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工作站
繁體 簡體 RSS feed | | 轉寄

〈在乎〉

文◎陳小小

領受傳統儒家思想的父親,是長子,凡事以家族為重。家族就是他的上帝,各樣婚喪喜慶的家族聚集,儼然是聖事。母親、弟弟與我從小就知道,不管舟車往返多不方便,暈車吐個半死,轉車得轉上好次,等車得等上好幾小時,家族聚會一定要到。或生病、或學校要大考,也不能不回阿公阿嬤家,因為所有的事與家族的事比起來,通通是芝麻小事。

有一回,母親拿出厚厚一疊情書,裡頭有張記載父親騎腳踏車載她出遊昏倒的書信。當年纖細四十公斤不到的母親說,父親每天都吃很少,把省下的錢通通寄給阿嬤,以致嚴重營養不良。然而,將近七十年對家族盡心竭力的父親,這幾年變了,不再管家族的事。

十年前,阿嬤去世,留下愛挑剔、難以伺候的阿公。父親對家族的種種委身,阿公有辦法每件都挑出毛病。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父親的熱心折磨地日漸消退。小叔想要把阿公與父親的關係復合,但每次父親回去,沒一次不被阿公罵得更體無完膚。今年過年,爸媽當然又被阿公唸一頓。阿公當著全家族的面前數落,「連孩子的生肖都搞不清楚,那有資格為人父母?」旁人聽了,覺得這不過是小事一樁,不需與阿公計較。但回到家裡,細細思想我與婆婆的關係,突然似乎明白了一些事。

以前跟公婆住,每天都會被糾正。有些是信仰上的差異,例如他們認為不需要十一奉獻,至於生活上的事更是多到數不清,連水果怎樣削,幾點起床、睡覺,都有夫家的規矩。後來因為老公換工作,我們搬到別的都市住,不用每天被叨念,脫離束縛,我就像重獲自由的小鳥,海闊天空,壓根就不想再回去。

本以為自己很討厭公婆他們,但因著對老公的愛,又領受愛的基督信仰,我勉強著自己努力去愛他們,週末假日一定還是全家回公婆家。但父親的事,令我感受到父親並非討厭阿公,而是太在乎阿公了,所以才會痛苦。其他人多把九十歲的阿公當成「老番顛」,說什麼都不在乎,當然不會受傷。反過來,阿公也是太在乎我父親,想要把父親塑造成自己百分之百的分身。

驚訝自己竟是這樣在乎公婆,痛苦原是因為沒有得到所期待的讚許,轉生苦毒。公婆可能也是因為我是長媳,希望我能成為百分之百的夫家人,所以要求訓誨超多。看清這個事實,整個人好像站在人生交叉路口,要做一個抉擇:是打從心裡把公婆當成不可理喻的老人,他們怎樣說,我就表面怎樣做給他們,但私下做自己的,生命從此不痛不癢;還是繼續在乎他們,打從心裡把他們當作我的父母親,容讓差異在自己生命裡不時攪動,而終獲得咖啡般苦澀卻香醇的風味?

回首頁|前期文章索引 « 上一篇|下一篇 »