域的地理与人文发展;且於网页资料搜寻区可透过数个不同种类的资料库,将台湾大学图书馆重要馆藏淡新档案,以及伊能文库、岸里大社文书、人类学系所藏等古文书资料,组成相片、地图、器物、书目、手绘图等资料库,使实体博物馆搜藏、教育与研究功能数位化。此为台湾各大学使用3D数位典藏技术的重要示范。(网址 :mars.csie.ntu.edu.tw/tamsui)
●前瞻教会数位典藏
数位典藏超越时空保存文物的价值应用在神学与福音上,教会界可透过自己拥有的文物数位化,保有实体文物所有权,并文物的影响力扩散出来。
虽然经过数位化的文物所传达的可能不及文物实体所能传达的多,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可能就已经够用了。例如:古本圣经,当然书本本身有其特殊的价值与意义,但如果我们能够把古本圣经的每一页照像数位化,放在网路上供人参考,是不是远比藏在安全的地方等候学者有需要跑去借用参考来得更有影响力?
而且文件、影音、图像数位化的成本不高,只要愿意,任何人都可以用扫描器、录音笔、摄影机、数位相机完成数位化的工作,昔日束之高阁的文物资料,轻松透过数位化而拍去自闭封陈的尘埃,阳光展现於世。
注:「韦伯麦司特」就是webmaster,tjm与陈小小两人共用的笔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