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科技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網上嘻遊海洋台灣〉

文◎陳小小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網站 http://www.kuroshio.org.tw/home.htm,主旨就是致力於幫助一般民眾認識海洋。透過專欄「黑潮觀點」的篇篇文章,幫助上網者發現海洋意象裡的沉穩、開闊、豐美、包容、深邃…。

 雖然從小在地理課本中就讀到「台灣是個海島」,但是求學時卻一點也沒有感受到,所處的台灣是個海島。就像住在高雄,即使台語稱高雄市為「下港」,也從來不曾感受到這裡是港都,因為沈重的升學壓力,把我們長期禁閉在教室與書房裡。

 等長大後去台南讀大學,一個星期總有一天的傍晚,三五好友騎著摩托車奔馳到綿延不絕的黃金海岸。看著鮮紅的夕陽漸漸落到海平面下,盼望瞧到象徵愛情的綠光,呼吸著充滿海洋味道的鹹濕空氣,腳踩著柔軟的海沙,這才開始覺得台灣是個海島。

海洋生活氣質

 然而這個海島的生命,似乎就只有黃昏,只有海岸。我說不出哪裡不對勁,直到我看見日本是怎樣開發「島」這個字的深義,才知道問題在哪裡。就拿日本飲食文化為例吧,他們充分地與海洋結合。各式各樣的魚類他們都叫得出名字、並配有各種料理方式,或生吃、或煎炒煮炸。

 不少日本漁夫同時兼有廚師身份,在客人享受料裡的同時,他們可以告訴客人魚兒的故事,一條條漁船與大海、大魚搏鬥的經驗。另外,他們也有很多管道,可以讓一般民眾坐漁船,跟著漁夫去環顧海上視野,看魚群在海面翻飛,看海豚躍浪,看巨鯨噴氣,以及回頭看他們所居住的日本島嶼是多麼美麗。

既知性又感性

 台灣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是由一群熱愛福爾摩莎這座島的人們所組成。網站主要負責人,也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聚集這些海洋的愛好者,其背後主要的觀念是認為﹕「一個島國的陸地自然資源總是有限,如何突破島國的有限宿命,轉而向寬闊的海洋尋求無限的機會,是海島國家不能欠缺的自我認知。當一個人,一個社會或一個國家無法充分自我認知,也將無法充分自我開展。…

 過去因為長久政治戒嚴及大陸思想的影響,台灣長期以來形同鎖國、鎖島,海域被看待如同化外之境,除了少數漁人及我們堪稱發達的漁業(將海洋資源作最低層次的看待與利用),我們讓海洋這塊寶藏蒙塵罹難。」

 這一群人架設這個網站,主旨就是致力於幫助一般民眾認識海洋。透過專欄「黑潮觀點」的篇篇文章,幫助上網者發現海洋意象裡的沉穩、開闊、豐美、包容、深邃,潛入我們深層心靈思想空間裡與文化結合。每個人進入這個網站,會看見過去所不曾知道,上帝賜給台灣人民這麼多關於海洋的豐富恩典。

從網路游向海洋

 在他們所舉辦的「2003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活動中,將可以學到「鯨類學」,還有花蓮海域的鯨豚生態、海上自然解說、鯨豚觀察與記錄等主題。「海洋環境與生態」則涵括海洋環境、海洋資源、賞鯨與生態旅遊、環境倫理等主題。

 「漁業」則介紹台灣沿海漁業資源,並有討海文化等主題。「航海」則是航海知識、船舶知識。真是太棒了吧﹗不過前提是,參與者一定得要年滿十八歲,而且禁得起風吹日曬的考驗。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常覺得遺憾、愧對自己是海島人民、海洋之子的身份,那你一定要來這個網站好好感受一番。

註:「韋伯麥司特」就是webmaster,tjm與陳小小兩人共用的筆名。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